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章》[電視劇]

《紅領章》[電視劇]
《紅領章》[電視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領章》不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緊緊圍繞人物展開故事,把重點放在人物的成長上,突出表現人物情感,寫那個年代發生在軍營里的美好的情愫,寫人情和人性之美,寫軍人的浩然正氣。

基本信息

簡介

《紅領章》海報《紅領章》海報

《紅領章》以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軍營生活為背景,表現了幾位男女青年入伍來到北方某部軍營後,在連隊中鍛鍊成長的過程,折射了一代軍人的情感世界和他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軍隊的無限忠誠。該劇由中央電視台、江西電視台、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電視藝術中聯合拍攝,劇中男女主角趙海民、劉越分別由總政話劇團青年演員高冰和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黃維娜扮演。

趙海民、劉越是二十四集電視連續劇《紅領章》的男、女主角。趙海民,一個為人正直,襟懷坦白,志向遠大的青年農民,非常曲折地來到部隊,在部隊這所大學裡,刻苦訓練,百鍊成鋼,逐步鍛鍊成為一名百折不撓,才智過人的優秀職業軍人,是“紅領章”時代的佼佼者。劉越,是一個生在軍營,長在軍營的女青年,她的父親是某大軍區副司令員,因此她對軍隊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導演李俊岩劉居冠在挑選這兩位男女主角時,是費盡心機地四處尋找,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青年演員高冰和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黃維娜身上。

影片看點

《紅領章》雖然反映的是小人物,但它力圖展現我軍發展前進的大題材、大事件,通過這群小人物在大比武、大演習、大閱兵中的表現,反映那個時代的我軍官兵承受了隨時準備打仗、犧牲的嚴峻考驗,又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該劇以樸素的生活描寫,情感化的情節和一個個普通人的人生經歷,啟迪觀眾、激勵觀眾,讓觀眾和劇中人物走到一起,嚮往和追求有價值的人生。《紅領章》的主題鮮明昂揚,思想充滿哲理,人物修改鮮明,細節真實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催人淚下。編劇是陳懷國、陶純、李心安,導演是李俊岩、劉居冠,主演有高冰、黃維娜、魏春光等演員。在戲裡,劉越和趙海民是搭檔,他倆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來到部隊鍛鍊自己,磨鍊自己的意志,並通過黃小川這條線使他倆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幸福地走到一起,成為一對相愛的終身伴侶。在戲外,他們的扮演者高冰和黃維娜早在電視劇開拍前半年就相親相愛了。導演在挑選演員時,他倆為了不影響拍攝質量也沒有公開他倆的關係,更沒有相互嚮導演推薦對方,直到戲要拍完時,他倆才公開這層戀愛關係。
紅五星、紅領章、綠軍裝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青年人的偶像。它記錄了我軍發展史上的獨特的一面,至今仍牽動著“紅領章”時代老兵的情懷。電視劇《紅領章》通過小人物的軍營生活謳歌了部隊官兵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裡繼承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為部隊建設甘灑熱血、奉獻青春的精神,再現了我軍首次最大規模的諸軍兵種聯合軍事演習和國慶35周年大閱兵等歷史畫卷。

影片特點

《紅領章》劇照《紅領章》劇照

紅領章(以軍服上的領章帽徽“三片紅”為標誌)是一個時代,是一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擁有過整整20年的一個時代。從那時起至今又過去了整整20年。當那個時代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已經塵封時,電視連續劇《紅領章》的藝術家卻啟動歷史記憶,把那一代軍人曾經燃燒過奉獻激情的歲月定格,重新解讀、定義了軍人精神的內涵。由於它傳遞的精神價值取向在我們這個精神向度相對孱弱蒼白的時代顯得那么必需,由於它符合“懷舊詩學”的美學要求,由於它經由至情表達至理所產生的藝術說服力和征服力,由於……,《紅領章》可認為是近期長篇連續劇中的一部傑作,一部近年來反映軍隊生活主題最鮮明、人物最鮮活、色彩最鮮艷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佳構。
《紅領章》的可貴在於藝術家們抱著既對歷史負責又感動當代的創作目的,選擇並表現了軍人精神的生成這個十分有價值的創作主題。軍人精神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國家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軍人精神切入時代主鏇律,是軍隊藝術家們義不容辭又令人敬佩的責任。而紅領章時代(1965年至1984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紅領章時代的軍人經由了由物質貧困、信仰忠誠到初經社會變革、價值轉換年代。他們一隻腳踏在傳統兵營,另一隻腳邁進軍隊改革。軍旅際遇落差極大,轉換非常痛苦。唯其如此,軍人精神的內涵才更豐富。《紅領章》以故事中人物的成長和心理轉換告訴觀眾:是不斷生成的軍人精神即意志、克服、紀律、榮譽、情操等等,支持趙海民們完成了由農村毛頭小伙或高幹家的嬌小姐或流浪知青等到一名革命軍人殊途同歸的轉變。它既是青春祭,更是青春頌;既是史,又是詩。

