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微居金文說》

《積微居金文說》

解釋銅器銘文的書。楊樹達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1952年9月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以解釋清代金文書籍所著錄的兩周銅器銘文為主,所涉及的銅器有239器,收文286篇,按著作時間先後排列,自1941年至1951年,分為7卷。

基本信息

《積微居金文說》

正文

解釋銅器銘文的書。楊樹達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1952年9月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以解釋清代金文書籍所著錄的兩周銅器銘文為主,所涉及的銅器有239器,收文286篇,按著作時間先後排列,自1941年至1951年,分為7卷。前代金石文字學家和近代古文字學家所釋銘文至多,但同為一器,關於其時代與地區以及文字等方面解說未盡一致。本書作者根據前人所說參考經傳子史,一一論定是非。前人無說的,也略作詮解,用力甚勤。其中超逸前人之說處頗多,大抵從字之有假借入手,可供研究金文者參考。
本書最值得注意的一部分是卷首開頭“新識字之由來”一章,詳述識辨古文字的途徑與方法。分14節。第14節說:“古人字形無定,而文義都有定,吾人對此,當以有定決不定。換言之,當以文義定字形,不當泥字形而害文義。文義當,則依字讀之可也;依字不通,則當大膽改讀之。”他所謂“改讀”,就是借重文法和聲音,用假借字去解釋,當然,有些解釋得對,有些則不免於牽強。

配圖

《積微居金文說》《積微居金文說》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