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五千年》

《漢字五千年》

《漢字五千年》,作者《漢字五千年》編委會,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經滄桑而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是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 時至今日,隨不同文明應運而生的各種文字,為什麼只有漢字能夠一帆數千載?同名電視系列片央視黃金時段播出,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持續熱播,引發全球華人熱議。歷時兩年製作,縱橫四大洲十二個國家,專訪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大國崛起》主創人員為您精彩呈現漢字的前世今生。

基本信息

漢字五千年(德文版)

作者:本社主編
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
開本:大16開
漢字五千年漢字五千年

ISBN:9787887183033
定價:¥168.00

內容簡介

EshandeltsichdabeiumdenerstenDokumentarfilm,derdiewichtigeBedeutungderchinesischenSchriftzeicheninderKulturgeschichtedarstellt.DieserVideofilmbestehtaus8Teilen.HinzukommtnocheinBuchmitIllustrationen.NebenderdeutschenAusgabegibtesnochdiearabische,englische,franzosische,japanische,koreanische,russische,spanischeundThai-Ausgabe.

圖書信息

書名:漢字五千年
作者:《漢字五千年》編委會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4-1
ISBN:9787802256316
開本:16開
定價:38.00元

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世界上悄悄地出現了一個新事物:從2004年開始,在短短的四年里,在幾十個國家裡陸續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平均每三天一所)。這是有史以來漢語和中國文化第一次應外國政府和人民的要求,成體系地走出國門。八集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就是為了提高各國學習漢語者對漢字漢語的興趣而拍攝的。《漢字五千年》雖然在說“字”,其實也是在冷靜地敘說中國漫長崎嶇鳳凰涅盤的歷史、令中華兒女振奮自豪而又痛心反思的旅程。現在奉獻給國內外讀者的這本書所收集的,就是該片的解說文本和部分畫面。

編輯推薦

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經滄桑而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是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時至今日,隨不同文明應運而生的各種文字,為什麼只有漢字能夠一帆數千載?同名電視系列片央視黃金時段播出,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持續熱播,引發全球華人熱議。歷時兩年製作,縱橫四大洲十二個國家,專訪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大國崛起》主創人員為您精彩呈現漢字的前世今生。

媒體評論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
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
——國學大師饒宗頤
《漢字五千年》我饒有興趣地連續看了好幾個晚七。這部紀錄片雖然是講漢字的演變過程,但聯繫中國的歷史和考古發現,形象地說明了漢字對中國維持大一統的局面,以及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所起的巨大作用,很有說服力。對比其他文字的形成講漢字的歷史,視野開闊,知識性強,其中還穿插一些專家的談話,使人感到親切、活潑。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袁行霈
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很大的圈,圓心無處不在,圓周無跡可尋,中文就是它的半徑,中文走得越遠,圓就越大。
——台灣詩人余光中
我們博大精深、燦爛無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漢字基礎上的,離開了漢字,我們民族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圖書目錄


序二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第一集人類奇葩
第二集高天長河
第三集霞光萬道
第四集華夏心靈
第五集翰墨情懷
第六集天下至寶
第七集浴火重生
第八集芳華永駐
延伸閱讀
迎接歷史敘述的新時代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
從漢語走向世界看各國語言推廣背後的博弈
漢字的魅力
文化的漢字與漢字的文化
我欠漢字的

