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調》

《碼頭調》

曲牌名,在明、清時期使用極廣。清乾隆年間集輯出版的《霓裳續譜》(1795,王廷紹編述)和嘉慶、道光年間問世的小曲總集《白雪遺音》(約1804,華廣生編述)均收錄有同名曲詞。

基本信息

《碼頭調》《碼頭調》
這首曲詞曲牌在兩百年前已普遍流傳於民間音樂活動中。正是因為它有如此深遠的歷史緣由,在20世紀的民歌採錄中收集到了大量與此相關的曲目,特別是在江浙地區,其流傳之廣、變體之多,基本與《茉莉花》、《孟姜女》、《九連環》等齊名。僅在《中國民歌集成·浙江卷》中,編者就選了17首。而北方地區如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省區的各種《放風箏》、《大踏青》,也使用這一曲調。30年代賀綠汀在電影《馬路天使》中也以該曲為基調編出了《天涯歌女》。這首改編曲基本保留了原曲的輪廓和江南小調那種“天生麗質”的柔媚風韻。本曲《七朵花》的歌詞為上下句句式,但其曲調,則是大體規整的四句體結構,其中第一、二樂句十分對稱,第三、四樂句各三個半小節,兩句間銜接不斷,形成一個大樂句,並與前兩句相呼應,很像《茉莉花》的構成方式,分開是四個樂句,整合是前後兩個部分,究其根由,恐怕是為了與唱詞的相應結構保持某種平衡關係。全首民歌的音調以級進音型為主,偶然出現的幾個五度、六度、八度跳進,是樂思展開的動力,並使纏綿柔婉的鏇律有了閃光的亮點。
 碼頭調以《白雲偷桃》為代表作的碼頭調因為在碼頭流傳而得名。碼頭調的唱腔複雜、鏇律多、曲調悠長,由於曲子聽起來調子變化大,學唱也很難掌握。目前,居住在北京的84歲老人趙玉明還會唱碼頭調,天津曲藝團的劉迎曾主動到北京學了兩個多月,因此,碼頭調的傳承大任還要她來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