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鄉親》[1989年石順義作詞、王錫仁作曲的軍旅歌曲]

《父老鄉親》[1989年石順義作詞、王錫仁作曲的軍旅歌曲]

《父老鄉親》是軍旅歌曲創作組合的傑作,石順義作詞、王錫仁作曲,創作於1989年底,在1990CCTV春節軍民大聯歡節目《軍民團結向前進》大型晚會上,海政歌舞團青年歌手范琳琳首唱的《父老鄉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整個演出給電視觀眾留下非常難忘的印象,這首歌很快流傳開來。1991年,民歌手彭麗媛開始不斷地演唱這首歌,使《父老鄉親》逐漸成為民歌手的經典曲目。二十一年後,2011年CCTV《放歌90年》大型電視歌會,歌唱家范琳琳再次唱響《父老鄉親》。

基本信息

創作過程

1970年石順義穿上了軍裝,8年的部隊生活是在地地道道的農村度過,鄉親們對子弟兵的那份深情讓他終生難忘——房東大伯一家寧願吃高粱小麥,用節省下來的白面給戰士們包餃子。生病時,一位大媽像慈母一樣守候在他身旁,還殺了家裡正在下的老母雞給他熬湯喝……受感於異鄉父老鄉親金子般閃亮的心和大海般深沉的情,石順義再也平靜不下來,他寫道:“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石順義說:當年,是鄉親們用那份無私的愛養育了我們,在構思《父老鄉親》歌詞的過程中,每當想到這些,他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王錫仁看到這首歌詞後讚嘆不已,這位以寫歌劇《紅珊瑚》而聞名樂壇的老作曲家,為歌詞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的鄉土情懷所感動,一種強烈的感情共鳴使他們二人的詞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首唱歌曲

(流行版)

《父老鄉親》是由石順義作詞、王錫仁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曲。該歌作於1989年底,在1990中央電視台春節軍民大聯歡節目《軍民團結向前進》大型晚會上,

歌唱家范琳琳歌唱家范琳琳

海政歌舞團青年歌手范琳琳首唱的《父老鄉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再加上電視晚會運用大量經典軍民魚水情圖片做演出背景,使整個演出給電視觀眾留下非常難忘的印象,是那場晚會最感人的一個節目。之後全國各地廣播電台電視台用范琳琳的《父老鄉親》做每周一歌,使這首歌很快流傳開來。1991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華東水災賑災義演大型晚會上,范琳琳演唱的《父老鄉親》再次給全國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二十年後,2011年中央電視台《放歌90年》大型歌會上,范琳琳又一次唱響《父老鄉親》,她的演唱使早年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觀眾,感慨萬千。

歌詞

范琳琳版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
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

簡譜
簡譜

鬍子里長滿故事
憨笑中埋著鄉音
一聲聲喊我乳名
一聲聲喊我乳名
多少親昵
多少疼愛
多少開心
啊父老鄉親
啊父老鄉親
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住過不少小山村
到處有我的父老鄉親
小米飯把我養大
風雨中教我做人
臨別時送我上路
臨別時送我上路
幾多叮嚀
范琳琳版《父老鄉親》磁帶《成熟的季節》范琳琳版《父老鄉親》磁帶《成熟的季節》

幾多期待
幾多情深
啊父老鄉親
啊父老鄉親
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鄉親

民族版

1991年,中央電視台慶祝建黨70周年晚會上推出了由彭麗媛演唱的這首歌。當前奏一開始,觀眾即聽到熱烈而富鄉土氣息的嗩吶聲,好似父老鄉親的呼喚在耳邊響起,真可謂“一出曲調便有情”。當彭麗媛激情地唱到“啊,父老鄉親”時,她突然跪倒在台上,使演唱異峰突起,令全場觀眾大為感動,許多老幹部熱淚盈眶,晚會也達到了高潮。此後,多年來彭麗媛經常在大型晚會演唱《父老鄉親》,此歌曲成為民族唱法歌手重要代表曲目。