人文紀錄片

大型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通過生動展示漢字產生、演變、發展的過程及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謳歌中華文化優秀傳統。
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教授親自擔任本片總顧問。許嘉璐指出,雖然外國現在剛剛開始出現“漢語熱”,但真正熱的還是英語,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就好比,我們看到地平線上出現桅桿的時候,就應預料到大隊帆船將疾駛而來。但是,我們自己並沒有完全準備好,當前,迫切需要對中華文化進行系統梳理,《漢字五千年》恰逢其時。許嘉璐強調,要實現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權,中華文化就必須要加大推廣力度。《漢字五千年》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角度,去溯求和展示中華文化連綿不斷的精神紐帶,做到了深入、系統,雅俗共賞,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做了成功的嘗試。
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介紹說,近年來各國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世界範圍內的“漢語熱”方興未艾。目前,78個國家已經建立了249所孔子學院和56個孔子課堂,外國有4000萬人學漢語。但教師、教材、教學法“三教問題”目前仍是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發展,瓶頸。各國孔子學院對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需求日益熱切而急迫,急需生動而鮮活的中華文化普及性多媒體教材。從根本上說,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我們自己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能力和水平要有大的提高;二是需要在此基礎上,在與世界文化交流、交鋒、交融過程中,實現轉換話語體系,使世界人民了解漢語言文化,喜歡中華文化。我們製作《漢字五千年》,就是試圖給各國孔子學院及世界各國的漢語學習者提供一套基礎教材。
《漢字五千年》呈現了波瀾壯闊的語言文化發展史,勾勒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清晰脈絡。該片製作班底由曾製作過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和《晉商》的主創人員組成。攝製組歷時兩年,先後赴海外四大洲12個國家採訪拍攝,採訪上百位世界知名學者,試圖通過文獻資料、考古研究、訪談調研等多種表現形式,探索漢字的起源,展現燦爛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開啟一扇深入中華文化本源、觸摸中華文化核心價值之門,從而激起國人對中華文化追根溯源的激情,掀起對中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熱潮。
全片包括“人類奇葩、高天長河、霞光萬道、內在超越、翰墨情懷、天下至寶、浴火重生、芳華永駐”八集。該片用講故事的方式,藉助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以及歷史充分展示出來,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具有很強的史料性、權威性和鑑賞性。
《漢字五千年》於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電視台四套播出,每天兩集,每集50分鐘。
八集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內容梗概
第一集:人類奇葩本集是全片的開篇,通過漢字與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運對比,凸現出漢字在人類文明史中獨樹一幟的地位。
作為世界上生命力最長的文字,漢字保存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豐富的文明紀錄。這些紀錄中不僅包括了漢語民族的,同時也包括周邊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項等民族,朝鮮、日本、印度等國家的許多文明成果都是因為漢字才得以留存。
漢字不僅為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為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提供了對比、認知、借鑑、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對象。漢字所承載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與”、“仁”、“理”等等,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種選擇的可能。
第二集:高天長河本集主要表述漢字3000多年時間的生命史。歷史跨度從甲骨文一直到資訊時代的漢字。
作為一種社會生命體,漢字在幾千年中,從根本上沒有中斷過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本集從養育漢字的小農經濟模式講起,從與神溝通的甲骨文,到皇帝使用的小篆,再到大規模政治統治所需要的隸書等等方面,系統介紹漢字功能的變遷,分析漢字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穩定性。
第三集:霞光萬道
本集的主要內容是重構漢字在空間上的擴展歷史。
漢字在黃河中游一代形成之後,隨著中華文明的延伸,開始在地域上擴張。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漢字在亞洲地區形成了一個面積空前廣袤的文化版圖。這幅漢字版圖包含著中華文明的兩個基本特點:第一、中華民族追求文化上的優越感遠遠大於追求政治上的強勢,中華文明的包容性遠遠大於它的侵略性。當中華文明進入自己的黃金時代的時候,在她的帶動下,她周邊的大多數民族也相繼進入了自己文化的黃金時代。
第二、中華文明自身越強大,自己就會越寬容。這種態度,無論是對內在歷史還是對外部世界都是一樣的。
第四集:華夏心靈本集是全片的重點之一,她的主題是挖掘解讀漢字的精神價值,說明中華文明追求“內在超越”的核心特質。
