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語境研究》

《現代漢語語境研究》

本書是一本社會科學類教材。本書共有11章,包括:“現代漢語語境研究回顧”、“關於語境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言內語境”、“言外語境”、“言伴語境”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現代漢語語境研究》《現代漢語語境研究》

作者:王建華,周明強盛愛萍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2-1
版次:1

頁數:438

字數:350000

印刷時間:2005-10-1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308031820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不以“語境學”名之,而著得於書名所示的“語境研究”。作者認為,一門新學科的建立是需要對其本體做深入細緻的之後,水到渠成地形成的。本書主要著眼於語境本體的研究,重點是語境的性質、構成、分類等內部關係和語境的功能、與話語和語用主體的關係等外部聯繫,還涉及語境與語言運用、語文教學的關係等。

創作背景 

本書是在10年的積累和廣泛吸收前輩時賢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寫成的,其中的總分內容曾先後在有關刊物上公開發表。此次正式出版。
本書曾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的立項和經費資助,並得到浙江省“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

作者簡介

王建華,男,1956年出生,文學碩士,復旦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1991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出版專著有《文化的鏡像—人名》、《語用學與語文教學》、《老舍的語言藝術》等;主編《中國語言學大辭典·修辭學卷》、《21世紀語言文字套用規範論析》等;在《中國語文》、《語言文字套用》等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先後十幾次獲得各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包括省政府獎、陳望道修辭學獎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曾獲浙江省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獲曾憲梓師范教育獎等。現為浙江教育學院院長,兼任的主要社會職務有:浙江省“十五”社會科學規劃語言學專家組組長、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華東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修辭學會理事、中國套用語言學會理事、《語言文字套用》雜誌編委等。

目錄

第一章 現代漢語語境研究回顧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現代漢語語境研究
一 語境研究的相關領域
二 語境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 有關小結和評價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現代漢語語境研究
一 20世紀90年代語境研究的重點問題
二 20世紀90年代語境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關於語境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
第一節 關於語境的定義與性質
一 如何給語境下定義
二 如何認識語境的性質
第二節 關於語境的構成
一 語境構成因素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二 語境的構成因素具有結構性
三 對語境構成的研究要有辯證的思維
第三節 關於語境的分類
一 周遍性原則
二 層次性原則
三 簡明性原則
第四節 關於語境的功能
一 語境的功能是與其結構相對應的,有一定的層次性
二 語境的功能是辯證的、交叉滲透的和動態的
三 語境功能的實現是有條件的
第三章 言內語境(上)
第一節 強制與非強制
一 表達上的強制性
二 理解上的強制性
第二節 上文與下文
一 上下文語境的特點
二 上下文語境的類別與作用
第三節 獨立與聯繫
一 聯繫句際語境可以準確理解主義
二 聯繫句際語境可以正確把握語句結構
三 聯繫句際語境可以恰當理解成分的省略
四 聯繫句際語境可以順當地明了句中的隱含成分
第四章 言內語境(下)
第一節 常式與變式
一 句子成分的位移
二 語義邏輯聯繫的變化
三 節律特徵的變化
第二節 話題與述題
一 結構上的話題對句子結構有制約作用
二 意義上的話題對語義理解有限定作用
第三節 句群與篇章
一 句群語境的特點
二 篇章 
第五章 言伴語境(上)
第六章 言伴語境(下)
第七章 言外語境(上)
第八章 言外語境(下)
第九章 語境的函變關係
第十章 語境與現代漢語的運用
第十一章 語境與語文教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本書前言

語境是當代語言學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說是“熱點”,是因為半個多世紀來,特別是近20年來,語境問題受到了整個語言學界的普遍關注。跟語言運用密切相關的語用學、修辭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交際語言學、套用語言學等都把語境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就連語法學辭彙學語義學也日益重視語境的作用和影響。說是“難點”,是因為語境研究本身相當複雜,其內部的結構、類型、特徵、性質,其外部的功能、作用、與話語和語用主體的關係等等,都不是很簡單的問題;加上各分支學派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語境進行討論,形成了眾說紛紜的局面,同時也讓人產生語境研究“難”之感。客觀地說,語境研究雖然較難,但它的研究價值是有目共睹的,因而有許多學者積極投身其間。近20年來,國內的語境研究成果可以“豐碩”二宇稱之。1992年日本學者西棋光正收集了當時漢語界較有影響的語境研究論文44篇,編成《語境研究論文集》。到本世紀初,有關語境研究的論文已近千篇,還出現了不少以“語境學”命名的專著。這些我們在第一章里都有介紹。應該說,眾多學者的努力,使得語境研究這個熱點難點問題有了許多新進展,也為語境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人與語境研究結緣算是較早的。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在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攻讀現代漢語碩士學位,開始對語境問題產生興趣。在導師倪寶元、王維賢先生的指導下,我的學位論文選取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老舍的語言藝術,其中有一章專談語境問題。畢業後,繼續在語境研究方面進行探索,1987年,拙作《語境歧義分析》在《中國語文》第1期上發表,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好評(後獲得浙江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隨後在錢乃榮主編的《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教材中,我參加了“語用”一章的撰寫,其中有“交際的語境”一節。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論文在大學學報和相關論文集裡發表。1991年,我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申報了“現代漢語語境研究”的課題(青年類),獲得批准並得到經費資助。這是當時較早的以語境為專題進行研究的課題。為此,我開始了較為漫長的研究歷程。不過,這一歷程竟長達10年,卻是始料未及。這裡的原因很多。首先在客觀上,一是其他的研究工作影響了該課題的如期完成。1992年,杭州大學出版社組織編寫全國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叢書,約我撰寫《語用學與語文教學》一書。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該書的寫作(1993年4月由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名為《語用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2000年IO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語用學與語文教學》。該書於1997年獲得浙江省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其後又由於幾乎相同的原因,主要精力放在了老舍語言藝術的研究方面,於1996年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老舍的語言藝術》一書(該書2000年獲得陳望道修辭學獎三等獎)。在此期間還參與了好幾本合作出版著作的寫作。再往後,是主編了《21世紀語言文字套用規範論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該書2002年獲得浙江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是行政工作的繁忙延緩了該課題的進展——1995年以來,省政府先後任命我擔任浙江教育學院副院長、院長。由教學、研究為主轉為行政管理為主,在我是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實事求是地說,此課題遲遲未完成與這種角色的轉換是有關的。當然,還必須看到,主觀上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