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詩歌選擇》

《王陽明詩歌選擇》

《王陽明詩歌選擇》是一本書,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作者是張清河。《王陽明詩歌選擇》試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把點滴所得都儘量寫在注釋和解說里,貢獻給所有關心王陽明的人。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名:王陽明詩歌選擇
作 者:張清河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
ISBN:9787564301309
王陽明詩歌選擇王陽明詩歌選擇

開本:32
定價:16.80元

內容簡介

詩是他抒情言志的工具,不可或缺。他在贛州由於身體的原因,曾提到“某方有詩戒”,“詩”到了須要“戒”的地步,說明平時對它的酷愛之深。《王文成公全書》中收有他的詩作五百來首,自然不是其全部,近年來學界還陸續有所發現。但這些詩作卻是分布在他一生的各個時段,看來是經過他認真擇汰保留下來的。
書法上有一種現象,往往一些不以書家聞世的高人,他們的文稿、墨跡,那筆力、學養、才情所產生的藝術魅力,使人暗暗驚嘆。比之於主攻書法的大家,別有一種灑脫自如的美。詩歌也是如此,往往有一些不以詩家聞世的高人,他們的詩作也常是超凡脫俗、出人意表的,且有名家所無的朴真。
王陽明的詩歌確實風采獨具。他的詩文一概不受同時代“前七子”們“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模擬之風的影響,無門無派,反而舒捲自如、暢達自恣。清初紀昀(曉嵐)在《四庫全書王文成全書總目提要》中說他“詩亦秀逸有致”,就是從其清俊自然方面說的。王陽明的詩作,一則為他自己學術上功業上的大名所掩,二則人們囿於理學家無好詩的成見,因程朱理學同陽明心學又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也連帶長期忽略了他。而紀昀能冷靜對待,細心品味,言人所未言,已屬難能可貴。但是,玩味詩作又不同於玩味書作,相比之下,後者則直觀、單一得多,而前者往往是不能單憑外在表象決定的,它需要很多專門的深入的考察,而這,我們用來要求紀曉嵐和今天研究王學的專家學者,都是不合理的。可惜人們大概認為他的詩作對研究他的思想學說關係不大吧,仔細過問者太少,致使長期擱置,不為人們深知。《王陽明詩歌選擇》試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把點滴所得都儘量寫在注釋和解說里,貢獻給所有關心王陽明的人。

