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文化宣言》

《甲申文化宣言》

由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發起,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二00四文化高峰論壇”經過三日、四日兩天的發言和討論,有三十一位成員發表論文,包括八位海外的代表、七位港台的代表和三位少數民族的代表一起參加了這個國際會議,從教育、文學、歷史、哲學、語言、音樂、戲曲、戲劇、電影、電視、舞蹈、藝術、廣播、書法,各種人文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和平發展所能體現的人文精神和能夠向世界傳達的文化信息。

簡介

《甲申文化宣言》《甲申文化宣言》

2004(甲申)年9月3日至5日,“2004文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的一大成果,就是著名的《甲申文化宣言》。《甲申文化宣言》由五位知識分子提議,季羨林在其中排名第二。該宣言充滿後現代主義空洞抽象、自相矛盾的囈語

提出背景

《甲申文化宣言》提出者《甲申文化宣言》提出者

當今幾乎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作家藝術家和人文學者都在關注和談論全球化。這一顯見的世界趨勢既推動了人類現代文明特別是科技成就和企業經驗的共享,也凸現出國家、民族、地區之間不同文明的差異、分歧和衝突。
鑒與此,我們回響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5位發起人的提議,應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邀請,於2004(甲申)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2004文化高峰論壇”,願藉此向海內外同胞,向國際社會表達我們的文化主張。

宣言內容

《甲申文化宣言》回響成員簽名《甲申文化宣言》回響成員簽名

文明多樣性是人類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起源、地域環境和歷史過程各不相同,而色彩斑斕的人文圖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間相互解讀、辨識、競爭、對話和交融的動力。我們期待,經歷過全球化的洗禮,原生狀態的、相對獨立的多樣文明將獲得更為廣泛的參照,更為堅定的認同。文明既屬於歷史範疇,既已成為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則理應受到普遍的尊重。我們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彌隔閡,消彌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或者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為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為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
文化既涵蓋價值觀與創造力,也包括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文化多元化對於全球範圍的人文生態,猶如生物多樣性對於維持物種平衡那樣必不可少。我們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為世界上許多古老民族、經濟次發達地區的文化命運深感憂慮。國家不論大小、歷史不論長短、國力不論強弱,在文化交往和交流方面均享有平等權利。我們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和文化歧視,並認為此類行為是反文化的。
華夏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至今仍是全體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情感紐帶和身份認同。應當認識,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重要原因,在於她是發生於上古時代多個區域、多個民族、多種形態的文化綜合體。她不但有自強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氣度、靈變的智慧。當是時也,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長,以發展中國的文化。我們接受自由、民主、公正、人權、法治、種族平等、國家主權等價值觀。我們確信,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著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
我們呼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推行積極有效的文化政策:捍衛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保護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實現公平的多種文化形態的表達與傳播;推行公民教育,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及激勵國家、民族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文化價值的體現和文明的進步,還將有待於偉大的創造和成功的實踐。我們願與海內外華人一起,為弘揚中華文化而不懈努力,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為促進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共同奮鬥!

發起人

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於廣華於友先馬金鳳馬博敏王石王立平王紀言王曉棠白先勇白淑湘田愛習葉嘉瑩馮驥才湯一介李立喬羽呂厚民劉厚生劉國平劉詩昆劉效禮劉夢溪朱建榮任曉兵許倬云何偉康何茲全何超明吳祖強陳映真邵恩楊兆麟蘇樹輝杜維明阿不都熱依木.熱介甫阿來貢敏張信剛張繼剛尚長榮龐朴周小燕周文中周汝昌周穎南金堅范胡恩費明儀高占祥蕭馬尉天池黃會林黃苗子黃俊傑曹澤林梅葆玖寇世勛辜正坤謝晉焦晃詹建俊滿都夫裘錫圭熊召政潘震宙

