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鷳秋色圖》

《白鷳秋色圖》

《白鷳秋色圖》,是由盧振寰創作的一幅國畫。此圖是一幅描寫秋天野外風物的寫生畫。遠處江河滔滔,秋風瑟瑟,浩渺的煙波使水天匯於一色。岸邊草木蒼鬱,秋花競放,正是在這花草叢生處一對白鷳掩映其間。

《白鷳秋色圖》

作者簡介

盧振寰(公元1889年~公元1979年),字振寰,別號浮山人,浮山居士,筆名浮山老人,為廣東省博羅人。山水花卉人物,無所不工,早年曾研習馬遠夏珪的繪畫,並得其神似,畫宗屬於北派風格。建國後任職廣州美術學院,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畫家其他作品還有《圭岡朝霧》、《黃山朝霧》、《漢宮春曉圖軸》、《壽山福海》、《羅浮春曉》、《黃山朝霧》、《鷹》、《孔雀牡丹》等,並著有《北派微言》、《北派畫》等。

名畫簡介

紙本,設色,縱130厘米,橫66厘米,創作於1953年,現藏廣州美術館

中國山水畫有南北二宗之說,花鳥畫亦有南北之別。蜀地畫家黃荃的風格謂為北宗,江南畫家徐熙的畫風可謂南宗。北宗黃體畫法先行勾勒,後填色彩,頗具富麗華貴之貌;而南宗徐體採用沒骨漬染,作品呈現清淡野逸之風。這幅盧振寰的《白鷳秋色》採用雙勾設色的方法完成,色澤濃艷富麗.充分體現了北宗花鳥畫的要旨所在。

此圖是一幅描寫秋天野外風物的寫生畫。遠處江河滔滔,秋風瑟瑟,浩渺的煙波使水天匯於一色。岸邊草木蒼鬱,秋花競放,正是在這花草叢生處一對白鷳掩映其間。它們一臥一立,雄鳥傲立於石上,面向湍湍水流,凝視遠方。那挺拔雄壯的身姿,氣宇軒昂的情態充分展現了堅強自信的雄性魅力。而凌厲的目光中流露的幾分警惕神情,又體現了對"家庭"所負有的使命與責任。雌鳥藏匿於花叢之中,悠然地依偎於伴侶的腳下,給與對方充分的信任和依賴,那調皮的神情和圓瞪的雙眼似乎告訴我們正和身邊的花草玩耍,雌性的柔美與溫順便如此巧妙淋漓地展現於觀者面前。一隻高傲威猛,一隻嬌滴活潑,作者通過對兩隻白鷳一張一弛、一靜一動的鮮明對比,再現了大自然秋邑的艷麗和嫵媚。同時也體現了這對佳偶的默契和眷眷情感,加之芙蓉花和秋菊等自然景致的映襯,更突出了畫面的富貴與華麗,寄予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企盼。 

在這個豎式構圖中,大部分景物都集中在畫面下半部,布局巧妙和諧,層次井然有序。筆墨處理工整細緻,禽鳥的羽毛、花草的脈絡、水面的紋理等都是用柔韌挺拔的線條一根一根勾勒出來的,而且運筆有力,極富彈性。鳥兒雍容的體態、光潔的羽毛、機警敏捷的眼神都勾勒得清晰可辨,惟妙惟肖。而且作者根據不同的物象採用多種手法刻畫,勾畫花草時筆法清潤秀氣,刻畫鳥兒的羽翼時線條剛勁粗放,而石邊小竹的刻畫更見輕捷俊逸。設色高雅富麗,韻致自然柔和,可謂艷而不俗,濃而不膩,充分發揮了筆彩墨華之所長。牡丹花白裡透紅的花瓣、由深到淺的花葉過渡得如此自然,甚至連葉邊的萎黃都暈染得一絲不苟。畫家對客觀事物刻畫如此精微縝密,並且形似中不遺神似,可見繪畫功力之深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