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冷知識》

《生活中的冷知識》

《生活中的冷知識》的作者是李然,出版社是中國致公出版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冷知識的英文是trivia,指的是瑣碎的、龐雜的事情或知識。trivia的由來是拉丁文里“三叉路”的3(tres)+道路(via)所組成的。在古羅馬的都市中,因三叉路隨處可見,便引伸為“到處都有的地點”“司空見慣的場所”,後來才轉變為意指那些無價值、瑣碎的事情。

或許這些事情很瑣碎,並隨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但卻鮮少有人會去注意。很多人都花費精力在“大事”上,對這些瑣碎的小事不去注意,更不會去了解。他們當然不會知道:中國人罵人為何總喜歡說別人“王八蛋”?軍隊打了敗仗為何叫做“敗北”?吃“年糕”的習俗與誰有關?……因為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

更有人把冷知識稱為“笨蛋問題”,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很簡單。可是,很多聰明人都回答不上來這些簡單的問題;有些問題看起來很愚蠢,可是,自以為聰明的我們卻經常不知道答案。我們經常對身邊的知識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樣的刻意忽略,讓我們越來越缺乏常識,遠離真理,並因此犯過不知多少低級錯誤,變得一天比一天愚蠢和無知。

“大道至簡”,世間萬物,也許都很簡單。但是,只要開動腦子仔細鑽研,就會發現,它就會變得很不簡單。要知道,知識沒有大小之分。有時也正是對小問題的關注和探究形成了大問題,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

編輯推薦

似是而非,混淆人心的知識大揭秘。
稀奇古怪,滿足你的好奇心;
異想天開,刺激你的探索欲。

看點

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這一成語的出處見漢牟融《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載於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說的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公明儀的音樂家,是個音樂全才,既能作曲又能演奏,尤其是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加上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因此很受人敬重。由於痴迷於音樂,他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著琴到郊外彈奏。一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他來到郊外,看見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起,信心膨脹,擺上琴,撥動琴弦,給這頭牛彈起了自己引以為傲的保留曲目“清角之操”,但老黃牛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公明儀一琢磨,心想這支曲子是不是太高雅了,於是換了個曲調,彈起了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繼續變招使出渾身解數,老黃牛仍然不為所動,只是偶爾甩甩尾巴,驅趕著牛虻,照樣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公明儀覺得大傷面子,變得十分沮喪。旁邊的人勸他說:“您不要生氣了!不是您彈的曲子不好聽,是您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公明儀如夢方醒,嘆口氣,悵然而歸。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
古代哪本著作記載7光的傳播原理?

《墨子》一書文風樸實無華,近代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時才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已知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主)、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係)等自然科學的探討。

古人喝酒時為伺要“煮酒”或者“溫酒”?

這是因為古人喝的酒是酒精度相對較低的米酒,而用蒸餾法製成的白酒,由於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會先於水而揮發,喝起來就沒有酒的味道了。

“夢筆生花”生出的是什麼花?

這個典故出自於《南史·紀少瑜傳》。紀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相傳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天上的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神送給他一支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夢筆生花”也寫作“夢筆”,是用來表示才思日進的典故。

科普讀物(四)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了如指掌1:頭腦秘境》
《趣味人體》
《大象:長鼻紳士》
《秘境追蹤:科幻小說中的動物》
《動物的交流》
《海洋地理知多少》
《動物的自衛》
《動物的求愛》
《生命與進化》
《宇宙與天體》
《體驗大自然:放大鏡下發現》
《體驗大自然:尋找動物蹤跡》
《科學遊戲的智慧與啟示》
《昆蟲總動員:500種昆蟲演繹一場“視覺盛宴”》
《體驗大自然:發現夜行動物》
《體驗大自然:節肢動物世界》
《體驗大自然:池塘里的故事》
《體驗大自然:冬季里的動物》
《體驗大自然:動物的孩子們》
《植物大世界》
《體驗大自然:森林發現之旅》
《體驗大自然:海灘漫步尋趣》
《人類進化史》
《體驗大自然:大自然的夜空》
《氣象科普之歌》
《體驗大自然:風和雨的故事》
《生物多樣性2:鳥類王國》
《體驗大自然:一起去觀察鳥》

《水能》
《撒旦之手:手槍》
《世界地理:未解之謎》
《士兵的第二生命:步槍》
《外星人與UFO全揭秘》
《體驗大自然:自然界的方位》
《癌症:進化的遺產》
《圖說趣說萬物由來》
《秘境追蹤5》
《飛鳥天堂》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生物多樣性1:獸類王國》
《走獸天下》
《大腦與認知》
《美國最新圖解百科氣象與氣候》
《網路與科技》
《雪暴》
《氣候年表》
《遺傳與基因》
《和諧的人與海洋》
《神秘的大洋》
《跟著達爾文去旅行2》
《這是什麼意思?(符號學的75個基本概論)》
《地球不高興》
《現代科技博覽:科學科技知識》
《萬事萬物由來》
《昆蟲傳奇》
《環境風暴:氣候災變與人類的機會》
《珍奇植物》
《現代科技博覽:航天科技知識》
《救地球就是救自己》
《海鮮美食》
《動植物未解之謎全紀錄》
《人與自然: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
《動物科普館系列:哺乳動物類》
《動物科普館系列:動物趣聞與低等動物》
《動物科普館系列:昆蟲與魚類》
《動物科普館系列:兩棲爬行類與鳥類》
《昆蟲記·第三卷:石蜂的苦難》
《昆蟲記·第一卷:高明的殺手》
《昆蟲記·第二卷:樹莓樁中的居民》
《昆蟲記·第五卷:螳螂的愛情》
《昆蟲記·第四卷:蜂類的毒液》
《現代科技博覽:體育科技知識》
《深海迷霧》
《別讓錯誤常識鬧笑話》
《世界秘聞軼事大觀》
《海洋探險知多少》
《中國的野菜:291種中國野菜圖鑑完整記錄鑑別新賞》
《水知識讀本》
《趣味礦物學》
《趣味科學叢書·趣味軍事》
《海洋環境知多少》
《天涯芳草》
《動物的群居生活》
《動物的捕獵與進食》
《動物進化史》
《動物的遷徙》
《宇宙進化史》
《地球進化史》
《時間與熱動力學》
《海洋霸主》
《生活中的冷知識》
《還我大自然:地球敲響了警鐘》
《第二自然:意識之謎》
《趣味地球化學》
《能源與環境》
《颶風》
《龍捲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