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潤滑技術》

本書主要介紹了潤滑技術預備知識、潤滑油、潤滑脂、潤滑油的套用、現代潤滑維護、現代潤滑方式、潤滑油與密封件的相容性、固體潤滑等內容,可作為從事潤滑技術研究和相關套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高等工科院校機械工程類專業本、專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介紹了潤滑技術預備知識、潤滑油、潤滑脂、潤滑油的套用、現代潤滑維護、現代潤滑方式、潤滑油與密封件的相容性、固體潤滑等內容,可作為從事潤滑技術研究和相關套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高等工科院校機械工程類專業本、專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
內容簡介
潤滑是降低摩擦、減少磨損的必要手段。如何在典型設備中正確使用潤滑劑和潤滑技術,改進生產技術,使之降低摩擦、減少磨損,大幅度提高設備壽命是本書重點探討的內容。
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闡述了表面形貌、摩擦、磨損、潤滑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8章,主要介紹了現代的潤滑油、潤滑脂、維護方法、潤滑方式和固體潤滑等方面的概念及套用,旨在培養和提高讀者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節約能源、延長機器使用壽命以及環保問題。
本書可以作為從事潤滑技術研究和相關套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高等工科院校機械工程類專業本、專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

目錄

1潤滑技術預備知識——摩擦、磨損、潤滑的基本概念
1.1固體的表面組成和性能
1.2表面形貌
1.2.1表面形貌的組成
1.2.2表面粗糙度對零件表面功能的影響
1.2.3表面粗糙度
1.3固體表面的接觸
1.3.1接觸面積
1.3.2接觸應力
1.3.3粗糙表面的接觸
1.4摩擦
1.4.1概述
1.4.2滑動摩擦機理
1.4.3滾動摩擦機理
1.5磨損
1.5.1概述
1.5.2黏著磨損
1.5.3磨料磨損
1.5.4表面疲勞磨損
1.5.5摩擦化學磨損
1.6潤滑
1.6.1潤滑的作用
1.6.2潤滑的類型
參考文獻
2潤滑油
2.1潤滑油的性能
2.1.1黏度
2.1.2酸值(總酸值中和值
2.1.3總鹼值
2.1.4水溶性酸和鹼
2.1.5閃點
2.1.6傾點和凝點
2.1.7機械雜質
2.1.8灰分
2.1.9水分
2.1.10抗乳化性
2.1.11抗泡性
2.1.12蒸發度(蒸發損失)
2.1.13腐蝕性
2.1.14氧化安定性
2.1.15苯胺點
2.1.16潤滑性
2.2基礎油
2.2.1礦物油基礎油的製備
2.2.2礦物潤滑油的精製
2.2.3基礎油的調和
2.2.4潤滑油基礎油的發展
2.2.5天然氣合成油(GTL)
2.3添加劑
2.3.1概述
2.3.2保護金屬表面的添加劑
2.3.3改善潤滑油性能的添加劑
2.3.4保護潤滑油本身的添加劑
2.3.5結語
2.4合成潤滑油
2.4.1概述
2.4.2酯類油
2.4.3聚醚
2.4.4聚α-烯烴
2.4.5磷酸酯
2.4.6矽油
2.4.7氟油
參考文獻
3潤滑脂
3.1概述
3.1.1潤滑脂結構的概念
3.1.2潤滑脂的優點和局限性
3.2潤滑脂的組成
3.2.1基礎油
3.2.2稠化劑
3.2.3添加劑和填料
3.3潤滑脂的主要使用性能
3.3.1潤滑脂的稠度——錐入度
3.3.2滴點
3.3.3潤滑脂的黏度
3.3.4分油
3.3.5蒸發度
3.3.6機械安定性
3.4潤滑脂的種類和特性
3.4.1皂基潤滑脂
3.4.2鈉基脂
3.4.3鋁基脂
3.4.4鋰基脂
