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小說]

《玻璃》[小說]
《玻璃》[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玻璃》講述兩個男人之間的刻骨銘心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封面

本書是著名作家北村2003年繼《望著你》後創作的又一部長篇力作。《玻璃》講述兩個男人之間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北村曾說過:愛應該是對一種對象的重要價值的確認。這種確認到一個程式,就稱為愛。而且這種價值有惟一性,所以愛是專一的。因此愛是真理。愛有不同的深度,那么愛到最深的才是愛,要愛到那么深,只有舍已,別無他途。因此愛是信仰。愛肯定是不求回報的,但愛真的有回應。如果沒有回應,不是我們給出的愛並不是愛,就是愛得不夠深切,那人(耶穌)愛拉撒路愛得何等深切,拉撒路就要活過來。因此愛是復活。愛得真,不但對方得安慰,自己也得安慰,真是奇妙的事。一個深愛著的人是大無畏的。人類的主要職業應該是愛,要一刻不停地愛,哪一刻停下來了,那種神聖的同在就要消失,愛里沒有懼怕。因此愛是永生。

作者介紹

北村,原名康洪。196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周漁的火車》、《憤怒》、《鳥》、《傷逝》、《長征》、《我和上帝有個約》。上個世紀80年代,北村與馬原余華蘇童格非等同屬中國“先鋒小說”的主將。

文學評論

上北村的《玻璃》,我下意識地用被套將自己緊緊裹住,此時,我只是具行屍走肉,沒有靈魂,沒有思想,甚至連血液也已經凝固。高明的作者為我布下無法破解的死局,我在昏暗裡四處衝撞,卻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荒謬得刻骨銘心,我感覺得到藝術的存在。羅達特說:文學就是一次射精。所有的與會者都感覺受到愚弄,這是對文學的諷刺。年輕的詩人卻毫不在意,即使是失去獲得地位的機會也在所不惜。真正的詩是寫在骨子裡的,那是一種氣節,是應該貫穿其一生的理想,激勵著詩人堅持不懈地前進。羅達特和李文似乎是這么一類人,只不過李文要低調或是陰鬱得多。兩個同性者就這么相互愛著,但絕不是同性戀,那是屬於精神的一種。如同一對夫妻,家裡的當家人卻只能有一個,這個人擁有話語權,表面上羅達特是一家之主。
當理想與生活狹路相逢時,無所謂孰勝孰負,妥協是一種方式,最好的方法便是突圍,當然,也有人選擇墮落。作者採用的象徵手法太抽象,詩人以搞女人的方式來進行反抗,並因此結束自己的創作,直至將自己投入監獄。而李文,我不認為他是個真正的詩人,至多是個偽文人而已。儘管真正的詩人一直在強調:李文是這個世界唯一一個真正寫詩的人,要讓世人看看這個世界最孤獨的靈魂。此時我突然明白,其實生活沒有對錯,藝術也沒有明顯的界限,一切只在於人的看法。這是否是人生的真諦?
這個世上真正的詩是世人所不懂的,那是與神的對話?我苦苦思索著尋找答案,既然與神的對話世人聽不懂,那神講的便是廢話,把神說的廢話當作詩的人便患有癔症。自欺欺人也好,自說自話也罷,那都是一個人自導自演的狂歡。我說不出話來,一個人怎么可以幾十年都活在別人不懂的世界?難道真是神的孤獨?精神究竟是種怎樣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卻使詩人如瘋子般奮力地想要找到倚靠。是否可以想像有這么一間堅固的帶窗的鐵房子,詩人的精神就囚錮在裡面,在精神無法攀上窗戶看到外面的世界時,它意識不到自己是個囚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像精神這樣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或者是說它長大了,反正是可以夠著窗子,不管是搭人梯或是跳起往外看,它開始知道自己是個井底之蛙,幾十年所形成的觀念被打破,它像被吹氣的氣球無根地飄飛,這是危險的。因而它急於在最短的時間找到足以讓自己固定下來的東西。於是,它開始突圍,它們開始突圍。
突圍卻是個悲劇,所有的詩人戰死於沙場。原有的東西統統被拋棄,堅持幾十年的風格,習慣的生活狀態或寫作方式。詩人的精神在外面的世界裡迷失,跌跌撞撞的直至背離自己最初的理想,他們最後的歸宿是自相殘殺,同歸於盡。而所謂的神是這場戰役的謀劃者和劊子手!
《玻璃》里沒有愛情,有的是性和肉體,以及藝術。異性間的感情得不到肯定,而同性間稱為愛情的東西卻光明正大地存在著,這是個極度扭曲而又瘋狂的世界。或者說是詩人的理想太完美,完美誘導出畸形!
我在閱讀到一半時就有一種感覺:《玻璃》中的人物老六、李文、羅達特其實都是從一個人的身上分化出來的,甚至還有更多的人物形象都是由這個人衍生出來,這些形象反應的各是人性的一個方面。隨著閱讀的深入,這種感覺愈發地強烈。也許我的想法與作者的本意有出入,但我認為這是個新的欣賞突破口。
每個人都是有理想的,但殘酷的生活使我們不得不現實。老六是現實的代言人,也是理想從興盛到覆滅的見證者,這是個隱匿卻又活生生的人物。在人平淡的一生中,理想只要存在,它就一直是激昂的,甚至在真實的生活之上。它是生活最美麗的裝飾,但卻永遠不可能替代生活,雖然有過掙扎有過奮發,但注定只是徒勞。畢竟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夢裡!在時間的流逝中,理想漸漸地衰老,不自覺地妥協,李文、羅達特的死去,即代表理想的消亡,這是他們最好又最無奈的出路。不然,生活無法自圓其說。
自此以後,沒有理想的曾經的詩人,等待著死亡!

內容選讀

李-達特不是一個人,是兩個人。李文和羅達特。二十年前我們在海邊的一所大學讀中文系。二十年後,這兩個人都名聲鵲起。我們三個形影不離,所以我也跟著有了臭名。我是老六,我看著他們長大,如何成為詩人,如何出名。我最有資格來講述他們的故事,我姓曹,是講故事的高手。我稱他們叫李-達特,實在是出於無奈,這兩個人只能當做一個人敘述,因為他們形同一人。兩個脾氣性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會被人看成一個人,到現在我還不明白其中緣由。我手上有兩張照片,一張是李的,另一張是達特的。李生得白淨瘦小,男人女相。達特卻不怒而威,兩條眉毛往天上飛,就是因為這兩根眉毛,達特常導致誤會,與人動手,打碎過肋骨,掉過牙齒,臉上還拉出兩寸長的傷口。他的一條腿有些瘸,右手尾指骨折,到現在仍無法彎曲。這一切都是為了李,他是李的保護者,為李打架打了四年。大學四年以至於畢業,達特一直充當這樣的角色。當然,他頭上有一處摔傷則與此無關,那是達特和李打架時摔傷的,他為了躲避李的反撲,竟然自己摔到牆根下面,頭上摔出不規則的裂傷。這是一個笑話,一米八的達特會被一米六的李摔到牆下面,這是沒一個人會相信的,除非他是傻瓜。不過連傻瓜都知道是達特在讓著李。這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竟然成了密友,真是一個奧秘。我作為他們共同的朋友,見證了這一過程。有人管我們叫三劍客,但只有我知道,他們才是一窩裡的蛇,我呢,最多不過是洞外邊蹦躂的螞蚱。

北村的作品

北村(1965年9月16日-),原名康洪,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從1988年到1992年,他陸續發表了《聒噪者說》等一系列先鋒派的小說作品,成為中國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