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濮間

濠濮間

濠濮間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面土山環抱,林木繁茂,富有曲徑通幽、回還變化之妙,是北海公園中一處著名的園中之園。

(圖)濠濮間濠濮間

簡介

(圖)濠濮間濠濮間——景觀

濠濮間位於北海公園內東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園中之園之一,幽靜別致,很有特色。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於此初建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成北海的園中之園。四面古松蔥鬱、遮天蔽日,來自北面先蠶壇的浴蠶河水經畫舫齋緩緩流入,曲橋、水池、山石、迴廊,迴旋於咫尺之間,景色清幽深邃。

濠濮間的水池上,有一座九曲雕欄石橋。橋的北端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兩面各有聯額。南面的聯額是“日永亭台爽且靜,雨余花木秀而鮮”;橫額是:“山色波光相罨畫”。北面的聯額是“蘅皋蔚雨生機滿,松嶂橫雲畫意迎”,橫額是“汀蘭岸藏吐芳馨”。牌樓後面是一潭碧水,水上有一曲折小石橋通往濠濮間。濠濮間坐南朝北,東西長十二米,南北寬六點四米,面積七十七平方米,廳房四周有十六根柱子,內有八根柱子。房前有一副對聯,上聯“半山晨氣林炯冱”,下聯“一枕松聲澗水鳴”,橫批“壺中雲石”。濠濮間南面,有曲廊向上,伸延山頂,廊東有“崇椒室”,山頂上有“雲岫”。走過水榭、曲橋,進入迂迴峽谷,奇峰、怪石、波光雲影的畫境隨處可見。

名稱來源

(圖)濠濮間濠濮間——紀念

“濠濮間”的名稱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是傳說清朝康熙承德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之一題“濠濮間想”。“濠濮間想”一語出自《世說新語》:“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二是傳說乾隆六次南巡江南,帶來描繪圖本,濠濮間是依圖仿建的一部分,乾隆特別喜愛。他自題的對聯“蘅皋蔚雨生機滿;松嶂橫雲畫意迎”,反映出本園山水松竹長卷畫的動態。三是說乾隆附會梁朝簡文帝入華林園“濠濮間想”的故事,命名“濠濮間”。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素養較高的皇帝,他能詩善畫,長於書法,並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力。他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館的畫工一同前往,把他看中的名園勝景繪成圖樣,帶回北京在皇家園林中仿建。但是移植這些名園勝景,不是機械地照搬,而是根據北方的建築和花草樹木的特點,結合疊山理水,再現江南園林的情調。濠濮間就是仿江南私家園林風格而建造的一處景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