彭麗媛版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鬍子里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一聲聲喊我乳名,一聲聲喊我乳名,多少親昵,多少疼愛,多少開心,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住過不少小山村,到處有我的父老鄉親,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臨別時送我上路,臨別時送我上路,幾多叮嚀,幾多期待,幾多情深,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我同甘共苦的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特點

王錫仁善於汲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而且與現代作曲技法有機結合,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表達手段,形成了既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具有時代特徵的動人而上口的鏇律。
歌曲《父老鄉親》,雖採用了北方戲曲民歌中的徵調七聲音階,但它不是某段戲曲或某首民歌的簡單拼湊,而是從感情出發,找到了最能撞擊人們心靈的主導樂句:

《父老鄉親》《父老鄉親》

和最能訴說衷腸的感人片斷:

《父老鄉親》《父老鄉親》

上述主導樂句的反覆出現,就像遠方的兒女,一聲又一聲地呼喚家鄉的父母兄弟;那訴說衷腸的感人片斷,就像兒女在母親的懷抱中訴說衷腸。正是這種深沉、委婉、熱切的民族鏇律,激起了人們心中的鄉情親情,打動了千萬人的心,使人熱淚盈眶、一曲難忘。

歌手簡介

《父老鄉親》《父老鄉親》

彭麗媛,女,山東菏澤鄆城人,出生於1962年11月20日,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少將軍銜),也是深受軍內外觀眾喜愛的著名軍旅歌唱家,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曾先後三次榮立二、三等功。她多次擔綱重大晚會的壓軸演出,她的歌聲也成為中國歌壇的一座高峰。因其端莊、高貴、大氣的舞台形象,從“牡丹之鄉”——山東菏澤走出的她,常常被譽為“牡丹仙子”。《南方人物周刊》在其評選的“中國魅力50人”中,這樣評價她:“在內地演藝界,很難找出另一個人比彭麗媛更適合代言中國妹子的形象:面如滿月,明眸皓齒,性情直爽,質樸友善,唱的還是民歌,既符合官方藝術價值觀,又迎合民間的審美旨趣,她的魅力橫跨廟堂和江湖。”
彭麗媛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曾獲“文華獎”、“梅花獎”、“中國金唱片獎”、“國家音像大獎”等國家級大獎和國家級聲樂比賽大獎。並榮獲由65個國家參加的第二十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聲樂排名第一位。
婚姻狀況現有一女,丈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中共元老習仲勛之子)。

彭麗媛的演唱從最初《我的家鄉沂蒙山》到《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標誌著她藝術發展的第一里程;後隨著《高天上流雲》、《說聊齋》、《我們是黃河泰山》、《父老鄉親》、《白髮親娘》、《在中國大地上》、《我屬於中國》、《珠穆朗瑪》、《天地喜洋洋》、《江山》、《世紀春雨》、《飛雪迎春》、《香江明月夜》等原創歌曲的推廣,彭麗媛步步走向輝煌。由彭麗媛主演首演的歌劇有:《白毛女》、《黨的女兒》、《悲愴的黎明》、《木蘭詩篇》等,參加製作並演出的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有:《小二黑結婚》、《江姐》、《劉胡蘭》、《洪湖赤衛隊》、《紅珊瑚》等。

代表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沂蒙山小調》、《在中國大地上》、《說聊齋》、《朋友》、《父老鄉親》、《報答》、《掌聲與喝彩》、《白髮親娘》、《中國的月亮》、《槐花海》、《我們是黃河泰山》、《中國歌劇經典唱段》、《二泉印月》、《珠穆朗瑪》、《黃河漁娘》、《歌唱吧,春之聲》、《黃河怨》、中國歌劇《木蘭詩篇》、《美人》、《香江明月夜》等。
專輯:《中國民歌》、《珠穆朗瑪》、《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源媛流長》、《我的士兵兄弟》等。

