《紮根》

《紮根》是韓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紮根》講述作家老陶帶著全家從南京到蘇北農村紮根的故事。老陶曾經很革命,後來犯了“錯誤”,成了需到廣闊天地用勞動改造身心的知識分子,於是,他在農村開荒種地、養雞養鴨,讓妻子學赤腳醫生,讓小陶提高在農村的生活能力,並預見到小陶將在農村找媳婦……與後來曾被下放的城裡人絕大多數重又回城的真實一樣,老陶拖著久病之身帶全家殺回了南京,小陶考上了山東的一所大學。

基本信息

簡介

《紮根》《紮根》

該書通過下放幹部老陶一家的經歷,書寫了一個特殊時期的傳奇歷史,內容涉及當年下放大軍中的各色人等(包括下放幹部、知識青年、下放戶、被押送回鄉的逃亡富農)以及下放地人民的生活、命運和生死。語言樸素、簡潔,結構獨特,寓意深刻,不失為一本描寫文革和下放運動的精湛之作。

內容提要

小說講述作家老陶帶著全家從大城市到蘇北農村紮根的故事,書寫了一個特殊時期的傳奇歷史,內容涉及當年下放大軍中的各色人等(包括下放幹部、知識青年、下放戶、被押送回鄉的逃亡富農)以及下放地人民的生活、命運和生死。

這是一部本年度值得重視的文學作品,值得向關心中國社會發展的讀者朋友推薦。

韓東寫作《紮根》一書折騰了三年時間,他以一種當事人的生活經驗,極其散淡地描述了“文革”期間城市幹部家庭下放勞動的全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當時的真實氛圍。老陶一家人的困窘、苦惱而又欲罷不能的場景,一定會讓許多從過去時代走過來的讀者感同身受,在字裡行間找回自己熟悉的身影。全書不張揚,但卻把人們壓抑許久的複雜情感冷靜地梳理出來;全書不追求輝煌,但從貌似不經意處理的情節之中反而讓人聽到歷史深處的一聲聲嘆息。

目錄

下放
園子
陶陶
國小
動物
農具廠
趙寧生
潔癖
五一六
富農
紮根
作家
結束

關於紮根

“紮根”是20世紀50至70年代對下放到農村的城裡人的說法,是指他們在行動上思想上生活上乃至在下一代的血脈上徹底地在農村安家落戶,子子孫孫永不言棄。

作者

作家韓東作家韓東

韓東,1961年生,早年隨父母下放蘇北農村。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哲學系。1992年辭去公職。著有《我們的身體》、《西天上》、《我的柏拉圖》、《交叉跑動》、《愛情力學》、《爸爸在天上看我》、《吉祥的老虎》等小說、詩文集。

編者評價

《紮根》只有二十多萬字。不厚卻感覺它很重,仿佛讀了很長時間,留在心底就成了厚厚一摞了。《紮根》寫老陶一家到農村安家落戶。種地種田修房子,餵豬餵狗掙工分。周圍的鄰居是生產隊長、社員、貧農富農、可以教育的好子女、知識青年,間或遊走一些蹲過監獄的“反革命分子”、“學習班骨幹”、“武裝民兵”。他們的動靜只是那個時代一些驚心動魄的事件微不足道的小小漣漪。然而棲伏在波紋上的小水蟲們呢,會不會因為水波起伏而遭遇就是滅頂之災呢?看看老陶一家純粹的鄉村生活,又被他們自身的背景擠壓著,威逼著,老陶一家沒有怨言,沒有淚水,沒有申辯,當然更沒有抒情。

我們看不清老陶一家人的表情,他們總是背對我們,我們也看不見鄉村的顏色,它在灰暗之中遮蔽了一切。老陶一家灰頭土臉在鄉村忙碌,瑣碎、平凡、日常。他們在一個小鎮和鄉村來回穿梭,在河堤上守望。盼望著從城裡來的小學生小陶在陌生的農村長大、娶妻生子,再長大,使他們一家人真正紮下根……

作家的寫作速度是可以閱讀出來的。《紮根》寫得很慢,快了會遺漏很多東西。韓東像撿麥穗似的,把可以發芽的麥粒一粒一粒撿回來。擱在閱讀者的心上,溫度濕度適宜,記憶的種子便清晰而慢慢地發芽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