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小說]

《碎片》[小說]
《碎片》[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碎片》一書是著名軍旅作家周大新的作品,本書收錄了作者近30年來創作的中篇小說。由南文藝出版社於2009年1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碎片碎片
周大新說,中篇小說是他“這些年打交道最多的夥計”。回顧自己30年來的創作,周大新說有一件事是他一直在堅持做著的,“那就是對人性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自己對人自身的認識前進了一步”。他說,從此以後他將只寫長篇,不寫中篇了。這部書是我們所能看到的他最後的中篇小說。

作品目錄

自序
[碎片]
[犧牲]
[瓦解]
[平安世界]
[新市民]
[同赴七月]
[接引台之憶]
[舊世紀的瘋癲]
[如果上帝在]
[浪進船艙]
[世事]
附錄
小說的命運
——關於小說的自白之三
周大新作品被改編翻譯情況
同大新獲獎作品

作品前言

這套書里所收的作品,是我近三十年所寫的中篇小說的全部了。把它們匯總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做個紀念。
我是在這三十年里成長為一個作家的。沒有這三十年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變化,我不可能拿起筆去寫文學作品,我只會是一個軍人或農民。所以,這三十年,對我個人意義重大,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段,每一想起,都會對其充滿感激之情。回首這三十年中國文學發展的歷程,作為親歷者,我有三點感受:其一,這三十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作家思考問題最自由的時段。與“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相比,作家這三十年思考問題的疆域最遼闊。其二,這三十年,是民國以來第二個作家潮湧的時段。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出現了一次作家潮湧的現象,自那以後,這種情景沒有再現,直到這三十年,才又出現了。我隨著這次潮湧成為一個作家,很是慶幸。其三,這三十年,是清朝以來小說這個門類收穫最豐碩的時段。自十七世紀中葉以來的幾百年間,小說家族在逐漸興旺,但只是到了這三十年,才成了“暴發戶”。這三十年的小說產量最高,小說贏得的讀者最多,小說所占的市場份額最大,中篇小說也是在此之間成為小說家族一個最大分支的。
我作為一個小說作者,回顧這三十年自己的創作,覺得有一件事是一直在堅持做著的,那就是對人性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自己對人自身的認識前進了一步。我覺得,小說家把人作為自己的表現對象,就必須對人性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可人性是一個幽秘深長的洞穴,我們很難抵達洞穴的底部。我寫作之初,曾經根據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見聞,寫了一些作品,把美好人性在政治災變中的閃光,把正常人性在社會政治壓力下扭曲變形的情況進行了展示,通過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想讓我的讀者對人的社會政治屬性有新的認識,對人性在一定的社會壓力下有可能變形扭曲的問題生出警覺。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開始關注人的物慾,關注人在金錢壓力下的表現,通過自己的作品,對愛與恨、同情與冷漠、激情與殺戮、友情與妒忌、憐憫與蔑視等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了探查與追查,對人的本能和原始欲望以及人身上的動物性遺存進行了檢視,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想讓我的讀者對人的自然屬性有新的認識,對人的本性這枚硬幣的正面和反面產生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我也曾把生理殘疾和心理畸變的人作為自己的表現對象,把非常態和變態的人的人性景觀展示出來,想讓我的讀者在驚奇、驚駭和戰慄的同時,對人性的複雜生出新的慨嘆,對人性的奧秘有新的發現。人是大自然最精妙的造物,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最精妙最複雜的生物的屬性,自然不會簡單,自己過去對人性已完成的認識,離最終的答案依然很遠。也許,隨著以後自己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藝術準備的充分,對人性的認識和表現會再進一步。
中篇小說,是我這些年打交道最多的夥計,我愛你!
戊子年冬於北京

作者簡介

周大新,一九五二年生,河南鄧州人。農民家庭出身,曾剜過菜,拾過柴,種過地。一九七0年從軍,當過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幹事、創作員。一九七九年開始發表作品,已有五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問世。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廈》,中篇小說《向上的台階》《香魂塘畔的香油坊》《銀飾》,短篇小說《漢家女》《小診所》《登基前夜》等。
周大新的作品多次獲獎,並被譯成英、法、德、朝等文字介紹到國外。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戲劇作品,也多次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