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帝有個約》

《我和上帝有個約》

《我和上帝有個約》小說講述一個案件的連鎖反應,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扯出了一個驚天大案。是從最小的地方——一個小孩子的眼神開始的,到最大的地方。兇手為了求證小孩子是不是認出了自己,就不斷地接近受害人,但是一種致命的悔改欲望吸引了他,通過醫學來幫他恢復記憶,還原現場。還原一點,暴露一點自己……當整個暴露出來的時候,他逃跑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我和上帝有個約》我和上帝有個約

作者:北村[作譯者介紹]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7535432514
上架時間:2006-7-17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版次:1-1
所屬分類:小說

定價:¥28.00

內容介紹

本書故事以一個城市的兇殺案為背景,用幾近紀實的敘事手法將這個城市的市長、教授、商人、記者、農民、兇手和各色男女拉到讀者的面前,並抽絲剝繭般將他們的外裝和面具剝離,一寸一寸地逼近這些人愛恨情仇的心理成因:內在恐懼。為了拯救和自救,小說的主人公們採取了說出心中的真相,與社會和他人達成了和解、寬恕和原諒,從而擺脫了心中的不安、焦慮和恐懼的種種心理負擔,使生命從灰暗扭曲中矯正過來,呈現出和諧平安的健康狀態。由於小說在人性扭曲的成因和性格形成的多緯度的描寫中,細膩準確而又冷峻嚴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社群,以及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因而本書具備好讀又耐讀的品質。 無疑,本書的主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意義非凡。

作譯者介紹

北村,原名康洪。196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出版過《周漁的火車》、《憤怒》、《鳥》、《傷逝》、《張生的婚姻》、《長征》、《施洗的河》、《武則天》、《台灣海峽》等作品。為中國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探索人的精神世界,關注弱勢群體生存狀態見長。

目錄

一、樟坂殺人事件
二、火車上的回憶
三、被害人的兒子
四、神秘的吸引
五、市立精神病院
六、在床上想要女人
七、巨大的悲痛
八、心思轉變
九、悔改的代價
十、行走在刀鋒
十一、我不是你丈夫
十二、乞丐與情人
十三、死者的重現
十四、兩個女人的憂愁
十五、無法呼喊的語言
十六、再度逃亡與浪子回家
十七、恢復記憶的試驗
十八、我是否痊癒?
十九、誘捕抑或誘惑
.二十、爆炸性的新聞
二十一、一分鐘,妖魔變成了人?
二十二、蘇雲起和陳三木的比較
二十三、第一次法庭陳述
二十四、悔罪的辨認
二十五、神秘女人的神秘實驗
二十六、罪犯成了作家
二十七、一個也不饒恕
二十八、毆打
二十九、失去了一切
三十、沒有調查就沒有真相
三十一、案情的逆轉
三十二、精神病院的思想鬥爭
三十三、說出他的一切
三十四、兩個市長一台戲
三十五、一審判決
三十六、重新愛上一個人
三十七、演播廳的相見
三十八、恐怖的日記本
三十九、陳步森的四個女人
四十、神魂顛倒的陳平
四十一、沒有和解就沒有未來
四十二、恐懼的宿命
四十三、終審
四十四、還有最後一個罪沒認
四十五、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四十六、軟弱者更有力
四十七、復活的異象

