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牒》

庶妃,生一子,韜塞。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 五十年八月,生皇四子,是為高宗。

清太祖努爾哈赤人物關係:

父親:塔克世
母親:喜塔拉氏,後尊為宣皇后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共有16個妻子。《清史稿》上記載努爾哈赤共有14位妻子。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子一:八子皇太極。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扎青。子二: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女一,長女東果格格。
繼妃,富察氏,名袞代。子二:五子莽古爾泰、十子德格類。女一,三女莽古濟。
大妃,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子三: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壽康太妃,博爾濟吉特氏。
側妃
伊爾根覺羅氏。子一:阿巴泰。女一。
納喇氏。女一。睚
庶妃
兆佳氏。子一,阿拜。
鈕祜祿氏。子二,湯古代、塔拜。
嘉穆瑚覺羅氏。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西林覺羅氏。子一,賴慕布;
伊爾根覺羅氏。女一。
德因澤
回族-李惠霞,樂妃

努爾哈赤生有16子8女。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

愛新覺羅褚英,長子,廣略貝勒。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國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
愛新覺羅阿濟格,十二子。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揚果,十六子。

固倫公主東果格格(第一女)其夫何和禮
和碩公主嫩哲格格(第二女)其夫達爾漢
格格莽古濟 (第三女)其夫瑣木諾杜稜
穆庫什 (第四女)其夫布占泰
(第五女)其夫達啟
(第六女)其夫蘇納
鄉君品級 (第七女)其夫鄂札伊
和碩公主 (第八女)其夫固爾布希

清太宗皇太極人物關係: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葉赫納拉氏。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姓氏,皇后、宸妃和莊妃都是蒙古科爾人) 名哲哲。正宮皇后。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孝端文皇后侄女,海蘭珠之妹。生一子,順治帝 女 三,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孝端文皇后侄女。生一子,二歲而殤。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下嫁噶爾瑪索諾木。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衍慶宮淑妃。
元妃,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的女兒。生一子,洛博會。
繼妃,烏拉納拉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側妃,葉赫納拉氏。生一子,碩塞。
側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生兩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納拉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輝塞、拉哈。
庶妃,奇壘氏。察哈爾部人。生一女,下嫁吳應熊。
庶妃,顏扎氏。生一子,葉布舒。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韜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

愛新覺羅•豪格,長子,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洛格,早殤
愛新覺羅•洛博會,早殤。
愛新覺羅•葉布舒,四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碩塞,五子,承澤裕親王。
愛新覺羅•高塞,六子,鎮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常舒,七子,輔國公品級。
第八子,早殤。
愛新覺羅•福臨,九子,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韜塞,十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十一子,襄昭親王。

長女:敖漢固倫公主,母繼妃烏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漢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倫溫莊長公主,名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名雅圖,母孝莊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弼爾塔哈爾。
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名阿圖,母孝莊文皇后,先嫁正黃滿洲旗人索爾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騰。
六女:固倫公主,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滿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倫淑哲公主,母孝莊文皇后,嫁鑲黃滿洲旗旗人喇瑪思。
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巴雅斯護朗。
九女: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博爾濟吉特氏哈尚。
十女:縣君,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輝塞。
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母懿靖大貴妃,嫁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
十二女:鄉君品級,母氏闕,嫁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母庶妃察哈爾奇壘氏,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順治皇帝人物關係:

父親:皇太極
母親:孝莊太后

廢后,靜妃,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順治八年八月冊為皇后,順治十年被廢。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女兒,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康熙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居慈仁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薨,年七十七。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滿鑲黃旗人,都統佟圖賴女,生於崇德五年,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即位後尊為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崩,年二十四。
孝獻皇后,董鄂氏,滿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女,生於崇德四年,十八歲入宮,入宮後即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立為賢妃,九月,進皇貴妃(十二月行冊封禮)。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七年八月,薨。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一,追贈孝獻端敬皇后。
貞妃,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巴度的女兒,孝獻皇后族妹。順治皇帝崩後,她即隨之殉葬。康熙帝追封為皇考貞妃。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妹妹。順治十一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
靖妃,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多羅額爾德尼郡王博羅特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恭靖妃。
端順妃,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一等台吉布達希布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
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順治十年,生皇二子福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寧愨妃。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康熙六年薨,是宮裡正妃中唯一漢人妃子。
悼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和碩達爾汗親王曼殊錫禮之女,為孝惠章皇后的姑姑,即順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紀幼小,待年宮中,未行冊封,即正式成為皇帝之妃,便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初五死在宮中。
庶妃,穆克圖氏,一子,八歲殤;
庶妃,巴氏,一子鈕鈕,為世祖長子,二歲殤,二女,分別與六歲和七歲時夭折;
庶妃,陳氏,一子,常寧;
庶妃,唐氏,一子,奇授,七歲時夭折; 
庶妃,鈕氏,一子,隆禧;
庶妃,楊氏,一女,下嫁納爾杜;
庶妃,烏蘇氏,一女,八歲殤;
庶妃,納喇氏,一女,五歲殤。
筆什赫額捏福晉,筆什赫額捏氏,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唐福晉,唐氏,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牛福晉,牛氏,,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塞母肯額捏福晉,塞母肯額捏氏,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京及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捏及呢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賽寶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邁及呢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厄音珠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額倫珠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梅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蘭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明珠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蘆耶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布三珠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阿母巴偏五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阿幾偏五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丹姐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秋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瑞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朱乃格格,生平不詳,葬清東陵孝東陵妃園寢。
順治-子女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乾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女。