作者

作詞

石順義石順義

石順義:1949年出生於河北沙河。1968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學校。1970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排長、幹事,空軍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室專業作家,一級編劇。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歌詞集《太陽的手》、《石順義歌詞選》等及歌詞1000餘首,小說、散文、歌劇劇本30餘篇(部)。《說句心裡話》獲總政90年代戰士最喜愛的軍旅歌曲特別獎、《父老鄉親》獲建國以來優秀歌曲獎及改革開放20年優秀歌曲獎、《一二三四歌》獲總政90年代戰士最喜愛軍旅歌曲特別獎及第三屆解放軍文藝獎、《黃河源頭》獲羅馬尼亞舉辦的國際金鹿杯優秀歌曲作品獎第一名、《人民戰士的母親》獲國務院文化部優秀歌曲創作獎、《兵哥哥》獲1996年總政作品一等獎、《白髮親娘》獲1995年中央電視台優秀歌曲評選特等獎,《軍隊節奏》獲國務院文化部第七屆音樂作品獎,歌劇劇本《愛與火的四重奏》獲中國歌劇研究會優秀作品創作獎,共有50餘首歌詞獲全國全軍或國際性大獎

作品有《說句心裡話》、《兵哥哥》、《一二三四歌》、《父老鄉親》、《白髮親娘》、《想家的時候》、《報答》、《我用胡琴和你說話》、《口碑》、《家和萬事興》、《黃河源頭》、《軍人本色》、《好收成》、《有你的地方》、《用我的心握你的手》等。

作曲

王錫仁王錫仁

王錫仁:祖籍在重慶江津白沙。1929年10月生於四川富順鄧關,那裡正好是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的交匯處。4歲時舉家遷居內江,後進沱江國小念書,喝著沱江水,聽著奔放豪壯的沱江號子長大;國中時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入蜀光中學學習,自貢市是川戲資陽河流派的中心,喝著釜溪水,聽著高亢的川戲成長;高中時來到長江之濱的重慶市,到清華中學讀書,喝著長江水,聽著中外名曲,決心闖入音樂的殿堂。1949年底,王錫仁背著一把小提琴,參加了二野十一軍文工團(後改編為海軍青島基地文工團),1950年,編入海軍青島基地文工團,1958年,調到北京海政文工團,先後擔任樂手、作曲兼指揮。1950年開始作曲。
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王錫仁共創作了30多部歌劇,400多首歌曲。是《花枝俏》、《朱德》、《鄭和下西洋》等十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曲作者。他與胡世平合作創作了歌劇《紅珊瑚》音樂,成為新中國建立後最優秀的民族歌劇之一。1976年,他為付林詞譜曲,創作了響徹大江南北、經久不衰的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於1985年退休,退休後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鄉情親情系列歌曲”,如《父老鄉親》、《白髮親娘》、《中國的月亮》、《家鄉話》、《川北大嬸》等一批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曾十次榮獲全國廣播新歌金獎第一名。

相關專輯

《中國民歌》 《源媛流長》
《珠穆朗瑪》 我的士兵兄弟

歌詞賞析

故鄉,是一杯烈酒淳香濃厚暖在心間,是一碗清茶香氣四溢飄向遠方。

《父老鄉親》所蘊含的濃濃親情在彭麗媛柔美的聲線下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那種對於故鄉的思念,怎可一字而盡,一紙鄉書載著多少離愁與牽念裝進沉甸甸的信封,我在信封的這頭,

彭麗媛早期專輯《父老鄉親》彭麗媛早期專輯《父老鄉親》

故鄉在那頭。

父老鄉親,多么親切的稱謂,那些曾經與我們一起感動的親人們是否依然健在?在歲月迴廊里,是否還可聽見您熟悉的步履與輕盈的嘆息,是否還可看見您掛著眼淚的笑容。

故鄉,您是我的乳名,深深紮根於我的記憶。一起與我歡笑,哭泣,感動。一起見證我的成長,在風雨中銘刻希望。

父老鄉親,我永遠的牽掛,無論天涯何處,我都會深情地把您們懷念,因為在我的血液里,流淌著您們的名字,我的父老鄉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