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籬殘菊--閒逸集》

短籬殘菊--閒逸集 本書前言

以藝術風格論詞,則“豪放詞”與“婉約詞”可以被讀者
廣泛接受,這是眾所周知的兩大風格類型。人們對“風雅
詞”也並不陌生,南宋以姜夔、張炎為代表的文人詞,史稱風
雅詞派,同樣是就其風格之趨同性而言的。惟有這“閒逸
詞”,似乎既可指詞的風格,也兼指詞的內容和主題。閒逸
者,閒靜安逸之謂。從內容和主題言,這類詞多寫隱逸生
活,故有人稱為“隱逸詞”;但這裡所說的“逸”,同時可理解
為“飄逸”(唐司空圖《詩品》有此一品)或“輕逸”(清楊夔
《續詞品》所列一品),那么,“閒逸”也具有藝術風格的涵義
了。俄國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論風格有云:“只有思想能構
成風格的內容,至於語詞的和諧它只是風格的附屬檔案。”風格
作為“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文心雕龍・體性》)的作品
的整體表現形態,本就是獨特的內容與形式相統一而形成
的。因此,在這套以風格分類而編成的詞選中,列《閒逸詞
選》一種,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正名既訖,我們進而談談對閒逸詞的文化精神淵源的
認識。
我們認為,中國古代的閒逸詞,集中展現了中國文人士
子生活和思想的十分重要的一個側面。首先,閒逸是知識
分子的一種處世心態,它源於古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傳統。
本來,儒家思想多憂患意識,道家思想多超脫意識,儒家入
世,道家出世,但這兩者之區分不是絕對的,在更多的情況
下,儒道兩家可以合流,從而使知識分子形成了在“兼濟”與
“獨善”之間取得平衡的心理結構。孔子說:“天下有道則
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又說:“道不行,乘桴浮於
海。”(《論語・公冶長》)孟子也肯定孔子這一態度:“可以處
而處(指隱居),可以仕而仕。”(《孟子・萬章下》)莊子則更主
張:“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莊子・刻意》)他還有一番夫
子自道,說“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強
調自己“終身不仕”,乃為的是“以快吾志”(《史記・老子韓非
列傳》)。不管是明哲保身、待時而起的“身隱”,還是嚮往自
由、鄙棄權勢的“心隱”,都為後世知識分子樹立了人生楷
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各階級中必然有一些人,他
們既然對物質上的解放感到絕望,就去追尋精神上的解放
來代替,就去追求思想上的安慰,以擺脫完全絕望處境。”
(《布魯諾・鮑威爾和早期基督教》)對中國文人的閒逸思想,
也可作如是觀。
與這種處世心態相聯繫,閒逸也可看作知識分子在特
定情勢下的人生選擇。一般來說,選擇閒逸人生道路,多起
因於外部世界,尤其是社會與政治方面的某種壓力。范曄
在《後漢書・逸民傳》中就談到產生隱逸之民的多種原由:
“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
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曲避”、
“去危”、“垢俗”、“疵物”,不是憤於世俗社會之髒污,就是懼
於現實政局之險惡,故閒逸人生多為被棄後的選擇,被迫後
的自願。其總的趨向,是逃避塵世煩惱,脫離政治漩渦,以
“邊緣人物”自居,以“清淨無為”自命,尋找人生的避風港,
營造安頓生命的家園。