漢字和西方符號文字本質的不同在於,幾乎每一個漢字本身都是由精神價值構成的,單個的字塊放在那裡已經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壞的。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化基本精神、倫理價值的結晶。漢字的字型檔就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庫。
本集把視點集中在形成文字的密集期,再現一些基本的文化理念通過漢字凝固下來的過程。例如“仁”所代表的倫理價值,“理”所象徵的宇宙秩序,“法”所涵蓋的政治結構等等。
第五集:翰墨情懷本集表現由漢字書寫而演化出的書法藝術,並通過描述歷代書法家不同的身世、命運,探討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他們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漢字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象形的特徵,一個是有價值固定化的特徵。這兩個特徵導致了傑出、特殊的書法歷史,字怎么寫的美、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
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以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開始反覆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此後不同的時代中,漢字書寫藝術化的過程經過了相當大的變遷,形成了它的規則和價值判斷。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字寫的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書品直接代表著人品,清代著名書法家傅山在評價南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時,直截了當地說:“鄙其人則惡其書.”
也許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於字塊的形狀,並把這種藝術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第六集:天下至寶本集通過對毛筆、紙張、印章等漢字書寫用具的歷史追溯,揭秘漢字與中國傳統政治結構的邏輯關係。
造紙術和印刷術---中華民族自豪於世界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和漢字有關,它們為什麼誕生於中國?
這與漢字在中國傳統政治結構中的特殊地位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的祖先在人類的童年階段,在空間能力上非常弱的時候,就建立了龐大、複雜的政治統治結構,這樣的統治需要在空間上傳遞文字這種權威符號,那么漢字從誕生起就與政治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此後漢字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每一次提升和演變,幾乎都與社會權力的重新劃分有關。
第七集:浴火重生
用漢字面臨的變革危機來展示中華文明在近代的命運。本集的敘述重點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當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發生全面碰撞之後,漢字面臨與世界交往和現代科學技術不相適應的壓力。在壓力之下,漢字開始了自誕生以來最為深刻的一次變化。
這個變化過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感性表達為特徵的漢字不得不服從以邏輯表達為特徵的西方文字。我們用西方成熟的邏輯理論和手段改造漢語,建立了新的語法,增加了新的辭彙。讓語言變得更精確,能夠邏輯化地闡述事物。
第二個方面,漢字在過去的歷史裡,文字語言和日常語言是脫節的。在面對西方之後,大眾的知識化成為社會進步一個基礎,書面語必然要和口語相合作,於是,白話文誕生了。白話文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又進行了簡化改革,目的就是讓中國大眾識字的成本更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雖然識字的成本沒有改變,但是寫字的成本已經改變了,文字傳播的成本完全改變了。在這種情況下,漢字會出現什麼命運,我們將帶著這個新問題走完這一集。
第八集:芳華永駐本集的主題是漢字與世界的關係。
漢字誕生之後,中華文明的內部,尤其是它的政府從來沒有主動推動過漢字的對外推廣和普及。
鴉片戰爭前後,隨著海路的溝通,西方人跟中國人建立了直接貿易關係,商業和傳教這兩個因素導致了西方世界學習漢字。教士和商人認識漢字這種嘗試是單方面的,即便從鴉片戰爭之後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政府都沒有試圖承擔外國人學習漢字這樣一個體制性的責任。“五四運動”之後,民國政府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西方上,它沒有能力和意識將漢字向世界推介。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國際意識形態的劃分,國家基本上只接受前來中國學習語言的留學生,漢字並沒有真正走出國門。
另外兩個更加深層次的原因也阻礙了漢字走向世界的步伐。首先是我們這個民族有天生拒絕陌生人的本能,她不希望有人打擾;其次是,在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不對等的背景下,中國可能更多的需要向西方學習。
走到今天,上述兩個問題都有了本質改變,中國與世界交往中的文化障礙已經消除,中國的國力已經顯著提升,它使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不再是單向的,而這種雙向交流的來臨,是中華民族150多年痛苦、革新、改革、掙扎獲得的一個果實。
這個時代來臨以後,希望了解中國,希望直接與中國社會交往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國家這些年來創辦了孔子學院,試圖作為一種常態、作為一種政府行為義務向世界普及漢語、提供服務。這樣一種心態和姿態,是我們這個民族150多年來不曾夢想的,它深刻體現了一個文化的自尊,我們的文字作為一種語言走向世界的舞台是指日可待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