3.4.5複合鋁基潤滑脂
3.4.6複合鋰基脂
3.4.7脲基脂
3.4.8合成高溫潤滑脂(7020)
3.4.9密封潤滑脂(7903)
3.4.10複合鈦基潤滑脂
3.4.11新一代潤滑脂——高鹼值複合磺酸鈣基脂
3.5潤滑脂的選擇
3.5.1考慮使用潤滑脂的目的
3.5.2考慮潤滑部位的工作溫度
3.5.3考慮潤滑脂潤滑部位的負荷
3.5.4考慮潤滑脂潤滑部位的速度
3.5.5考慮潤滑部位的環境和所接觸的介質
3.5.6考慮潤滑脂的加注方法
3.5.7從經濟性方面考慮
3.6潤滑脂的合適用量
3.7結語
參考文獻
4潤滑油的套用
4.1內燃機油
4.1.1概述
4.1.2沉積物
4.1.3汽車發動機潤滑油的作用和要求
4.1.4內燃機油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4.1.5二衝程汽油機油
4.2齒輪油
4.2.1齒輪類型及摩擦條件
4.2.2齒輪潤滑的特點
4.2.3齒輪潤滑劑的作用及應具備的性質
4.2.4現行的齒輪潤滑油選用方法
4.2.5車輛齒輪潤滑油
4.3蝸輪蝸桿潤滑油
4.3.1蝸輪蝸桿傳動潤滑的特點
4.3.2變化了的情況
4.3.3蝸輪蝸桿油的選擇
4.3.4鋼蝸輪的套用
4.4開式齒輪潤滑
4.4.1開式齒輪潤滑的特點
4.4.2開式齒輪潤滑劑
4.4.3開式齒輪傳動潤滑方式
4.4.4結語
4.5液壓油及液力傳動油
4.5.1液壓油
4.5.2液力傳動油
4.6壓縮機油
4.6.1壓縮機的結構特點及分類
4.6.2壓縮機的潤滑特點
4.6.3空氣壓縮機油的特性及使用性能
4.6.4氣體壓縮機及無污染壓縮機用油要求
4.6.5壓縮機油標準
4.6.6結語
4.7工具機用油
4.7.1工具機特點
4.7.2工具機對潤滑油品的要求
4.7.3導軌油
4.8風力發電機潤滑
4.8.1風力發電機組的工作環境及對潤滑的基本要求
4.8.2風力發電機主要的潤滑部位
4.8.3風力發電機推薦的潤滑劑
4.8.4結語
參考文獻
5現代潤滑維護
5.1概述
5.2維修方式的換代
5.2.1傳統的潤滑油品監測
5.2.2維修體制的改革
5.2.3維修制度的發展
5.2.4油品清潔度的檢測及控制
5.3提高系統油液清潔度的淨化處理
5.3.1概述
5.3.2過濾
5.3.3過濾器
5.3.4過濾器的性能
5.4油品性能、狀態的監測與油品康復
5.4.1鐵譜技術
5.4.2轉盤發射式光譜
5.4.3付氏變換紅外光譜
5.4.4油品康復
參考文獻
6現代潤滑方式
6.1集中循環潤滑系統
6.1.1系統的組成
6.1.2潤滑系統的工作
6.2油霧潤滑
6.2.1概述
6.2.2油霧潤滑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6.3潤滑方式劃時代的變化——油氣潤滑
6.3.1概述
6.3.2油氣潤滑的基本原理
6.3.3油氣潤滑系統
6.3.4油氣潤滑與集中循環潤滑和油霧潤滑的比較
6.4機械加工中的微量潤滑(MinimalQuantityLubricants,MQL)
6.4.1MQL切削加工方法
6.4.2MQL加工方法的發展
6.4.3MQL帶來工具機結構的變化
6.4.4MQL加工帶來的效益
參考文獻
7潤滑油與密封件的相容性
7.1概述
7.2橡膠密封技術的發展趨勢
7.2.1丁腈橡膠(NBR)
7.2.2氫化丁腈橡膠(HNBR)
7.2.3丙烯酸酯橡膠(ACM)
7.2.4乙烯-丙烯酸橡膠(AEM)
7.2.5矽橡膠(VMQ
7.2.6氟橡膠(FKM)
7.2.7氟矽橡膠(FVMQ)
7.2.8三元乙丙橡膠(EPDM)
7.3結語
參考文獻
8固體潤滑
8.1概述
8.1.1固體潤滑機理
8.1.2對固體潤滑劑基本性能的要求
8.2常用的固體潤滑劑
8.2.1石墨
8.2.2二硫化鉬
8.2.3聚四氟乙烯
8.2.4三聚氰胺氰尿酸絡合物(MCA)
8.3固體潤滑劑的套用範圍和使用方法
8.3.1固體潤滑劑的套用範圍
8.3.2固體潤滑劑的使用方法
8.4金屬磨損自修復技術
8.4.1技術特點和機理
8.4.2ART技術套用領域
8.4.3再生技術的套用效果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