評論

鴕鳥者,以為把腦袋埋在沙里,現實便不存在,或者現實便是那禽類腦袋裡的主觀想像。
井蛙者,守著井口大一片天空,便以為是宇宙的全部。那井口大的神聖,要誓死捍衛。
讀完《甲申文化宣言》,鴕鳥井蛙的形象,便在我腦海里縈繞,揮之不去。這樣一番充滿後現代主義空洞抽象、自相矛盾的囈語,能成為“文化高峰論壇”的“宣言”,要來指導人類文化的發展,令我對祖國及世界文化的未來深深擔憂。
該宣言中說:“文明既屬於歷史範疇,既已成為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則理應受到普遍的尊重。”
“文明既屬於歷史範疇”是什麼意思?歷史就是過去,“歷史範疇”就是過去的範疇。難道文明只是過去的、僵死的東西?現代人就沒生活在文明里?文明沒在演進?
“既已成為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怎么就可以推出“則理應受到普遍的尊重”?原教旨基督教不許墮胎,連亂倫與強姦導致的懷孕也一視同仁;原教旨伊斯蘭教,歧視女性,強迫她們把自己包裹在黑夜地獄一般的長衣中;所謂的中醫,還在死抱著那早已破產的蒙昧而僵死的理論,浪費著國家有限的資源,在新浪網起勁地做著“治肌無力、肌肉萎縮”的廣告,騙著同胞中無知輕信而善良的一輩。它們,憑什麼“受到普遍的尊重”?還“理應”?什麼理?“天理”?
宣言又說:“我們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彌隔閡,消彌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或者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為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為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
說的很中聽,但可惜與現實相去十萬八千里,與海市蜃樓、按需分配一樣虛無縹緲。文明間的偏見、敵意、隔閡、誤解,並不是因為缺乏對話,而正是因為“理應受到普遍的尊重”的“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你認為自己是天朝大國、世界的中心,“理應”萬國來儀;他認為自己是太陽的本家、天照大神的後裔,殺你沒商量;她又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別人都是野蠻人、異教徒。在這些有民族特色的“恆久信仰”上,還有什麼對話的基礎和必要?如何能不“狹隘”?如何能不“排斥異質文明”。
文明如何不能論優劣?一個蔑視人權、民主與科學、以為有天堂以及七十二個處女等待恐怖主義分子的文明,如何不劣?一個不允許人民自由發表意見、自由獲得信息的文明,如何不劣?一個把聰明才智都用在皓首窮經、信仰“受命於天”、搞什麼“存天理、滅人慾”的文明,如何不劣?
劣不可怕,怕的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不思改進、以劣為優。
文明有時就是不可調和的。前科學的基於原教旨宗教的專制文明,和科學、講民主的文明,有什麼可調和的?一個相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變相地“滅人慾”的文明,和相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又能博弈出雙贏解決方案的文明,有什麼可調和的?
文明的衝突,如果只能通過“調和”解決,世上早就沒有了軍隊與戰爭,何況戰爭也是一種“調和”--極端的調和。武器的批判,有時勝於批判的武器。毛澤東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霸道了點,但那是在幻想破滅後用血的教訓換來的。後科學的文明,對蠻不講理的前科學文明,在說得口乾舌燥後,除了用科學與民主的產物來實證它們一下外,又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學甘地絕食?學耶穌把另一半臉也湊上去?
宣言又說:“我們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主張,每個鴕鳥,都有權利和義務把腦袋埋在沙子裡,眼不見,心不煩,關起門來成一統,我是博大精深人;每個井蛙,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井外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對江河湖海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宣言再說:“我們為世界上許多古老民族、經濟次發達地區的文化命運深感憂慮。國家不論大小、歷史不論長短、國力不論強弱,在文化交往和交流方面均享有平等權利。我們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和文化歧視,並認為此類行為是反文化的。”
我則主張,我們為古埃及文明、古瑪雅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的命運深感憂慮。我主張,我們有權要求美國阿拉巴馬州白種紅脖子喝啤酒看橄欖球居民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京劇感興趣,要求辛巴威部落酋長赴中學習儒家禮儀,要求我國副廳級以上幹部分批赴亞馬遜熱帶雨林跟土著學習管理技術。我反對對小腳文化、吃人文化、黑衣裹身文化、不許墮胎文化、巫醫文化的文化歧視,並認為此類行為是反文化的。對這些文化歧視,我主張“文明對話”與“調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