演員陣容

《紅領章》劇照《紅領章》劇照

高冰飾趙海民

黃維娜飾劉越

褚栓忠飾李勝利

魏春光飾馬春光

孫琳琳飾方敏

宋笠娜胡小梅

劉凌志飾黃小川

高峰飾張社會

高志強飾梁連長

趙志剛飾何濤

孫卓飾張連長 

高冰,身高一米七八,長相英俊,濃眉大眼,一舉一動均具備了一個優秀軍人的氣質。尤其是他本人經過解放軍藝術學院四年的表演藝術的薰陶,對軍人形象,對軍隊生活,對軍事動作標準,是了如指掌。他在拍戲時,經常是自己設計人物走向,動作要領。如拍攝他們剛入伍因口琴事,發生農村兵與城市兵打架戲時,班長張社會趕過來將他和馬春光一起摔打的動作,均是高冰提出來的,拍攝後令導演非常滿意,攝製組其他演職人員也拍手稱好。高冰說:“我還在‘軍藝’學習時,就特地研究了紅領章時期的軍人形象和軍隊生活,研究了那時候的激情燃燒歲月,心中始終有一種強烈地創作激情。這次我非常榮幸地參加《紅領章》電視劇組的拍攝,感覺自已的擔子非常重大。因此我每天拍完戲後,就集中精力攻讀劇本,從不敢鬆懈。”在拍戲期間,他也是老老實實做人,虛心嚮導演請教,向內行人學習,哪怕是攝製組一般工作人員提出來的問題,他都能誠懇地接受,他這種為人態度正是他在戲裡要塑造的“趙海民人物形象”。如在拍攝他冒雨訓練,在大雨下訓練劈磚的戲時,他患重感冒剛好,攝製組統籌問他能否正常拍攝,如不能就改期時。高冰心中想到的是,攝製組拍攝計畫期限只剩下幾天,不能因為他而影響攝製組的整個拍攝日程,就堅持要求按計畫拍攝下雨的戲。在拍攝中,他在雨水中整整拍了三個小時,令導演和在現場其他演職人員深為感動。
黃維娜,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她被定為《紅領章》女主角——劉越的扮演者,是導演從另外劇組演員資料堆里挑選出來的,這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黃維娜接到《紅領章》劇組的邀請,看了劇本後,更是一見鍾情《紅領章》。她本來不是軍人,也沒有在部隊生活過。這次跟隨攝製組來到山西大同某部隊拍戲,是她一生中第一次走進軍營大門。她說“我感覺特新鮮,因為我從小就崇拜解放軍,認為軍營生活一定很神秘。這次讓我演一個女兵,實際上是圓了我小時候就想當兵的夢想。”在拍攝期間,她非常珍惜這次的機遇,為了保證拍攝質量,她是勤學苦練軍事動作,不懂就主動尋問部隊幹部戰士,力爭達到一個合格軍人的要求。
在戲裡,劉越和趙海民是搭擋,倆人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來到部隊鍛鍊自己,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人生價值;並通過黃小川這條線使他倆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幸福地走到一起,成為一對相愛的終身伴侶。在戲外,高冰和黃維娜早在《紅領章》電視劇開拍前半年,他倆就相親相愛了。導演在挑選演員時,他倆為了不影響拍攝質量也沒有公開他倆的關係,更沒有相互嚮導演推薦對方,直到戲要拍完時,他倆才公開這層戀愛關係。而此時他倆的這層戀愛關係經過《紅領章》攝製組的培養,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牢固,感情更加深厚。這正是:有緣相逢《紅領章》,《紅》線一牽定終身。 

劇情簡介

《紅領章》劇照《紅領章》劇照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走進軍營成了青年人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一身綠軍裝,兩面紅領章,熱血青春,颯爽英姿,充滿了詩意和浪漫。中原某山村,老殘疾人的兒子趙海民費盡周折,終於和村支書的兒子李勝利一起,穿上了軍裝,來到了華北北部荒原上的一個野戰師。這兩人分別代表了農民軍人的兩種類型,前者為人正直,寬厚善良,堅強隱忍,他身上集中了農村兵的優秀品質,而後者小農意識強,精於算計而又缺乏真正的智慧,結果,兩人的命運大為不同,趙海民逐步成長為優秀的職業軍人,成為那一代軍人里的佼佼者,李勝利雖挖空心思用盡手段,百般表現自己,提為幹部,但仍沒能在部隊紮下根,最終在大裁軍中轉業。

