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學》是由李如龍所著的語言學作品,2007年2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漢語方言學漢語方言學
書名:漢語方言學
作者:李如龍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2-1
ISBN:9787040208450
開本:16開
定價:32.1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4—2005年度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全書分13章,論述了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方言分區、語音系統、字音系統、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語法差異,尤其注重了漢語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辭彙比較研究、語法的描寫和比較研究、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和漢語方言學的套用研究。本書立足於方言的比較,兼顧歷時與共時、內部與外部,以理論總結為主,也注意了套用,反映了20世紀漢語方言學理論研究的前沿水平。
《漢語方言學》
《漢語方言學》

本教材共分上、中、下三篇。我們的教學安排是,第一學期學習上篇和下篇,即講授方言基礎理論,教學國際音標,講解漢語音韻學知識並介紹方言調查方法。接著,利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假期,布置學生返鄉度假時調查自己的母語方言。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分作兩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整理自己調查的方言資料,撰寫自己家鄉方言的調查報告;二是為了幫助同學們在分析方言材料時與漢語其他方言作橫向比較,講授教材的中篇——現代漢語各大方言區的主要語音特點。經過多年教學實踐,這種既講方言理論,又有方言調查實際鍛鍊的教學安排,效果很好,能調動同學們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現階段人們使用漢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通用語言和工作語言,人們大都在學習並使用漢民族共同語——國語;另一種是,在各個不同的方言地區,當地廣大民眾,大都仍以該地區的方言作為生活用語。近些年來,國內高等學校大都開始跨地區招生,學生畢業後在全國範圍內謀職、就業,因而,目前高校學生無論在校學習期間或是參加工作以後,除必須學會說國語以外,還應該具有一些漢語方言知識,本教材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這方面的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方言方言差異方言特徵
二、方言與共同語
三、漢語方言學的對象、內容和任務
四、漢語方言學的研究方法
五、漢語方言學的回顧和前瞻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章漢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
一、漢語方言的形成
二、漢語方言的擴展和流播
三、漢語方言的演變和發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漢語方言的分區
一、漢語方言的分區是漢語方言學的重要課題
二、漢語方言分區的原則
三、漢語方言分區的標準
四、漢語方言分區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章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是多層級的結構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位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音節系統
四、漢語方言的連音變讀系統
五、漢語方言的語調結構系統
六、關於方言語音系統的研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五章漢語方言的字音系統
一、字音系統是漢語方言語音特有的系統
二、漢語方言的音類系統
三、漢語方言的異讀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六章漢語方言語音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語音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分析
三、漢語方言語音的歷時比較
四、漢語方言語音規律的探究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七章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和辭彙系統
一、漢語方言的辭彙差異
二、漢語方言的辭彙系統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八章漢語方言辭彙比較研究
一、漢語方言辭彙的共時比較
二、漢語方言辭彙的歷時比較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九章漢語方言語法差異
一、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回顧
二、漢語方言語法的差異不容小看
三、漢語方言語法差異的主要表現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章漢語方言語法的調查和描寫
一、充分理解方言語法調查的艱巨性
二、方言語法調查方案的設計
三、方言語法的描寫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
一、方言語法比較研究正在形成熱潮
二、方言語法的共時比較研究
三、方言語法的歷時比較研究
四、方言語法的跨語言比較研究
五、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理論追求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漢語方言與歷史文化研究
一、方言研究的新視角
二、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巨觀研究
三、方言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微觀研究
四、方言的文化類型分析
五、雙語雙方言現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漢語方言學的套用研究
一、方言學必須加強套用研究
二、為方言地區的語言教育服務
三、為制定語文規劃和語文政策服務
四、為其他相關學科服務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二版後記

作者簡介

翟時雨,1954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留校任教。195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音研究班。1992年評聘為教授。曾任漢語言文學系主任、校對外漢語教學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校學位委員、校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校工會副主任。重慶大學顧問教授、重慶聯合職業技術大學名譽校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四川省語委委員、四川省語言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社科聯理事、重慶市語言學會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