書摘

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稱為樟坂的城市。這個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和這個國家的其他城市一個樣。也許這會被指責為不負責任的說法,但卻是事實。抵達樟坂的時候正值初夏,從火車站走出來一眼見到這個城市的時候,竟有一種故地重遊的感覺:和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城市一樣,你首先會看到大量由白色瓷磚貼上外牆的建築物,它們都是呈現一種盒子的形狀,毫無章法地堆砌在一起,仿佛一個醉徒隨手碼放的積木。火車站外面無一例外是大量的三輪機車,這種被稱為摩的的簡易交通工具,蝗蟲一樣亂竄,發出隆隆的聲音。使人很難想像周邊的居民如何入眠。在樟坂個人隱私得不到尊重,但也不會引致太大的爭議,因為這裡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即有關生存權大於其他一切權利的觀點。嚴重的噪聲理所當然地被劃人生存權的合理代價的範圍——這可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還有更重大的問題,比如在樟坂的成功廣場是不允許人們長時間逗留的,據說這會影響其他人的逗留,如果發現同一個人在一天內三次進入廣場,或者連續在廣場滯留半天以上,則有可能視為可疑的人,被維持治安的警察勸離,這是被稱為“柔性驅離”的作業。據說是為了行人的安全。這項規定雖然有諸多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但它一直在樟坂實行著。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
有一個成功大學的客座教授,比利時人,叫麥爾斯,拍攝了一部樟坂的紀錄片,名字叫《瓷磚》。影片描述了充斥這個城市的建築外牆的瓷磚的印象。這似乎給人一種懶惰之城的感覺。影片理所當然地遭到譴責,紀錄片作者被描述為一個對樟坂一無所知、望文生義的人。關於樟坂人懶惰和毫無想像力的評價遭到反駁,實際上瓷磚對於樟坂是一個好東西,一個縣級市里居然擠著相當於大市的人口250萬,這是一個可怕數字。這些人首要的權利是生存權。所以某些講求效率的做法得到推崇,比如往建築物上貼瓷磚,以便保持它的新穎度以及易於施工和清理。
本文要講述的那個驚天大案就發生在這個城市里,無論該城的警察如何用心地維護社會治安,案子還是發生了。在樟坂住過一段時間的人會感覺到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警察的人數。在一些大型集會上,有時會出現令人奇怪的場面:到場的警察比集會者的人數還多,但這種做法並沒有給人帶來安全感,反而叫人心驚肉跳,因為這讓人產生大難臨頭的感覺,仿佛有什麼重大事件即將發生,這種預感是很折磨人的。在樟坂,市民居然害怕警察,這不能不說是市政的一個失敗。
不過,習慣往往可以超越恐懼。在樟坂,人們掌握著一些能使自己免於恐懼和無聊的有效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是傳統的一部分,所以根深蒂固。比如用鐵籠子把建築物框起來,雖然在視覺上有些不舒服,但是個一了百了的辦法,這就是樟坂效率的含義:時間就是金錢——不會讓所謂美感損害安全——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樟坂,你看不到歷史,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城市的古城牆在三十年前拆除了,因為人口的激增,城建擴充到外城,古城牆由於通過性不足而被拆除。當時有過是否拆除城牆的爭論,但保護歷史的觀念立刻被刷新,某種以為看到城牆就能看到歷史的觀念遭到嘲笑,這種僵化的認識論的遺毒,很快讓位於新的歷史觀:歷史其實存在於人的意識深處,樟坂人用習慣來記憶歷史,比如下面舉到的例子。
這個讓人免於恐懼的辦法源於一個笑話,這個笑話說,當你坐的飛機下降時,你如果聽到嘩嘩的麻將聲,你就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樟坂。用麻將賭錢是習慣和傳統,在幾百年前的美國西部,從樟坂出去的華工每到傍晚時都會聚集在一起,這使得那些借酒澆愁的洋人很費解,他們聽到華工們大喊“卡西諾”然後聚集在一起,玩一種用牛角做成的玩具。今天的國際賭場通用的名稱“卡西諾”據查就是樟坂土話“開始了”的意思。
另外,信仰是一種遺忘的好辦法,或者乾脆說信仰就是遺忘。在這個城市要找到信仰的蹤跡是困難的。這也許只是一些外鄉人的想法。其實樟坂到處都供奉著神祉,往往在一桌麻將的旁邊,你就會看到用磚砌成的小小廟宇,這些充斥樟坂的袖珍廟宇供奉著許多不同的叫不出名字的神祉,分別管理著樟坂人的財產、婚姻、健康、事業和生育。甚至有專門分管廚房事務的神明。這和樟坂市政的機構相類似,這個縣級市一共有九個副市長,管理城市的各種事務。同時,還有九個副書記分別對應這九個副市長。從黨務的角度介入城市管理。這種分工的細緻也是一種習慣。
因此人們有理由蔑視外地人對於樟坂人懶惰的說法。這是不負責任的指責。樟坂人既不懶惰,也不吝嗇,反而講究排場。他們會在結婚時花上大筆金錢來榮耀自己。每到這種時候,街上出現長長的婚車車流,每輛車的門上都掛著紅色氣球,在空氣中瑟瑟發抖。然後前往樟坂的著名酒樓飽餐一頓,樟坂人在吃的方面出手大方,在著名的紅樓就有一桌吃掉十萬元的紀錄。他們覺得婚姻是一生中的大事,在這種時候如果吝嗇,是連神明都不許可的事情。
對樟坂懶惰,缺乏想像力、創造力和同情心,生性冷漠的說法終於被證明是無稽之談。甚至缺乏安全感也只是一種猜測。這個看上去沒有活力的城市的內部,涌流著真正的激情。這會體現在它的報紙、電視和所有其他的媒體上:媒體使用的洋溢著激情的語彙是別的城市的人感到陌生的,樟坂人習慣於加上許多定語和表語來描述事情的程度和性質。這是城市歷史的一部分,記憶在樟坂人的思想里。樟坂人習慣於記者的採訪,只要有話筒一伸到他們嘴邊,他們就會準確地用樟坂式的語彙來描述這個城市和自己的心情。這也是傳統的一部分。
也許通過這樣的描述,你會對樟坂產生印象,這是一個誇張的城市。實際上“誇張”和真正的激情之間是很難分辨的,正如理想和幻想很難分別一樣。這些都是不很清楚的概念,需要人們通過習慣或者信仰來加以分別。不過也許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事實。以下描述的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個事實。用現實來描述歷史,或者用歷史來描述現實,其實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事實。

書評

本書故事以一個城市的兇殺案為背景,用幾近紀實的敘事手法將這個城市的市長、教授、商人、記者、農民、兇手和各色男女拉到讀者的面前,並抽絲剝繭般將他們的外裝和面具剝離,一寸一寸地逼近這些人愛恨情仇的心理成因:內在恐懼。為了拯救和自救,小說的主人公們採取了說出心中的真相,與社會和他人達成了和解、寬恕和原諒,從而擺脫了心中的不安、焦慮和恐懼的種種心理負擔,使生命從灰暗扭曲中矯正過來,呈現出和諧平安的健康狀態。由於小說在人性扭曲的成因和性格形成的多緯度的描寫中,細膩準確而又冷峻嚴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社群,以及那些我們耳熱能詳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因而本書具備好讀而又耐讀的品質。

北村的作品

北村(1965年9月16日-),原名康洪,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從1988年到1992年,他陸續發表了《聒噪者說》等一系列先鋒派的小說作品,成為中國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