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

《火災》

由葉聖陶編寫的二十篇小說結集而成的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說集《火災》,於1923年11月出版。

基本信息

葉聖陶文集葉聖陶文集
在出版了《隔膜》以後,葉聖陶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作品和時代相比較,寫作題材不夠寬廣,於是他仍然把“喚起世界的精魂”、讓被“附生物遮住了”和“纏住了”的“人心”回到“人間”,作為觀察生活和判斷生活的依據,並奉為藝術的旨趣。帶著所期望的這種理想生活的尺度,他於1921 年6月至1923年1月間,創作了《曉行》、《悲哀的重載》、《先驅者》、《脆弱的心》、《飯》、《義兒》、《雲翳》、《樂園》、《地動》、《旅路的伴侶》、《風潮》、《被忘卻的》、《醉後》、《祖母的心》、《小蜆的回家》、《啼聲》、《火災》、《小銅匠》、《兩樣》、《歸宿》等共二十篇,結集為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說集《火災》,於1923年11月出版。書前有顧頡剛的《序》,卷首有題詩“吾心歸來呀!/從人間,歸來!”

收錄作品

愛與自由的理想是他初期小說的兩塊基石。這正是新文化運動開始時的思潮;但他能用藝術表現,便較一般人為深入。他從母愛性愛一直寫到兒童送一個小蜆回家,真算得博大周詳。母愛的力量在犧牲自己;顧頡剛先生最愛讀的《潛隱的愛》(見顧先生《火災》序),是一篇極好的代表。一個孤獨的蠢笨的鄉下婦人用她全部的心與力,偷偷摸摸去愛一個鄰家的孩子。這是透過一層的表現。性愛的理想似乎是夫婦一體,《隔膜》與《未厭集》中兩篇《小病》,可以算相當的實例。但這個理想是不容易達到的;有時不免來點兒"說謊的藝術"(看《火災》中《雲翳》篇),有時母愛分了性愛的力量,不免覺得"兩樣";夫婦不能一體時,有時更免不了離婚。離婚是近年常有的現象。但聖陶在《雙影》里所寫的是女的和男的離了婚,另嫁了一個氣味相投的人;後來卻又捨不得那男的。這是一個怪思想,是對夫婦一體論的嘲笑。聖陶在這問題上,也許終於是個"懷疑派"罷?至於廣泛地愛人愛動物,聖陶以為只有孩子們行;成人是只有隔膜與冷酷罷了。《被忘卻的》(《火災》中)里田女士與童女士的同性愛,也正是這種苦悶的另一樣寫法。

聖陶做過多年國小教師,他最懂得兒童,也最關心兒童。他以為兒童不是供我們遊戲和消遣的,也不是給我們防老的,他們應有他們自己的地位。他們有他們的權利與生活,我們不應嫌惡他們,也不應將他們當作我們的具體而微看。《啼聲》(《火災》中)是用了一個女嬰口吻的激烈的抗議;在聖陶的作品中,這是一篇僅見的激昂的文字。但寫得好的是《低能兒》,《一課》,《義兒》,《風潮》等篇;前兩篇寫兒童的愛好自然,後兩篇寫教師以成人看待兒童,以致有種種的不幸。其中《低能兒》是早經著名的。此外,他還寫了些被榨取著的農人,那些都是被田租的重負壓得不能喘氣的。他憧憬著"藝術的生活",藝術的生活是自由的,發展個性的;而現在我們的生活,卻都被撳在些一定的模型或方式里。

聖陶小說的另一面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假如上文所舉各例大體上可說是理想的正面或負面的單純表現,這種便是複雜的糾紛的表現。如《祖母的心》(《火災》中)寫親子之愛與禮教的衝突,結果那一對新人物妥協了;這是現代一個極普遍極葛藤的現象。《平常的故事》里,理想被現實所蠶食,幾至一些無餘;這正是理想主義者煩悶的表白。《前途》與此篇調子相類,但寫的是另一面。《城中》寫腐敗社會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疑忌與陰謀;而他是還在準備抗爭。《校長》與《搭班子》里兩個校長正在高高興興地計畫他們的新事業,卻來了舊勢力的侵蝕;一個妥協了,一個卻似乎準備抗爭一下。但《城中》《搭班子》只說到"準備"而止,以後怎樣呢?是成功?失敗?還是終於妥協呢?據作品裡的空氣推測,成功是不會的;《城中》的主人公大概要失敗,《搭班子》里的大概會妥協吧?聖陶在這裡只指出這種衝突的存在與自然的進展,並沒有暗示解決的方法或者出路。到寫《橋上》與《抗爭》,他似乎才進一步地追求了。《橋上》還不免是個人的"浪漫"的行動,作者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故事;《抗爭》卻有"集團"的意義,但結果是失敗了,那領導者做了祭壇前的犧牲。聖陶所顯示給我們的,至此而止。還有《在民間》是衝突的別一式。