中國古代文學中以閒逸為內容和主題的作品,就是在
這樣的思想和生活背景下形成、發展起來的。閒逸詞,更是
閒逸生活理想的一種心靈化抒述。對此,我們應該作何評
價呢?一方面,作為在封建社會的“道不得行”者,他們往往
棄卻仕途,趨歸山林草野,自然山水成了撫慰他們心靈創傷
的良藥,在對自然山水的無限鍾情之中,蘊蓄著任運自在、
嚮往自由、蔑視名利、堅持操守等積極因素;尤其是當政局
動盪,或易代之際,志節之士或不願屈從權貴,或恥於媚仕
新朝,在閒逸詞中表現出非世、抗世的態度,以及卓爾不群
的自我人格期許,這些積極因素更值得我們重視。我們在
南渡詞人葉夢得、蘇庠、李綱、向子�N、朱敦儒等的詞中,經
常讀到對“漁父家風”的傾心歌詠,這實是對身心自由的歌
唱;而像辛棄疾這樣的抗金人物,也有許多寫閒居之樂的詞
作,由於詞人矢志收復中原的奮發衝力,和遭受讒毀擯斥而
形成的壓力,造成其詞在淡靜中時露憤戾之氣。但是另一
方面我們也應看到,閒逸詞中也不斷流露出享受安閒、保全
性命、甚至是冷漠逃避、不分是非,以人生無常作自我開脫
等消極思想。這在歷代方外之人與佛道信徒所作的詞中表
現最為突出,即使是唐宋以來頗有成就的大詞人,如蘇軾、
辛棄疾、張元�值群婪排山〗�,他們的閒逸詞中,也不可避
免地滲合著悟道參禪、超然避世的成分。有時候,詞人思想
中的積極面和消極面相互糾纏、難分難解,呈現出複雜的心
態,這更須我們在閱讀中細加分辨。
閒逸,也是一種藝術審美理想。隱居山林的人生選擇,
超然物外的處世心態,必然導向遠離社會群體,親近自然山
水,個人的生命意識得以凸現,長期的生活和心理積澱不由
地使詞人們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態度。“山林與,皋壤與,使
我欣欣然而樂與!”(《莊子・知北游》)詞人們放情丘壑,寄心
松竹,取樂魚鳥,與自然詩意地共存,和諧地相處,於是在山
林皋壤中獲得了審美的快樂。這種審美理想,使閒逸詞呈
現出一些顯著的藝術特徵:
一是注重對自然景物神韻的表現。閒逸詞人多抱幕天
席地、友月交風之情懷,故其在寓目賞心之時,視自然為大
美、真美、全美,注意心與物的交融,從自然中體悟其活潑潑
的神韻,將其本樣的美感加以表現。在閒逸詞中,自然山水
總是顯得那么富於生氣,那么親切動人,使人悠然會心,“便
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世說新語言
語》)。
二是主體抒情性突出。詞人往往在詞中直接展現其內
心情愫,表現外物與自我、入世與出世的矛盾衝突,並用達
觀之語自我消解。詞人的主體意識十分強烈,有時就按捺
不住地要議論說理。他們常能突破對生命感受的經驗性層
次,而進入到自覺觀照、體悟生命意義的境界,使閒逸詞具
有理趣色彩。
三是風格以平淡空靈為主。在自然山水中徜徉吟詠,
觸處所見的是清疏高遠的物象景觀,與詞人淡泊寧靜的襟
懷相遇合,經過藝術轉換,便形成了閒逸詞那種平淡空靈的
主導風格。它不同於豪放詞的雄傑,不同於婉約詞的柔麗,
也有別於風雅詞的典雅,往往顯得飄逸高妙,清代郭��《詞
品》中有“高超”一品:“行雲在空,明月在中。瀟瀟秋雨,泠
泠好風。即之愈遠,尋之無蹤。”楊夔生《續詞品》中又有“輕
逸”一品:“悠悠長林,���饗�暉。天風徐來,一葉獨飛。望
之彌遠,識之自微。”似庶幾近之。當然,和前述在歌詠閒適
時又流露憤激之情的內容相應,部分閒逸詞呈現出“能幹簡
淡時出雄傑”(關注《石林詞跋》評葉夢得語)的風貌,就不能
以平淡空靈來概括了。
鑒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閒逸詞自有其獨特的思想和
藝術價值,值得向廣大讀者進行介紹。本書精選了唐宋金
元明清歷代詞人的詞作共二百八十六首,分別加以簡明的
注釋和扼要的評價,便於讀者閱讀、理解和欣賞。由於“閒
逸詞”並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故此選本中的某些作品或許