康熙皇帝人物關係:

父親順治皇帝

長兄愛新覺羅•牛鈕,早殤

二兄愛新覺羅•福全,裕親王

五弟愛新覺羅•常寧,恭親王

母親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佟佳氏為漢軍旗人,佟佳氏的弟弟為佟國維,佟佳氏的父親是佟圖賴,佟圖賴的父親是佟養正,佟養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總兵,後來在抗金的時候,戰鬥失敗投降後金。)
康熙后妃一覽: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廢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諡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后,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諡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后,次日即去世。諡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諡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一子,允祜。
靜嬪,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詳。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后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1702),來貝(一個字,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那拉氏。
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子女: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後封理密親王(是在雍正時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沒關),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䄉,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雍正皇帝人物關係:
世宗憲皇帝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烏拉納喇氏,管步軍統領事、內大臣、贈承恩公費揚古女。康熙時,世宗居皇子位,奉聖祖賜,冊以後為皇子嫡妃。三十六年,生皇長子贈端親王弘暉。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立為皇后。九年辛亥九月二十九日崩,壽五十世宗諭旨云:垂髫之年,作配朕躬,結縭以來,四十餘載。殆康熙二十八九年來嬪,壽據此推得之。又按生年未詳,生日為五月十三日。十二月,謚曰孝敬皇后。十三年,高宗嗣位,十一月,加上尊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升祔太廟。乾隆二年三月,合葬泰陵。嘉慶四年五月,加上尊謚莊肅二字。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安康二字,即今謚。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為巴圖魯、贈弘毅公額亦都曾孫女,四品典儀、追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四十三年,年十三,賜侍世宗藩邸,為格格。五十年八月,生皇四子,是為高宗。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熹妃,後晉熹貴妃。十三年九月,高宗嗣位,尊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十二月,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乾隆元年七月,移居慈寧宮。二年十二月,因冊立皇后,加上徽號慈宣二字。十一年九月,高宗奉之幸五台山。十三年二月,高宗奉之東巡。十四年四月,因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兼以平定金川,加上徽號康惠二字。十五年二月,高宗奉之幸五台山。八月,因冊立皇貴妃為皇后,加上徽號敦和二字。鏇,高宗奉之幸中州。十六年正月,高宗奉之南巡。十一月,六旬慈慶,加上徽號裕壽二字。二十年六月,因平定準噶爾,加上純禧二字。二十二年正月,高宗奉之南巡。二十六年二月,高宗奉之幸五台山。十一月,七旬慈慶,加上徽號恭懿二字。二十七年正月及三十年正月,高宗均奉之南巡。三十六年二月,高宗奉之東巡。十一月,八旬慈慶,加上徽號安祺二字。四十一年二月,高宗奉之東巡。五月,因平定金川,加上徽號寧豫二字。至是,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崩於圓明園之長春仙館,壽八十有六。三月,上尊謚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四月,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五月,升祔太廟。嘉慶四年五月,加上尊謚誠徽二字。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仁穆二字,即今謚。
敦肅皇貴妃年氏,湖北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女弟也。為世宗藩邸側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冊封貴妃。三年乙巳十一月,病亟,晉皇貴妃。鏇於是月二十三日卒,十二月,謚曰敦肅皇貴妃。乾隆二年三月,從葬泰陵。
純愨(音que,四聲)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女。康熙二十八年已巳十一月生,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五十年,生皇五子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裕嬪,後晉裕妃。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晉尊為皇考裕貴妃。四十三年十月,以年屆九旬,晉尊為裕皇貴太妃。四十九年甲辰十二月十七日卒,年九十有六。明年二月,謚曰純懿皇貴妃,尋葬妃園寢,位列諸妃之上。
齊妃李氏,知府李文女。初為世宗藩邸側妃,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三十六年,生皇子弘昐。三十九年,生皇二子弘昀。四十三年,生皇三子弘時。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齊妃。乾隆二年丁巳四月初七日卒。謙妃劉氏,管領劉滿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生,初入宮號貴人。雍正十一年六月,生皇六子果毅郡王弘曕,冊封謙嬪。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晉尊為皇考謙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四。贈寧妃武氏,知州武柱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為寧妃。
懋嬪宋氏,主事金柱女。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康熙三十三年,生皇長女。四十五年,生皇三女。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懋嬪。八年庚戌卒。貴人李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卒。
郭貴人,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安貴人,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海貴人,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貴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李常在,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馬常在,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春常在,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高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常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顧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蘇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伊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雍正-雍正子女

