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禮讚》

《生命的禮讚》

《生命的禮讚》又名《廢墟下的光亮》(200cm*600cm)通過畫家們飽含深情的筆觸,細膩生動的再現了當初這感人的一幕。畫中小姑娘鄧清清在冰冷漆黑的廢墟中,充滿希望與堅定的眼神,以及那種災難面前孩子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與力量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

基本信息

《生命的禮讚》《生命的禮讚》
油畫《生命的禮讚》又名《廢墟下的光亮》(200cm*600cm)通過畫家們飽含深情的筆觸,細膩生動的再現了當初這感人的一幕。畫中小姑娘鄧清清在冰冷漆黑的廢墟中,充滿希望與堅定的眼神,以及那種災難面前孩子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與力量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

2008年5月12日下午,德陽鎣華鎮中學教學樓垮塌以後,一百多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5月13日凌晨,當成都軍區特種大隊官兵救援時,發現一個女孩子,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

製作過程

《生命的禮讚》中國油畫學會會長詹建俊先生和鍾涵先生親臨現場指導創作
參加創作的畫家有:邵亞川(武警政治部創作室)、秦文清(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一級畫師)、馬冰(旅美畫家)、忻東旺(清華美院教授)、雷波(北京畫院一級畫師、朱春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劉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馬林(北京畫院一級畫師)、林森(北京設計學院教授)、王克舉(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亞麻李先生免費為此次活動提供了所有的畫材。

數小時的艱難創作: 在地下室搭了一個廢墟,沒有圖片,簡短口述成全部資料,旅美專職畫家馬冰是《生命的禮讚》的主創者之一,央視《我們》欄目的主持人王立芬在聽到鄧清清的故事後,最早就是和他聯繫,希望能通過繪畫的形式,為這個感動中國的故事留下一份珍貴的影像資料,並把該畫賑災義賣。 馬冰告訴記者,聽到王立芬的轉述,他首先是震驚,然後幾乎是沒有經過思考就答應創作,他認為“這是藝術家的責任”。隨後,他立刻聯繫了當年和他一起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高研班的同學,“全班14個同學,生活在北京的有10個,這10個同學都是一口答應了下來”。記者了解到,除了正在趕往成都參加救災的秦文清,9位藝術家迅速聚集到今日美術館,在沒有任何圖片、影像的情況下,開始“空想”創作,而提供給他們的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範本。

《生命的禮讚》人物特寫
10人共繪:各施所長分工協作,一幅2米*6米的油畫,讓10個藝術家來畫,且要看上去天衣無縫,就像出自一人之手,這樣的要求,對於任何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挑戰,難怪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會說:“要將10個性格各異,且都非常具有個性的藝術家聚集到一起創作一幅作品,本身就不可思議。” 清華大學教授忻東旺向記者揭秘了他們的創作過程:“紹亞川、馬冰負責整體框架和主題,我比較擅長畫細節和靜物,就被安排刻畫人物表情,每個人都各司其職,誰畫鋼筋,誰畫桌椅,我們都有明確的分工。”

尋找感覺:復原現場真人當模特,創作中,藝術家們不斷地重讀簡短的故事,但能得到的創作靈感太少了,幾位藝術家最終商議,要復原一個地震廢墟現場。為此,他們找來了一個中學女孩充當模特,在今日美術館的地下室,讓女孩躺下,把門板等物品覆蓋在她身上,虛擬出了一個廢墟現場。藝術家們就以這個現場拍攝的照片為參照,完成了《生命的禮讚》的初稿。在這初稿中,看書的女孩還是請來的小模特。馬冰回憶,從開始創作到徹底完稿,花費了整整3天3夜。

《生命的禮讚》油畫原型鄧清清
數小時的緊急尋找: 鄧清清被找到時仍在看書 特殊任務 去廢墟尋找鄧清清 就在9位藝術家們在北京絞盡腦汁創作的同時,正從老家涪陵趕往成都參加救災工作的海軍創作室的專職畫家秦文清,也承擔起了在災區尋找鄧清清的任務。秦文清趕赴災區的時間是5月23日,那時正值災區救援的關鍵時期,要在災區尋找一個普通小女孩,秦文清也沒有底。在《面向民兵雜誌社》主編的幫助下,憑著軍人身份,秦文清終於到達了故事發生地——什邡鎣華鎮中學,不過讓他失望的是,鄧清清並不在此地,她的班主任透露了一個不確切訊息:“她可能還在雙流第一人民醫院。” 找到她時,正在看《感受母愛》,趕到雙流第一人民醫院,當醫生告訴秦文清面前的女孩兒就是鄧清清時,秦文清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從這個女孩兒的眼中看到了與她年齡不相符的堅毅。而更讓秦文清詫異的是,在醫院過道的臨時鋪位上,面對周圍嘈雜的環境,這個小女孩兒依然在認真地看著書,她的手上捧著《感受母愛》,旁邊還放著一本《觀後感、讀後感》。秦文清稱,鄧清清顯得非常大方,熱情地稱呼他“解放軍叔叔”,面對秦文清拍照的請求,鄧清清欣然應允。至此,該故事中的主人公,終於被相機定格,不再抽象。為了找到鄧清清,秦文清花費了整整48小時。