目錄

夜宿無相寺
李白祠二首(其一)
游牛峰寺四首(其一)
山中立秋日偶書
夜雨山翁家偶書
尋春
文衡堂試事畢書壁
登泰山五首(其五)
憶龍泉山
不寐
歲暮
別友獄中
答汪抑之三首(其二)
陽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贈,崔子鍾和之以
五詩,於是陽明子作八詠以答之(其三)
泛海
因雨和杜韻
武夷次壁間韻
廣信元夕,蔣太守舟中夜話
醴陵道中風雨,夜宿泗州寺次韻
天心湖阻泊,既濟書事
去婦嘆五首(其一)(其五)
羅舊驛
平溪館次王文濟韻
清平衛即事
興隆衛書壁
七盤
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
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三首
謫居絕糧,請學於農,將田南山,永言寄懷
采蕨
南溟
龍岡新構
諸生來
西園
水濱洞
無寐二首(其一)(其二)
諸生夜坐
艾草次胡少參韻
鸚鵡和胡韻
再用前韻賦鸚鵡
贈黃太守澍
寄友用韻
秋夜
採薪二首(其一)(其二)
龍岡漫興五首
答毛拙庵見招書院
老檜
卻巫
過天生橋
陸廣曉發
木閣道中雪
元夕二首(其一)
家僮作紙燈
元夕雪用蘇韻二首(其二)
元夕木閣山火
春行
白雲堂
村南
書庭蕉
南庵次韻二首(其一)
即席次王文濟少參韻二首
春日花間偶集示門生
次韻送陸文順僉憲
試諸生有作
贈陳宗魯
諸生
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其二)
舟中除夕二首(其一)
淑浦山夜泊
沅江晚泊二首(其一)
夜泊江思湖憶元明
泗州寺
再經武雲觀,書林玉璣道士壁
游瑞華二首(其二)
贈別黃宗賢
杖錫道中,用張憲使韻
林間睡起
龍潭夜坐
鄭伯興謝病還鹿門,雪夜過別,賦贈三首(其一)
琅琊山中三首(其三)
蔡希顏三首(其一)
門人王嘉秀實夫、肖琦子玉,告歸,書此見別意,兼寄
聲辰陽諸賢
守文弟歸省,攜其手歌以別之一
登閱江樓
丁丑二月征漳寇,進兵長汀道中有感
回軍上杭
喜雨三首(其三)
桶岡和邢太守韻二首(其一)
回軍九連山道中短述
回軍龍南,小憩玉石岩,雙洞絕奇,徘徊不忍去,因寓
以陽明別洞之號,兼留此作三首(其一)
再至陽明別洞,和邢太守韻二首(其二)
送德聲叔父歸姚並序
鄱陽戰捷
書草萍驛二首(其一)
寄江西諸士夫
宿淨寺四首(其三)
即事漫述四首(其二)
過銅陵,野雲縣東小山有鐵船,因往觀之,果見其仿佛,因題石上
又次邵二泉韻
江施二生與醫官陶野,冒雨登山,人多笑之,戲作歌
芙蓉閣
登雲峰望,始盡九華之盛,因復作歌
弘治壬戌,嘗游九華,時值陰霧,竟無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復往游之,風日清朗,盡得其勝,喜而作歌
歸興二首(其一)
月夜二首(其一)
和董蘿石菜花韻
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年已五十有五矣。六月、靜齋二丈,昔與先公同舉於鄉,聞之而喜,以詩來賀,藹然世交之誼也。次韻為謝二首(其一)
南浦道中
南寧二首(其二)
……

文摘

夜宿無相寺[1]
春宵臥無相[2],月照五溪花[3]。
掬水洗雙眼[4],披雲看九華[5]。
岩頭金佛國[6],樹梢謫仙家[7]。
仿佛聞笙鶴,青天落絳霞[8]。
【注釋】
[1]無相寺:這座寺廟因屬佛教的無相宗而得名。
[2]春宵:春天的夜晚。
[3]五溪:這裡應指當地的五條溪流,不是通常所說的五溪。通常所說的五溪指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一帶的五條大溪,歷史上很有名。
[4]掬(ju)水:兩手捧水。
[5]披云:撥開雲層,這裡應是透過雲間的空隙之意。九華:九華山,同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並列為天下四大佛教名山,在安徽長江之南的青陽縣西南,南面臨近黃山。因山有九峰原名九子山,大詩人李白游此,見九峰如蓮花,改名九華。
[6]金佛國:指金光燦爛的佛寺。
[7]謫仙家:指李白住過的地方。謫仙,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用以稱譽才學超群、人世間難有的高士。後人也稱李白為李謫仙。
[8]絳霞:紅霞。
【意譯】
春夜住在無相寺,月照五溪的鮮花。
捧水洗一洗雙眼,雲縫中觀看九華。
岩頭是金光佛殿,樹梢有謫仙的家。
如聽到笙響鶴鳴,青天上垂掛紅霞。
【解說】
王陽明25歲考中進士,次年授刑部主事,30歲奉命到江北審查囚犯,事畢游九華山,在那裡有詩20首,這是其中之一。
詩中寫他月夜在無相寺仰觀九華山,充滿了嚮往和神秘之感。山頂的佛殿和李白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他都還未見過,全在想像之中,憧憬里甚至產生了幻覺:仿佛聽到山頂傳來笙響鶴鳴的仙音,清朗的天幕上垂掛著絢麗的紅霞。當然,那只是詩化的想像,清夜何來紅霞?
王陽明青年時期曾一度出入佛老,對佛理道藏先後都有過誠摯的崇敬和全力的鑽研,這首詩便反映了他那時的思想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