從某一方面看也可歸入其他詞選;又由於“閒逸詞”的內容
和主題相對來說比較確定和單一,故在評介中難免會有重
復之感,我們在撰稿時儘量避免,但可能仍有不盡如意之
處。由於我們的學識所限,訛漏粗疏在所不免,敬祈匡正。
方智范 李康化
一九九六年歲尾於上海華東師大

短籬殘菊--閒逸集 本書目錄

敦煌曲子詞
臨江仙(岸闊臨江底見沙)
浣溪沙(卷卻詩書上釣船)
張志和
漁父(西塞 山前白 鷺飛)
(釣台漁父褐為裘)
(松江蟹舍主人歡)
張松齡
漁父(樂是風波釣是閒)
鄭 符
閒中好(閒中好)
段成式
閒中好(閒中好)
顧 復
漁歌子(曉風清)
歐陽炯
漁父(擺脫塵機上釣船)
孫光憲
漁歌子(草芋芊)
(泛流螢)
李 ��
漁歌子(楚山青)
(荻花秋)
(柳垂絲)
漁父(水接衡門十里余)
(避世垂綸不記年)
(掉警鷗飛水濺袍)
定風波(志在煙霞慕隱淪)
(十載逍遙物外居)
無名氏
漁父(雪色髭鬚一老翁)
林 逋
霜天曉角(冰清霜潔)
范仲淹
定風波(羅綺滿城春欲暮)
張 �c
滿江紅(無利無名)
歐陽修
採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平生為愛西湖好)
俞紫芝
阮郎歸(釣魚船上謝三郎)
徐 積
漁父樂(水曲山隈四五家)
堪畫看(討得漁竿買得船)
誰學得(飽則高歌醉即眠)
君看取(管得江湖占得山)
蘇 軾
水龍吟(古來雲海茫茫)
(小舟橫截春江)
滿庭芳(蝸角虛名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蝶戀花(雲水縈迴溪上路)
行香子(清夜無塵)
菩薩蠻(買田陽羨吾將老)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調笑令(漁父)
漁父(漁父醒)
李之儀
鷓鴣天(收盡微風不見江)
黃庭堅
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
撥棹子(歸去來)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驀山溪(山明水秀)
晁端禮
滿庭芳(天與疏慵)
賀 鑄
陽羨歌(山秀芙蓉)
晁補之
八聲甘州(謂東坡)
鳳凰台上憶吹簫(才短官慵)
摸魚兒(買陂塘)
永遇樂(松菊堂深)
滿庭芳(欲買廬山)
(歸去來兮)
周邦彥
西平樂(稚柳蘇晴)
陳 ��
滿庭芳(槁木形骸)
醉蓬萊(問東州何處)
淨 端
漁家傲(斗轉星移天漸曉)
謝 逸
卜運算元(煙雨冪橫塘)
蘇 庠
臨江仙(本是白�O洲畔客)
訴衷情(倦投林樾當誅茅)
毛 滂
青玉案(玉嬰初有排雲分)
燭影搖紅(一畝清陰)
沈 蔚
天仙子(景物因人成勝概)
曾 紆
菩薩蠻(山光冷浸清溪底)
葉夢得
水調歌頭(渺渺楚天闊)
(今古幾流轉)
臨江仙(不見跳魚翻曲港)
李 光
水調歌頭(元亮賦歸去
朱敦儒
鷓鴣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驀山溪(鄰家相喚)
朝中措(先生饞病老難醫)
感皇恩(一個小園兒)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
臨江仙(信取虛空無一物)
周紫芝
減字木蘭花(春閒晝永)
感皇恩(何處是雲庵)
蘇幕遮(水傍邊)
李 綱
水調歌頭(如意始身退)
念奴嬌(暮雲四卷)
呂本中
滿江紅(東里先生)
趙 鼎
浪淘沙(歸計信悠悠)
滿庭芳(靡靡流光)
李 邴
念奴嬌(素光練淨)
向子�N
滿庭芳(月窟蟠根
驀山溪(掛冠神武
水調歌頭(飄飄任公子)
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
李彌遜
沁園春(��枕深軒)
永遇樂(曲徑通幽)
水調歌頭(清夜月當午)
(不見隱君子)
蝶戀花(足力窮時山已晦)
百疊青山江一縷)
王以寧
滿庭芳(五十七年)
陳與義
虞美人(超然台上閒賓主)
胡 仔
滿江紅(泛宅浮家
張元��
永遇樂(飛觀橫空)
