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岳傳》

《精忠岳傳》以話本形式編寫的長篇章回小說。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全書20卷,80回。清人錢彩編撰,金豐增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行

《精忠岳傳》

正文

以話本形式編寫的長篇章回小說。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全書20卷,80回。清人錢彩編撰,金豐增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行。
岳飛(1103~1142),《宋史》有傳。他英勇抗金的故事,在南宋鹹淳年間就有說話藝人王六大夫在《中興名將傳》中加以敷演,這個話本已失傳。其後,元、明之際的雜劇、戲文、傳奇中多半寫秦檜密謀殘害岳飛的故事,而未著重描寫岳飛抗金的事跡。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刊刻的熊大木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才出現了以岳飛為主,兼及其他中興名將的演義小說。這部書主要按史實演述,但也吸收了瘋僧掃秦、東窗事犯等虛構情節。明萬曆年間,於華玉有重訂的《按鑒通俗演義精忠傳》,意圖糾正熊大木本的荒誕不經之處,使與正史相符,但由於鋪敘史實過於生硬,缺乏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枯燥乏味,不為讀者歡迎。稍後,又有鄒元標的《精忠全傳》,也是修訂熊大木本而成的,內容較為完善。
錢彩的《精忠岳傳》是在熊大木、鄒元標兩書的基礎上豐富、增潤而成的。這部書的內容,雖然多有能與史實相印證之處,但不為史傳所束縛,注意了藝術虛構。對故事情節重新做了剪裁編排,突出了岳飛、牛皋等人的功績,將韓世忠等人降到從屬地位,更顯得結構嚴整、集中。書中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表現了岳飛出生入死、抗敵禦侮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他收拾舊山河的英雄氣概;斥責了秦檜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揭露了高宗趙構的昏庸腐敗。書中細緻而突出地描繪了岳飛戰鬥的一生,並展現了他忠貞、勇敢、剛毅、誠實的性格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從他幼年上山打柴,不畏頑童的欺侮,到《槍挑小梁王》一回里,性格逐漸成熟。抗金的戰鬥中,不論是單騎戰兀朮,還是指揮千軍萬馬踏破敵營,都顯示了他運籌帷幄、智勇雙全的統帥才智和堅韌不拔的品格。
牛皋是這部書成功塑造出來的另一個英雄形象。他爽直、善良,對封建統治階級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從《亂草崗牛皋剪徑》直到《牛皋氣死完顏兀朮》,這個人物的活動貫串全書,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他出身草莽,受過地主階級的迫害,參加岳家軍以後,對皇帝表示蔑視和不滿,咒罵皇帝“尋著我們替他去廝殺,他卻在宮裡快活。”岳飛殉難後,他率領人馬占山割據,繼續抗金。待到皇帝被迫頒詔請他出山勤王時,他憤然扯旨,表示“不受皇帝的騙,不受招安”。這樣的性格和行動,都是岳飛所沒有的。作者在封建時代塑造出這樣一個叛逆者的形象,極為難能可貴。
其他如岳雲、岳雷、韓世忠、梁紅玉、張憲、湯懷、施全、王貴、張顯、楊再興等人物形象,也都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與岳飛、牛皋一起構成了一幅英雄人物的畫廊。反面人物張邦昌、秦檜和敵方的兀朮、哈迷蚩等,也都描繪得比較生動鮮明。
錢彩、金豐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文人,在書中也有不少封建說教,並有詆毀農民起義的地方。在情節處理上,運用因果報應的說法,宣揚了宿命論,把宋與金、岳飛與秦檜的鬥爭說成是冤怨相報,從而沖淡了歷史和個人悲劇的社會意義。在藝術上也有若干落入俗套之處。
書名標為“說本”,是否有當時說書藝人的腳本為據,已無可考。但是,近代以來各地說書藝人演述《精忠岳傳》都以此書為藍本,加以增飾、鋪衍,影響較大。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