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

《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

《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又名《十萬道歌集》,是西藏文學史上較早的一部作家詩集。全書分為三部分,五十八節,約四百首詩歌。在思想內容上有對剝削者和統治者殘暴不仁和貪婪成性的揭露和批判,對弱小者和受苦難的人寄予同情,宣言佛教的出世觀,帶有悲觀厭世的情緒和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藝術風格上採用了魯體民歌的形式,流傳甚廣。

米拉日巴大師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 )的創始人,瑪爾巴祖師的嫡傳弟子,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

《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米拉日巴尊者

表人物。

米拉日巴尊者傳道,採用的是西藏民間獨特的詩歌唱誦的方式,因此留下了十萬歌頌。十萬歌頌被公認為西藏文學寶庫中最珍貴的遺產之一。米拉日巴的修學經歷,可以說是一首動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史詩;他的十萬歌頌更是生動多彩、千古不朽的教言。米拉日巴大師所修的法門對一般人而言是高深莫測的“無上密法” ,而他的作風處處顯示出原始佛教的樸實及艱苦的實踐精神。他以自己的生平來說明了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離性。他終生不建廟宇、不集僧眾,做了一個灑脫自在的遊方行者,因而修持上的造詣可謂獨步古今。米拉日巴最主要的弟子岡波巴,是夢天人之告教而皈依米拉日巴的,他精通顯密,學究三乘,在弘法事業上岡波巴甚至超過了它的上師米拉日巴,特別是岡波巴大師對“大手印”法門的全力弘揚,更是對佛法的殊勝貢獻。

米拉日巴

米拉日巴(1040年—1123年),藏傳佛教噶舉派早期代表人物,生於貢塘(今日喀則吉隆以北)。原屬瓊波家

《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
族,自其祖父定居貢塘後,稱米拉家族。幼時喪父,家產被伯父霸占,隨母過貧困生活。成年後,為報仇雪恥,習苯教咒術,據傳曾咒殺伯父及其眷屬、親友30餘人,並毀壞全村莊稼。後因懺悔殺人毀莊稼之“罪孽” ,改崇佛教,拜噶舉派始祖瑪爾巴為師,矢志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故人稱他為“米拉日巴” ,意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據說他從瑪爾巴學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單布衣即能抵禦嚴寒,一生為傳教遍游西藏各地,門徒眾多。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甚多。84歲時被人毒死。
《米拉日巴十萬道歌集》米拉日巴尊者

米拉日巴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後由其弟了收集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 ,又名《十萬道歌集 》,在藏族中廣為流傳,是西藏文學史上較早的一部作家詩集。全書分為三部分,即降服來犯鬼神使受佛法的約束;引導具緣弟子走入成熟解脫;成佛道路。共有五十八節,約四百首詩歌。在思想內容上有對剝削者和統治者殘暴不仁和貪婪成性的揭露和批判,對某些上層喇嘛不守戒律、欺世盜名行為的抨擊;深感社會的不平,對弱小者和受苦難的人寄予同情;讚美高原優美風光,對雪山、幽泉、飛雀都進行了入神描寫;宣言佛教的出世觀,帶有悲觀厭世的情緒和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藝術風格上採用了魯體民歌的形式,散韻結合而自成流派;多段體的詩歌格律更有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語言通俗質樸;寫人敘事多採取比喻手法,達到貼近生活的藝術效果,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流傳甚廣。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