水調歌頭(落景下青嶂)
漁家傲(釣笠披雲青嶂繞)
瑞鵬鴣(白衣蒼狗變浮雲)
江城子(夢中北去又南來)
呂渭老
醉落魄(明窗讀易)
水調歌頭(扁舟思獨往)
(江湖堪極目)
秋齋多夢謁)
(心肝皆錦繡)
(暮雲遮遠眼)
好事近(世事莫牽縈
王之道
蝶戀花(玉子紋楸頻較路)
(寒雨霏霏江上路)
玉連環(流水細通何處)
江城子(寒光凌亂六花纖)
沁園春(城郭蕭條)
青玉案(半年不踏軒車路)
浣溪沙(陽氣初升土脈蘇)
朝中措(君心節直更心虛)
揚無咎
清平樂(開心暖胃)
鷓鴣天(休倩傍人為正冠)
朝天子(小閣寬如掌)
胡 銓
鷓鴣天(夢繞松江屬玉飛)
史 浩
驀山溪(清談無限)
鷓鴣天(我本飄然出岫雲)
康與之
醜奴兒令(馮夷剪碎澄溪練)
感皇恩(一雨一番涼)
倪 ��
蝶戀花(紫翠空�麾峙下罰�
(我愛西湖湖上路)
(綠葉陰陰亭下路)
鄭 庶
水調歌頭(千古釣台下)
張 掄
點絳唇(花滿名園)
阮郎歸(炎天何處可登臨)
醉落魄(秋高氣肅
踏莎行(堪笑山中)
朝中措(碧波深處錦鱗游)
(松江西畔水連空)
訴衷情(閒中一弄七弦琴)
侯 ��
滿江紅(甚矣吾衰)
趙彥端
思佳客令(天似水)
李流謙
��人嬌(痴本無絛)
袁去華
水調歌頭(鳥影度疏木)
六州歌頭(柴桑高隱)
柳梢青(一水縈迴)
葛 郯
滿庭霜(歸去來兮)
水調歌頭(年來慣行役)
陸 游
青玉案(西風挾雨聲翻浪)
好事近(歲晚喜東歸)
(揮袖別人間)
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懶向青門學種瓜)
沁園春(孤鶴歸飛)
烏夜啼(檐角楠陰轉日)
(素意幽棲物外)
(從宦元知漫浪)
桃源憶故人(斜陽寂歷柴門閉)
鵲橋仙(華燈縱博
一竿風月
長相思(橋如虹)
點絳唇(採藥歸來)
戀繡衾(不惜貂裘換釣篷
范成大
滿江紅(罨畫溪山)
朝中措(身閒身健是生涯)
念奴嬌(湖山如畫)
王 質
鷓鴣天(一隻船兒任意飛)
滿江紅(莽莽雲平)
沁園春(二百年間)
沈 瀛
念奴嬌(萬般照破)
水調歌頭(門外可羅雀)
滿庭芳(柳外山光)
行香子(野叟愚痴)
(野叟歸歟)
朱 熹
水調歌頭(富貴有餘樂)
鷓鴣天(脫卻儒冠著羽衣)
張孝祥
水調歌頭(隆中三顧客)
菩薩蠻(十年長作江頭客)
西江月(十里輕紅自笑)
丘 ��
沁園春(匏繫彌年)
呂勝己
南鄉子(縱棹越溪船)
木蘭花慢(無言憑燕几
趙長卿
水調歌頭(貪痴無了日)
水龍吟(日煞曾著意斟量過)
京 �M
定風波(休臥元龍百尺樓
滿江紅(錦里先生)
王 炎
清平樂(呢喃燕語)
辛棄疾
沁園春(三徑初成)
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
(今日復何日)
(君莫賦《幽憤》)
念奴嬌(近來何處)
鷓鴣天(枕�`溪堂冷欲秋)
(著意尋春懶便回)
(萬事紛紛一笑中)
(不向長安路上行)
(出處從來自不齊)
(晚歲躬耕不怨貧)
醜奴兒近(千峰雲起)
臨江仙(鐘鼎山林都是夢)
菩薩蠻(稼軒日向兒童說)
西江月(千丈懸崖削翠)
清平樂(茅檐低小)
卜運算元(百郡怯登車)
行香子(歸去來兮)
生查子(青山非不佳)
滿江紅(幾個輕鷗)
蘭陵王(一丘壑
驀山溪(飯蔬飲水
行香子(白露園蔬)
西江月(萬事雲煙忽過)
賀新郎(濮上看垂釣)
(下馬東山路)
(路入門前柳)
(曾與東山約)
(鳥倦飛還矣)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新荷葉(種豆南山)
祝英台近(水縱橫)
玉樓春(無心雲自來還去)
趙善扛
感皇恩(七十古來稀)
趙善括
菩薩蠻(煙波江上西亭小)
沁園春(問舍東湖)
陳三聘
滿江紅(薄日輕雲)
石孝友
清平樂(山明水嫩)
趙師俠
水調歌頭(心景兩無著)
(世態萬紛變)
酹江月(曉風清暑)
菩薩蠻(扁舟又向蕭灘去)
江南好(天共水)
張 �C
鷓鴣天(不似琵琶不似琴)
盧 炳
念奴嬌(晚天清楚)
姜 夔
鵬鴣天(柏綠椒紅事事新)
喜遷鶯慢(玉珂朱組)
史達祖
賀新郎(同住西山下)
高觀國