雍正皇帝先後得十子四女,皇長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臨死前,雍正把皇位傳給皇四子寶親王弘曆,命皇三子弘時自斃。皇五子弘晝從小軟弱,未能和兄長們掙位,也沒有這個意圖。弘曆即乾隆。
愛新覺羅·弘暉,長子,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時,三子,削宗籍。
愛新覺羅·弘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五子,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後。
愛新覺羅·福惠,七子,懷親王。
愛新覺羅·弘昀,早殤。
愛新覺羅·弘昐,早殤。
愛新覺羅·福宜,早殤。
愛新覺羅·福沛,早殤。
長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和碩懷恪公主,次女,母齊妃李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母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養女和碩淑慎公主理親王允礽第六女,母側福晉唐氏;
養女和碩和惠公主,怡親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晉兆佳氏;
養女和碩端柔公主,莊親王允祿長女,母福晉郭絡羅氏。
全部皇子按出生先後統排|生卒年|玉牒排序|日常生活中排行稱呼|
一、弘暉|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殤8歲|第一子|
二、弘昐|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殤3歲| 無 |
三、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殤11歲|第二子|
四、弘時|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24歲|第三子|皇三子,三阿哥
五、弘曆|康熙五十年八月生,嘉慶四年正月死89歲|第四子|皇四子、四阿哥、寶親王|
六、弘晝|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乾隆三十五年死60歲|第五子|皇五子、五阿哥、和親王|
七、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殤2歲| 無 |
八、福慧|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殤8歲| 無 |八阿哥|
九、福沛|雍正元年五月生,鏇殤| 無 |
十、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乾隆三十年三月死33歲|第六子|六阿哥、圓明園阿哥、果郡王
弘曕是雍正第十個兒子,序齒排行為六。

乾隆皇帝的人物關係:

乾隆父親:雍正帝

母親: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繼皇后:烏喇納喇氏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純惠皇貴妃蘇氏
慶恭皇貴妃陸氏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貴妃:
婉貴妃陳氏
穎貴妃巴林氏穎貴妃巴林氏
忻貴妃戴佳氏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

妃:
晉妃富察氏
容妃和卓氏
舒妃葉赫那拉氏
惇妃汪氏
貴人 順貴人鈕祜祿氏
貴人西林覺氏
貴人柏氏

皇子:
定安親王 永璜(母哲憫皇貴妃)
端慧太子永璉(母孝賢純皇后)
循郡王永璋(母純惠皇貴妃)
履端親王永珹[1](母淑嘉皇貴妃)
榮純親王永琪(母愉貴妃)
質莊親王永瑢[2](母純惠皇貴妃)
哲親王永琮(母孝賢純皇后)
儀慎親王永璇(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早殤,母淑嘉皇貴妃)
皇十子(早殤,母舒妃)
成哲親王永瑆(母淑嘉皇貴妃)
貝勒永璂(母繼皇后)
永璟(早殤,母繼皇后)
永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嘉慶帝永琰(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慶僖親王永璘(母孝儀純皇后)

皇女:
皇長女(早殤,母孝賢純皇后)
皇二女(早殤,母哲憫皇貴妃)
固倫和敬公主(母孝賢純皇后)
和碩和嘉公主(母純惠皇貴妃)
皇五女(早殤,母繼皇后)
皇六女(早殤,母忻貴妃)
固倫和靜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皇八女(早殤,母忻貴妃)
和碩和恪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固倫和孝公主(母惇妃)

養女:和碩和婉公主(父弘晝,母福晉烏札庫氏)

嘉慶帝人物關係:

