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

中國古代琴曲。南宋郭沔(字楚望)作。《神奇秘譜》解題中說,作者“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時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遷。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雲水奔騰的景象,喚起他熱愛祖國山河,感慨時勢飄零,想望隱遁生活等複雜心情。此曲便應景而生。音樂利用散音按音應合與盪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現了雲水掩映、煙波浩渺的藝術境界。現存曲譜多達50種。明代曲譜原為10段,清代發展為18段。

基本信息

《瀟湘水雲》

內容

中國古代琴曲 。南宋郭沔(字楚望)作 。《神奇秘譜》 解題中說,作者“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時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遷。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雲水奔騰的景象,喚起他熱愛祖國山河,感慨時勢飄零,想望隱遁生活等複雜心情。此曲便應景而生。音樂利用散音按音應合與盪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現了雲水掩映、煙波浩渺的藝術境界。現存曲譜多達50種。明代曲譜原為10段,清代發展為18段。

《瀟湘水雲》《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是我國古代一首以情景交融為其特色的大型古琴曲。明代琴譜中此曲原為十段,至清代發展為十八段。全曲除引子和尾聲外可分四大部分。
第一段引子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調:

《瀟湘水雲》(《瀟湘水雲》(

這段音樂以圓潤飄逸的泛音和不斷上揚的跳宕旋律表現了輕煙繚繞、水波蕩漾的優美意境,猶如一幅遠景山水畫。頭四小節是貫串全曲的主題音調,尾句則強調了樂曲的商調式屬性。
樂曲第一部分包括二、三兩段,描繪了雲水蒼茫、壯麗迷人的景色。
開始,由按指盪吟等手法奏出“引子”中的主題音調,情緒深沉哀怨。漸漸地,曲調以較大的起伏展開,它進一步揭示了作者不平靜的內心世界,一種憂國憂民的鬱悒之情油然而生。
樂曲第二部分包括四至八段,這是琴家稱為“水雲聲”的段落。它利用“往來”、“盪吟”的指法技巧,在古琴低音區滑奏,表現了一種水氣裊裊、雲影飄忽的情態。
這種往來滑奏所產生的顫抖音色,既令人聯想起水盪雲移的動態景象,也似作者因劇烈痛苦而發出的呻吟之聲,有著特殊的表情作用。音樂的進行中還穿插了歌唱般的音調。
這裡的切分節奏和旋律的上下跳躍推進,富有激昂陳詞的氣質。旋律由連綿不斷地進行過渡到“水雲聲”再次出現。綿長的曲調象起伏不停的波濤將樂曲情緒向高潮推進。
樂曲第三部分是全曲最為精彩之處。它包括九至十六段,描繪了雲水激盪、奔騰翻湧的奇偉景象。
這部分音樂充分運用了古琴中散音、泛音、按音的不同色彩,加以錯落彈奏,出現了五光十色的華麗效果。音樂在三個多八度的廣闊音域內用大音程急促跳進,加之強烈切分節奏的運用,將水翻浪滾的壯闊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仿佛是作者內心暴風雨般激情的傾注。
隨後,音樂進入以兩次跳進為標誌的高潮段落,曲調剛勁有力,一氣呵成,在高音區揮灑馳騁,氣魄雄偉,感情激越,尤其雙音滑奏指法的運用極為出色,將難以抑制的“倦倦之意”抒發得十分感人。
樂曲第四部分包括十七、十八兩段。曲調再度轉為舒緩、平靜,作者將惆悵之情融入低沉壓抑的音調之中。但在音樂末段,卻突然出現連續的、有著轉調色彩的“4”音,使樂曲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這段音樂仿佛是作者燃燒著的愛國火焰最後閃出的光亮,而緊接著用泛音演奏的尾聲卻又如力不從心的嘆息。
音樂最後結束在低音區的商音上,旋律具有沉重壓抑的色彩。曾經怒濤洶湧的瀟湘水雲至此風平波息,只有作者感情的餘波還在微弱地起伏,引起人們心頭的深深共鳴。

配圖

《瀟湘水雲》(《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瀟湘水雲》

所屬分類

中國古曲
中國古代樂律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