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直解》

《詩經直解》

《詩經直解》是198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子展。

基本信息

概述

《詩經》最早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開始尊之為經,此後才稱為《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共收詩305篇。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前後約600年時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民間歌曲,包括十五國風,即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和豳風。雅,是西周京幾的正音,包括小雅和大雅,主要是文人創作的詩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或舞曲,包括周頌、魯頌、商頌。《詩經》的編者不詳,相傳孔子曾做過整理工作。

內容提要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第二輯和廣大青少年朋友見面了!這一輯中,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外童話、民間故事和中國古代詩歌;有適合國中和高中學生閱讀的中國古代諸子作品,中國現代、當代名家散文,外國經典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它們或者耐住了幾十年乃至百年以上的時光的淘洗而歷久彌新,或者經過當代讀者的檢驗而廣受歡迎,有的作品甚至還擁有了專門的網站和眾多的知音。優秀圖書的魅力竟是如此動人!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是要培養新一代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

評價

《詩經》的版本太多。對普通讀者而言,陣子展的《詩三百解題》和程俊英、蔣見元的《詩經注析》都是不錯的版本,我自己更喜歡浙江文藝出版社的《詩經直解》(李立成直解),因為這本書270頁厚,小32開,非常方便攜帶,而且一本只要九元。我大概買了四本,隨身帶一冊,走哪讀哪筆記到哪,讀壞一本就束之高閣,再取一本從頭讀起。我沒有在書上亂寫亂畫的習慣,只有這本書是個例外。

我個人以為《詩經》是本當代人的必讀書,原因在於,我們古代文化的濫觴期基本就發生在《詩經》時代。在孔子時代,它又相當於一本百科全書。其意義非常重大是顯而易見的。《詩經》在文學史上又被看成一個偉大的源頭。其實,由於中國文學的附庸地位,我們對這個傳統已經丟失得太久了,比如女性文學和戰爭詩歌的傳統大概在兩漢以後就丟失了。更重要的是我們丟失了它本身具有的文學精神。

我們今天依舊處於現代文明的源頭裡,我覺得讀《詩經》,了解那個時代文明的形成,對於現代文明的建設發展仍有必要的校正作用。對當代文學而言,《詩經》的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發見我們歷代傳承下來的文學表達技巧是如何產生的,技巧和形式又曾經怎樣和內容融為一體成就一首首不朽的詩篇。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當代文學創作失敗的種種原因。我們當代人學習西方詩歌可以說,既失之東隅,也沒有收之桑榆。如果為了我說的原因讀《詩經》會成為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閱讀《詩經》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說讀《詩經》是一種樂趣,還因為2500年過去了,它所呈現的人性與真情依舊可以成為現代人心靈的鏡子。我這樣說了半天也許還太過抽象。如果我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女人如衣裳"、"女為悅己者容"、"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等等俗語、諺語都緣自詩經時代,雖然有些意義已經走向反面,但仍然可以從《詩經》中尋繹出本來的痕跡,大家也許能曉得其中的樂趣了。比如"女人如衣裳"應該出自《葛覃》一詩,詩歌里的新嫁娘在洗內衣外衣的時候想起了它們是由粗布和細布做成的,想起了這些粗細布是由葛藤的皮煮了後加工成的線紡織成的,想起了這些葛藤來自山谷中,它們曾經在山谷中自由的成長。山谷中的葛藤象徵了她的姑娘時代在娘家的生活,而合體舒適的衣裳又象徵了賢惠能幹的新嫁娘。女人出嫁了是不能隨便回娘家的。回娘家一是如《葛覃》詩中的新嫁娘賢惠能幹,在年終時,由公公婆婆放具有獎勵性質的探親假,這是一種榮耀。另一類就是不賢惠被婆家休了(當然丈夫不道德也可能被休,這叫遇人不淑。《詩經》里有很多棄婦詩都是寫這個的),這不僅是女性個人的恥辱,也是娘家的恥辱,所以被休回家的女性都特別不受待見。這也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來由。女兒能否勝任妻子一職,成為婆家一員,是對娘家家教的總評價。娘家聲譽如何,女兒出嫁後的表現,相當於一錘定音。所以女方家裡送女兒出嫁都特別決絕,什麼樣的狠話都說,巴不得女兒天生就是婆家的人。好女兒出嫁後,即使不順心,也要委曲求全,這自然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總的講,《詩經》是一本非常生活化的書,生活的趣味自然豐富。

20世紀《詩經》文學及相關研究

現代《詩經》學由相互關聯的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文獻的整理和考訂;第二個層次是《詩經》文學及相關學科;第三個層次是《詩經》學術史研究。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的基礎,第三個層次為《詩經》學提供借鑑,第二個層次是全部《詩經》學的中心。第一、三兩個層次都為這箇中心提供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