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中華》

《紅色中華》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辦的第1份中央機關報。1931年12月11日創刊於江西瑞金。主要編輯人先後有周以栗、王觀瀾、沙可夫、瞿秋白、李一氓、任質斌等。

《紅色中華》

正文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辦的第 1份中央機關報。1931年12月11日創刊於江西瑞金。初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機關報。自第50期起,改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合辦的中央機關報。鉛印,4開1張。第1~49期為周刊,第50~147期為3日刊,第148期以後為雙日刊。主要編輯人先後有周以栗王觀瀾沙可夫瞿秋白李一氓任質斌等。社論多由當時中共中央和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各部門負責人撰寫,其中有周恩來任弼時陳潭秋張聞天秦邦憲項英等。此外,參加撰稿的還有李富春謝覺哉蔡暢陸定一鄧穎超等。
《紅色中華》創刊後,配合當時黨政中心工作,對進行建設和鞏固工農民主政權積極宣傳。曾發表中央關於展開一個以建設基層政權為中心的建政運動的訓令,並發表社論闡明這一運動的重要性。特辟“蘇維埃建設”專欄,及時交流運動中的經驗教訓,推動各地建政工作的進展。在反對國民黨軍隊第4次、第5次“圍剿”期間,報紙配合擴大紅軍、籌措戰爭經費、查田、勞動競賽等民眾運動,展開大規模的宣傳報導,進行生動有力的戰爭動員,引導民眾為完成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每一項中心任務而努力。還發表過毛澤東撰寫的《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等重要文章。針對日本侵略軍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此報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和罪行,抨擊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政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
《紅色中華》辟有“社論”“要聞” “黨的生活”“赤色戰士通訊”“紅色小辭典”等欄目,還有文藝副刊“赤焰”。為加強通訊員工作、開展通訊員業務訓練,該報還開設“寫給通訊員”專欄。
由於受王明“左”傾錯誤領導的影響,《紅色中華》在經濟建設、政權建設和軍事鬥爭等方面,也宣傳過一些“左”傾錯誤主張。
《紅色中華》在瑞金時期共出240期,發行量約4萬份。1934年10月3日因長征開始,暫時休刊。1936年1月,在陝北瓦窯堡復刊,限於物質條件,改為油印。“西安事變”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於1937 年1月29日改名《新中華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