鳳棲梧(岩室歸來非待聘)
盧祖皋
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嚴 參
沁園春(竹焉美哉)
戴復古
滿庭芳(赤壁磯頭)
劉仙倫
滿江紅(快閣東西)
劉克莊
一剪梅(陌上行人怪府公)
張 炎
摸魚子(愛吾廬)
江城子(奇峰相對接珠庭
台城路(一窗煙雨不除草)
清平樂(暗香千樹)
吳 激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蔡松年
念奴嬌(《離騷》痛飲)
相見歡(雲閒晚溜琅琅)
趙秉文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趙 可
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許 古
行香子(秋人鳴皋)
趙 元
行香子(山擁垣牆)
元好問
臨江仙(今古北邙山下路)
(夏館秋林山水窟
段成己
江城子(階前流水玉鳴渠)
白 朴
清平樂(朱顏漸老)
許 衡
沁園春(月下檐西)
張弘范
南鄉子(深院日初長)
劉 因
人月圓(自從謝病修花史)
趙孟�\
漁父(渺渺煙波一葉舟)
滕 賓
鵲橋仙(斜陽一抹)
張 雨
太常引(莫將西子比西湖)
如夢令(湖外殘鍾未了)
許有壬
鵲橋仙(花香滿院)
張 翥
臨江仙(羨殺漁村無畔岸
陶宗儀
南浦(如此好溪山)
劉 �m
滿江紅(水北幽居)
楊 慎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屠 隆
清江裂石(淼淼重湖背郭斜)
陳繼儒
攤破浣溪沙(梓樹花香月半明)
孫承宗
浣溪沙(誰寫南溟玉一灣)
朱一是
二郎神(岷峨萬里)
嘉淑
浣溪沙(日暮孤帆隱斷山)
吳偉業
意難忘(村塢雲遮)
曹爾堪
滿江紅(碧樹清溪)
陸世楷
清平樂(三間茅屋)
陳維崧
東風齊著力(綠水灣頭)
朱彝尊
摸魚子(一身藏)
李 符
好事近(曾去釣江湖)
納蘭性德
瀟湘雨(長安一夜雨)
厲 鶚
百字令(秋光今夜)
孫原湘
甘州(甚仙人)
孫爾準
水調歌頭(今夕是何夕)
陳 ��
摸魚兒(繞城陰)
葉元墀
摸魚兒(漸湖心)
鄭文焯
浣溪沙(一半梅黃雜雨晴)

短籬殘菊--閒逸集 文章節選

浣溪 沙
卷卻詩書上釣船,身披蓑笠執魚竿。
棹向碧波深處去①,幾重灘。不
是從前為釣者,蓋緣時世厭良賢②。
所以將身岩藪下③,不朝天④。
〔簡注〕
①棹(zhào):槳。此作動詞,划槳。 ②緣:因為。厭:嫌棄。
③岩藪下:謂居岩穴處。 ④不朝天:謂不爭名於朝廷。
〔評介〕
此詞作者似為失意文人,因賢良不容於世,故決心棲身岩藪。表
面嚮往閒適,而內心憤激之情難掩。身披蓑笠、手執魚竿的“釣者”即
漁父形象,是唐宋詞中隱士的典型,在以後的閒逸作品中可常見其身
影。
●張志和
張志和 生卒年不詳。初名龜齡,字子同,自
號玄真子,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少游太
學,以明經擢第。唐肅宗時待詔翰林,授左金
吾衛錄事參軍。後不仕,隱居江湖,自稱煙波
釣徒。
漁父
西塞山前白鷺飛①,桃花流水鱖魚
肥②。青箬笠③,綠蓑衣④,斜風細雨
不須歸。
〔簡注〕
①西塞山:在��川,今浙江湖州西南。 ②鱖(guì)魚:俗名桂
魚,大口細鱗,青黃色,背有黑斑,味鮮美。 ③箬(ruò)笠:用篾
和箬竹編制的斗笠。 ④蓑(suō)衣:用茅草或棕毛編織的雨
衣。
〔評介〕
此詞為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時,作者駕舟拜謁,在飲席間即興唱和
所作。詞共五首。此為第一首,展現了漁父於暮春時節垂釣江上的
景象,實是對自由的隱居生活的謳歌。漁父形象,顯得風神瀟灑,超
然塵埃之外,宋黃庭堅以為“雅有遠韻”(《夷白堂小集》引),引起後人
眾多的唱和或仿作,影響極為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