與上面兩人同時來到部隊的,還有以知青身份參軍的城市兵馬春光,大軍區副司令員的女兒劉越,柔弱善良的孤兒方敏,以及某省革委會主任的女兒胡小梅,父母被關進“牛棚”的高幹子弟黃小川等。馬春光思想活躍,恃才傲物,是城市兵的一個典型,他與趙海民所代表的農村軍人起初的矛盾與最終的融合,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劉越的父親和黃小川的父親是老戰友,黃父落難之後,劉父在邊疆的一個農場上,把流浪街頭的黃小川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想法送到部隊予以保護,劉越和越海民在黃小川的成長過程中費盡心機,終於使孤獨消沉的黃小川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軍人,最後他為救戰友犧牲,獲得了大境界。趙海民和劉越經過長期的磨合,因而相識相知,結為夫妻。多才多藝、容貌俏麗的胡小梅家庭條件優越,愛出風頭,好勝心強,妒忌心重,她狂熱地愛上了馬春光,在工作上把劉越視為對手,愛情上和老實巴交的方敏是對手,但她人並不惡。最終她沒能獲得愛情,馬春光真正所愛的人是方敏,一個身體瘦弱、異常善良的女孩。粉碎四人幫後,父親的倒台使胡小梅遭到精神上的沉重打擊,雖然父親的問題並沒有牽連到她,但心高氣傲決定了她不會繼續在部隊呆下去,於是悄然脫下軍裝,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動盪的歲月結束了,部隊加快了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進程,軍事訓練和比武逐步得到了恢復。偵察連參加了我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諸軍兵種聯合軍事演習,趙海民作為軍中的傑出代表,參加了八四年國慶大閱兵。中央軍委為了實現軍隊由人員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決定裁軍百萬。這一決定,令那些熱愛軍營的人們愁腸百結,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馬春光、劉越、方敏等人含淚脫下軍裝,告別軍營

相關評價

本劇不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緊緊圍繞人物展開故事,把重點放在人物的成長上,突出表現人物情感,寫那個年代發生在軍營里的美好的情愫,寫人情和人性之美,寫軍人的浩然正氣。

該劇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的軍營生活為背景,通過幾位男女青年入伍後,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鍛鍊成長的過程,表現了一代軍人對黨、對祖國、對軍隊的無限忠誠,對理想、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展示了我軍官兵志在北疆、獻身國防的高尚情操;歌頌了官兵之間、士兵之間真摯友誼、相互激勵的美好關係。

《紅領章》的成功在於寫活演活了一組呼吸在紅領章時代卻又能夠同當代人在很寬的心理流向上進行對話的青年軍人形象。這種成功可以用“三個到位”來概括。即人物基調到位,人物情致到位,人物關係到位。在《紅領章》以三個戰友(以及此後的三個家庭)為主體的人物群體中,農家子弟趙海民是帶著農民的正直、寬厚優良品德來到部隊的,經過這支沐浴著井岡紅雲和延河霞光的革命軍隊的高溫淬火,成為一名甘於奉獻、重情有責任、堅韌有志向的優秀帶兵人。這在我們這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中具有相當典型性。如果說從他在當兵幾乎擱淺、提乾又遭誣陷等種種磨難面前挺了過來見出了他超乎一般的堅韌,那么在明明知道同鄉戰友李勝利對他施小動作他卻始終以德報怨,更顯出他超出一般的大度。他始終不忘的“農村情結”不僅在於對母親對丁老師一如既往的思念和關心,也在於他出於不想攀龍附鳳而一度拒絕劉越的示愛。他心裡有母親、丁玉秀、老班長、馬春光、李勝利、黃小川、何濤……甚至有處處為難他的李勝利的父親和丁支書,唯獨很少打自己的“小九九”。然而,趙海民身上炫目的軍人精神最終卻是也應該是作為一個好的帶兵人來完成的。連長和老班長的言傳身教,使趙海民懂得了所有的帶兵之道都可以濃縮為一個“心”字;師長在大裁軍中對前去給戰友求情的他贈言:“軍人最難過的是情感關”,使趙海民的精神世界獲得了超越性拓寬。趙海民和他的戰友們用艱苦、汗水、奮進、挫折等換得了對軍人精神的理解:只有過得了軍人就是服從,軍人就是要顧大局這個“坎”才是一個真正的軍人。《紅領章》以飽含深情的藝術畫面讓一個個真正的軍人走向觀眾:馬春光和方敏自願回內蒙;李勝利最終承受了家屬未隨軍就轉業了的犧牲;似乎注定了要像父輩一樣穿一輩子軍裝的劉越,在不得不忍痛脫下軍裝的前夜向身為軍區副司令員的父親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轉業後留在海民部隊所在地的小縣城。她要盡好一個軍人妻子的責任。就連帶著失去信任失去愛情的永遠的痛離開部隊的胡小梅,向領導提出的最後請求是再在通信連話機前值一次班……青年軍人們以青春付出完成的對“紅領章”的超越感人肺腑,啟人心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