清高宗弘曆第十五子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后妃: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經額女,乾隆三十九年嫁與嘉慶為嫡福晉,先後生有一子(皇二子,即道光帝),二女(皇二女,夭折;皇四女莊靜固倫公主).嘉慶元年(1796)冊封為皇后,第二年即逝世.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嘉慶帝為皇子時的側福晉,嘉慶元年冊封貴妃。孝淑皇后去世後,奉太上皇乾隆旨意晉封皇貴妃。到嘉慶六年,才由皇貴妃而冊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還有昌西陵。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顒琰為皇子時,入侍藩邸。生皇長子幼年夭折。嘉慶元年(1796)正月冊封為誠妃。十三年(1808)十一月晉封為誠貴妃。二十五(1802),道光晉尊為皇考誠禧皇貴妃。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34年初)去世。尊謚和裕皇貴妃。葬昌陵妃園寢,墓券位於前排居中。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1786年—1860年),嘉慶初年被選入宮,賜號如貴人。嘉慶十年冊封為如嬪。十五年九月晉封為如妃。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晉尊為皇考如貴妃。道光二十六年,晉尊為如皇貴妃,居壽安宮。三十年(一八五零)正月,鹹豐晉尊為皇祖如皇貴太妃。鹹豐三年行冊尊禮。十年閏三月初三日去世,終年七十四。
·恕妃,完顏氏,父哈豐阿,官輕車都尉。顒琰為皇子時,入侍藩邸為側福晉。卒於嘉慶繼位以前,嘉慶二年四月追封為恕妃。葬妃園寢,墓券位於第二排居中。
·華妃,侯佳氏,嘉慶元年正月冊封為瑩嬪。六年(1801)四月晉封為華妃。九年(1804)六月二十八日去世。
·莊妃,王佳氏(?—1811年),父伊里布,舉人。初賜號春貴人,嘉慶六年(1801)四月冊封為吉嬪。十三年(1808)十一月晉封為莊妃。十六年(1811)二月十五日去世。
·信妃,劉佳氏(?—1822年),將軍本志之女。初賜號信貴人,嘉慶十三年(1808)十一月冊封為信嬪。二十五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信妃。道光二年(1822)十月十三日去世。
·恩嬪,烏雅氏,父萬明,官至左副都御史。嘉慶時賜號恩貴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恩嬪。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月初十日去世。
·簡嬪,關佳氏,拜唐阿德成女,顒琰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1780年在生育皇長女時難產而卒.嘉慶二年(1797)四月追封為簡嬪。
·遜嬪,沈佳氏,內務府大臣職銜永和女,顒琰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生皇五女慧安和碩公主,不久即去世。嘉慶二年四月追封為遜嬪。
·淳嬪,(?—1819年)董佳氏,委署庫長時泰女。嘉慶初年賜號淳貴人,嘉慶六年(1801)四月冊封為淳嬪。二十四年去世。
·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生年不詳,公安英之女。本為宮女,因長得小巧玲瓏,又善解人意,被嘉慶臨幸,封為常在。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安嬪。道光十七年(1837)六月二十七日去世。
·榮嬪,梁氏,員外郎光保女。嘉慶時賜號榮貴人。嘉慶六年(1801)五月初十日去世。
·玉貴人,某氏(?—1815年)嘉慶二年十一月封玉貴人,十九年十月初七日卒,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葬入昌陵妃園寢。
·芸貴人,某氏(?—1805年)嘉慶九年(1804年)正月冊封芸貴人,七月十九日芸貴人逝世。
·李貴人,某氏(?—?),葬昌陵妃園寢。
·某氏,葬昌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子
皇長子穆郡王——出生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不予贅述;
皇三子敦恪親王愛新覺羅·綿愷——出生於乾隆六十年(1793),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皇四子端懷親王愛新覺羅·綿忻——出生於嘉慶十年(1805),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惠端親王愛新覺羅·綿愉——出生於嘉慶十九年(1814/2),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長女(1780.4.11—l783.11.1)其母為顒琰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其母為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於御前行走,娶公主後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莊靜固倫公主其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其母為顒琰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為顒琰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為顒琰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為顒琰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其母為顒琰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道光皇帝人物關係:

父親 嘉慶帝
母親 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皇后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貴妃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貴妃 彤貴妃舒穆魯氏
佳貴妃郭佳氏
成貴妃鈕祜祿氏
妃 豫妃尚佳氏
和妃那拉氏
祥妃鈕祜祿氏
常妃鈕祜祿氏
順嬪失其氏
恆嬪蔡佳氏
貴人 貴人李氏
貴人那氏
皇子 隱志郡王奕緯(母和妃)
順和郡王奕綱(母孝靜成皇后)
慧質郡王奕繼(母孝靜成皇后)
鹹豐帝奕(母孝全成皇后)
惇勤親王奕誴(母祥妃)
恭忠親王奕訢(母孝靜成皇后)
醇賢親王奕譞(母莊順皇貴妃)
鍾端郡王奕(母莊順皇貴妃)
孚敬郡王奕譓(母莊順皇貴妃)
皇女 端憫固倫公主(母孝慎成皇后)
次女(早殤,母祥妃)
端順固倫公主(母孝全成皇后)
壽安固倫公主(母孝全成皇后)
壽臧和碩公主(母祥妃)
壽恩固倫公主(母孝靜成皇后)
七女(早殤,母彤貴妃)
壽禧和碩公主(母彤貴妃)
壽莊固倫公主(母莊順皇貴妃)
十女(早殤,母彤貴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