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布幔》

《紫花布幔》

畢淑敏的文字細膩又冷靜,對事物觀察準確又犀利。看去雖是淡淡的,輕輕的,但是忽然山迴路轉,奇峰突起,帶給讀者充實飽滿的精神衝擊和回味悠長的品讀思考。這種文字風格與她當了22年醫生的經歷不無關係。以至於有人對她的評價是“文學界的白衣天使”,把醫者的父母心帶到寫作中來。

書文介紹

畢淑敏的情感散文是她豐饒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他筆尖飽蘸著情感的瓊漿,在行雲流水優雅的字裡行間汩汩
..

流淌,抵達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處,給以人躲閃不及的撞擊感,同時產生深刻而感人的力量。

簡介:

畢淑敏的《紫花布幔》,一如她以往的文章,語言平實卻又犀利,深深刺痛讀者的心。國中畢業,沒有見識過北京城的繁華的小髻,因為堂姐要找個保姆進入了這個人心蠱惑的地方。堂姐阿寧並不因為是親戚的關係而對小髻特別

..

照顧,相反,還為能招這么個廉價而優質的勞動力得意不已,哪怕小髻的模樣是那么像十年前的她。堂姐為了使小髻能待到沈費費三歲可以去託兒所,拿戶口的事拖住她。甚至於,假惺惺的帶小髻去她單位相親。而小髻為了她的北京戶口,嫁給了那個不喜歡的田家的跛兒子。那田國興走路像一隻受傷的鳥在向前頑強撲動。小髻雖說不上討厭,可也不喜歡,可還是進了他家的門。田家大媽是計畫了好些年,籌算著小髻為他們田家添上香火再落實戶口。用她說的一句話是“要不然雞飛蛋打,我找誰去?”結局看起來是不圓滿的,可是這世上上演的就是這齣戲。換個角度來看,小髻實現了她留在北京的願望,田家添了個標緻的媳婦,沈家還完了人情債,他們各取所需。所有的決定都是他們自己下的,有什麼好嘆息的....

畢淑敏簡介

畢淑敏,女,漢族,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出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於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
畢淑敏17歲赴西藏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衛生員、軍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國家一級作家,北京銅廠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研究室專業作家,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開始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崑崙殤》、《預約死亡》

..

,散文集《婚姻鞋》、《素麵朝天》、《保持驚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楊木鼻子》、《畢淑敏文集》(8卷)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其中《不會變形的金剛》獲第四屆百花文學獎,《女人之約》獲第四屆青年文學獎、第五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紫色人形》獲台灣第十六屆《聯合報》文學首獎,《崑崙殤》獲第四屆崑崙文學獎,《生生不己》獲當代文學獎、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獎,《補天石》獲北京慶祝建國40周年文學作品獎,《預約死亡》獲北京慶祝建國45周年文學作品獎,《素麵朝天》獲全國第五屆報紙副刊一等獎。《預約死亡》獲第6屆小說月報獎,《原始股》獲第7屆小說月報獎。《紅處長》獲全國人口獎、北京市首屆文藝大獎。《翻漿》獲台灣第17屆中國時報文學獎。

節選

這封情,真難措詞。梁阿寧寫好後,交給丈夫沈建樹,焦急地等著反應。
沈建樹看得很慢。
尊敬的伯父、伯母:
您們好!
我是您們的侄女梁阿寧,常聽父親談起您們和老家的事,覺得很親切。以後有時間,一定回去探望您們。
不知老家今年收成怎么樣?我的堂兄弟、堂姐妹們都好嗎?我很想念他們。
有一件事,想同您們商量:我有了一個男孩,現快半歲了,找不到託兒所。雙方的老人也沒有精力幫我帶。我馬上就要上班,這件事太難辦了。不知家中的堂姐妹們,可願意到北京看看,順便幫我照顧一下孩子?
爸爸常說起家鄉人的淳樸和熱心,我想,您們一定不會叫我們失望的。
哪位堂姐妹來,請事先通知我,我到火車站去接她。
“怎么樣?”梁阿寧問。
“還行。事情說清楚了。只是這么多年從沒跟人家打過交道,臨時抱佛腳,行嗎?”沈建樹沒多大把握地說。
這正是梁阿寧心中顧慮的。父親在老家只有這一個哥哥了,多少年不曾回去,也極少在言談中提到家鄉。阿寧從沒有回過老家,聽媽媽說,那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至於伯父有幾個女兒,誰都說不清,只知他孩子多,生活困難,總不至於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吧!在找託兒所、找保姆連續碰壁之後,梁阿寧好不容易想起這股可借用力量,能否成功也沒有把握。氣可鼓不可泄,這種時候,不該說喪氣話
“都怪你!都怪你!”粱阿寧的脾氣變得很壞。
“怪我什麼?”沈建樹不解。雖說已經習慣了妻子的思維邏輯,無論什麼事發了愁,最後總能找到他頭上,但這一次,毫無來由。吃飽喝足了的費費,像個馴服的大熊貓一樣,平躺在床上,安靜地看著他的父母。
“要是你像外國的男人那樣,掙回足夠的錢,還用我扔下費費去上班嗎?”阿寧說完俯下身去親她的寶貝兒子。
沈建樹吃了一驚。昔日的計算機軟體工程師,何以短短半年,就變得這么婆婆媽媽!好像不單將血肉,而且將魂靈,都給了這個胖胖的嬰孩了。女人啊,真沒法說。
“我看就這樣發吧。死馬當活馬醫。找保姆和託兒所的事,我也不放鬆,雙管齊下吧。”沈建樹安慰著妻子。
阿寧找出一個牛皮紙信封,路途遙遠,可別半路上磨壞了。然後像國小生默寫似的,一字一蹦默念著,寫下那個偏僻閉塞的小山村的名字。
“不管怎么說,我還有個老家。”她略有點得意。
沈建樹沒話。他祖輩都在城市。只有那些從父輩才進城的人,農村才有一個悠長的根。
阿寧原以為像科學沒有祖國一樣,以後的人也沒有籍貫這個概念了。想不到,一條小小生命的問世,竟把她同那個古老的地方聯繫起來。那些從未見過面的親屬,會理會她的呼救嗎?她在信中把北京的美好,著實描繪了一番,不知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誘惑力?再有,她有意識地幾次三番提到了爸爸。爸爸是鄉下親人們的驕傲,他們不會太怠慢爸爸的女兒的。
該寫的都寫上了。想一想,還有什麼更充足的理由?對了,給外地的爸爸媽媽寫封信,請媽媽以爸爸的名義給老家施加點壓力。
現在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等待。

畢淑敏的主要作品

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內科主治醫師,註冊心理諮詢師。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她的主要作品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