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詩》

《神話與詩》

《神話與詩》中這些文章既有巨觀的把握,也有細緻的解剖分析,提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對此後的文學史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

基本信息

簡介

神話與詩神話與詩
本書是聞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學論文集。全書收錄了作者18篇論文,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以神話為中心,對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辭》為中心,對先秦詩歌的考察。作者認為神話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學的源頭,研究神話同研究詩一樣,都是要清理自上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心靈史”。這些文章既有巨觀的把握,也有細緻的解剖分析,提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對此後的文學史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  

作者

 聞一多(1899~1946),字友三、友山,湖北蘄水人。著名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民主戰士。其詩沉鬱奇麗,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嘆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書摘

伏羲考一引論伏羲與女媧的名字,都是戰國時才開始出現於記載中的。伏羲見於《易·繫辭下傳》,《管子·封禪篇》、《輕重戊篇》,《莊子·人間世篇》、《大宗師篇》《胠篋篇》、《繕性篇》、《田子方篇》,《尸子·君治篇》,《荀子·成相篇》,《楚辭·大招》,《戰國策·趙策二》。女媧見於《楚辭·天問》,《禮記·明堂位篇》,《山海經大荒西經》,但後二者只能算作漢代的典籍,雖則其中容有先秦的材料。二名並稱者則始見於《淮南子·覽冥篇》,也是漢代的書。關於二人的親屬關係,有種種說法。最無理由,然而截至最近以前最為學者們樂於擁護的一說,便是兄弟說。《世本姓氏篇》曰:女氏:天皇封弟融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此說之出於學者們的有意歪曲事實,不待證明。羅泌《路史後紀》二和梁玉繩《漢書人表考》中的論調,不啻坦白的供認了他們所以不能不如此歪曲的苦衷,所以關於這一說,我們沒有再去根究的必要。此外,較早而又確能代表傳說真相的一說,是兄妹說。《路史後紀》二注引《風俗通》曰:女媧,伏希(羲)之妹。《通志·三皇考》引《春秋世譜》,《廣韻》十三佳,《路史後紀》二,馬縞《中華古今注》等說同。次之是夫婦說。《唐書·樂志》載張說唐《享太廟樂章·鈞天舞》曰:合位媧後,同稱伏羲。據《樂志》,《鈞天舞》是高宗時所用的樂章。這裡以伏羲、女媧比高宗武后,正表示他們二人的夫婦關係。稍後盧仝《與馬異結交詩》說得更明顯:女媧本是伏羲婦。此後同類的記載有宋人偽撰的《三墳書》,元杜道堅《玄經原旨發揮》,和一些通俗小說之類。夫婦說見於記載最晚,因此在學者心目中也最可懷疑。直至近世,一些畫像被發現與研究後,這說才稍得確定。這些圖像均作人首蛇身的男女二人兩尾相交之狀,據清代及近代中外諸考古學者的考證,確即伏羲、女媧,兩尾相交正是夫婦的象徵。但是,依文明社會的倫理觀念,既是夫婦,就不能是兄妹,而且文獻中關於二人的記載,說他們是夫婦的,也從未同時說是兄妹,所以二人究竟是兄妹,或是夫婦,在舊式學者的觀念里,還是一個可以爭辯的問題。

20世紀《詩經》文學及相關研究

現代《詩經》學由相互關聯的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文獻的整理和考訂;第二個層次是《詩經》文學及相關學科;第三個層次是《詩經》學術史研究。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的基礎,第三個層次為《詩經》學提供借鑑,第二個層次是全部《詩經》學的中心。第一、三兩個層次都為這箇中心提供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