迅速換臉:鄧清清成了主人公,秦文清迅速將照片傳回了北京,藝術家們隨即在初稿上換臉。馬冰介紹,他們對鄧清清在畫作上呈現的表情思考了很久,“首先我們覺得她應該是一個勵志的形象,所以眼神中必須要有堅毅的感覺,但我們同樣要突出她在廢墟下的恐慌、痛苦、期盼。在畫完之後,從四川趕回的秦文清還對這張臉作了最後的修飾,最後呈現出的鄧清清,臉上髒髒的,而且還有傷痕。”

千萬元義賣

《生命的禮讚》史玉柱
中央電視台《我們》6月1日播出的第18期節目《生命的禮讚》的現場,由《我們》欄目組發起,今日美術館牽頭,邀請國內10位知名畫家聯合創作的油畫《生命的禮讚》亮相節目現場,並現場義賣成交。

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以1000萬的價格認購此畫,這1000萬畫款將捐獻災區,用於興建抗震學校。史玉柱表示,他所購的油畫將在今日美術館繼續展出,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到這幅感人的作品。同時希望再次將此畫進行二次義賣,所得款項他同樣捐獻用於災區的重建。

節目過程

《生命的禮讚》原首屆中央美院油畫高研班部分在京畫家緊張創作
06月01日 晚間 22:49,CCTV1正在播出《我們》專欄的“‘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生命的禮讚》。

電視裡主持人王利芬介紹,當她知道一個叫鄧清清的災區女學生,壓在廢墟中,還用手電在夜裡看書的事情,感動之餘和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聯繫,邀請了性格各異的六位美術家,齊心協力用了三天時間繪製了以此為主題的大型油畫《生命的禮讚》(又名《廢墟下的光亮》),並由巨人集團的老總史玉柱出資1000萬元購買,且期待在今日美術館展出期間,有更多的朋友來轉購這幅充滿了美術界師生情愛的大幅油畫,用來修建災區新的高抗震學校教舍……

《生命的禮讚》製作完成合影
原首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高研班部分在京畫家,為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六一"兒童節節目,集體創作了《廢墟下的光亮》油畫作品。作品表現了此次北川大地震中,鎣華鎮中學初一一班十二歲的鄧清清同學,被壓在黑暗的廢墟中開著微弱的手電筒看書學習令人心酸的場景。軍旅畫家秦文清親赴震區費盡周折找到了正在治療中的鄧清清,了解蒐集了第一手資料,在四川通過網路傳遞創作素材,在京的畫家以邵亞川和馬冰為主導開始構思構圖,經過了大夥徹夜輪番的努力,終於在5月30日凌晨1點完成。其間靳尚誼先生、詹建俊先生和鍾涵先生為創作出謀劃策,並表示了極大的支持。作品在"六一"兒童節播出;後在今日美術館展出;作品圖片將用於法制出版社和中央電視台即將出版的(6月8日)《生命的禮讚詩歌集》封面;參加六月中旬在軍事博物館舉辦的《抗震救災特展》;該作品已確定為“色彩與奧林匹克”2008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參加。作品將由中央電視台組織展播義賣,所募善款將用於四川鎣華鎮中學校舍的重建(能抗8級地震)。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欄目主持人王利芬為此次活動的創意和組織者,電視台將始終跟蹤和報導活動的進展情況。今日美術館為此次活動的贊助和作品的推廣者;。

相關詩詞

在斷壁的狹縫中

在黑暗的廢墟里

你是一個奇蹟

咀嚼著課本里的精神食糧

凝聚著堅持的勇氣

用手電筒微弱的亮光

將稚嫩的生命延續

在受災的人群里

在抗災的隊伍中

你是一名戰士

經受著飢餓與死亡的考驗

你變得堅強而無所畏懼

以純樸天真的心靈展示出

活著的真正涵義

節目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