短篇小說,"即興"而成的最多,注意結構的實在沒有幾個人;魯迅先生與聖陶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都很多,但大部分都有謹嚴而不單調的布局。聖陶的後期作品更勝於初期的。《曉行》,《旅路的伴侶》兩篇(《火災》中),雖穿插頗費苦心,究竟嫌破碎些(《悲哀的重載》卻較好)。這些時候,聖陶愛用抽象觀念的比喻,如"失望之淵","煩悶之淵"等,在現在看來,似乎有些陳舊或浮淺了。

內容賞析

小說的開頭仿若一出荒誕劇,“他”的出場略帶的諷刺的意味。“他是他,他, 他笑了起來。她呢?另一個她則還沒有出現。” “前對女朋友的要求是: 1。要漂亮,每天起床要有一張對得起自己眼睛……”“感覺里自己象只狗狗,背脊上的毛給女主人全溫熨了一遍。”“一通電話聊下來,他懊悔只差猛拍自己的大腿。居然忘記了問對方的名字。”就這幾個段子的心理和動作描寫,一個生活潦倒,心高氣傲而渴望愛情滋潤的文學小青年基本定型。“他的手在桌面上摸索了半天,一時想不起找什麼。”“他話一出口,臉色紅的可以叫大蘋果了。連說沒有。卻擋不住四面潮水涌過來的罰酒聲。”在女人面前他是脆弱的膽小的,少清和小蘋果的出現激發了讓他重新審視內心規避的也是使他自卑的潛在因素。“他每天都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擺脫這種生活,可是他也不知道什麼才是他想要的生活。這也是他厭倦現在所處的環境的藉口,茫茫然想來,一輩子他就從沒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自白充滿後現代哲理,逃來逃去難於逃出自己編織的謊言,主角的心性無疑揭示這是個悲劇。我很喜歡第三章他的表現,周遭的物是人非似乎跟他無關,除了被生活磨鈍了的銳氣,他還是他,與周圍環境如此格格不入,藉助他在同學會的場景我們看到了什麼,對於象他這樣小人物來說,同學會或許是場惡夢,本該在世界中蒸發的靈魂又一次赤裸裸展現在故人面前。好在這種地方不缺酒,給他發泄抵抗的膽量,這種地方更不缺女人,敏感而天真的女人,給他一瞬間的光明。接到請柬去與不去是個值得細寫的段落,“回憶對他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而也許一個人心懷鬱郁不論什麼事情都不會開心的。他心裡給自己種種的理由,不去的理由,他確實也有不去的理由……這張請柬是根稻草,來的太遲,遲的讓他撈不起一絲一毫過往的浮光掠影。曾經的過往於他是個黑洞,一切的一切悄無聲息的被吞噬。在過去的歲月,過去的世界的,他是空白的,他是清白,清白不要說的兩袖,便衣服也沒有,衣服也沒有的光溜溜的讓自己看著難受。為什麼難受,他也說不上來,他只知道他是什麼也不欠。誰也不欠。”寫出味道,就是有點浮白。注重內心世界的情感體驗和關照是必要的,但在這裡零碎的生活的片斷比流暢的心理獨白能體現矛盾的同源體。接下來酒醉酒醒,煎藥喝藥,大病痊癒,生活模式象極流水帳。“無時不在的頭疼讓他尋找一個又一個奇異的想法,心智清新的象一個小孩子,真正的小孩子,而不是童心。”個人想像空間無止境,當他沉湎於與小櫻子的青梅竹馬時,似乎對愛情的焦渴狀態表現更激烈了,除了與母親的對話看出了原生活的本真外,就第七八兩章而言有點過渡性的脫節,他和小櫻子之間,他、青霜、柴胡、劉錕之間以及他和軍君之間表述上缺乏層次感,小櫻子那節更像一場夢厴,夥伴間的遊戲有種調節的味道不出彩,軍君的出場和消失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少清和母親的那場對手戲就好看多了,心理刻劃也細膩了許多。

葉聖陶作品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