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選自白先勇短篇小說集《台北人》。在這部作品中,白先勇通過描述老年同性戀形象的經歷,揭示了靈與肉的關係。

介紹

《台北人》《台北人》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出自白先勇《台北人》一書。是白先勇作品中篇幅較短的一個。曾刊登於一九六七年《現代文學》第三十八期。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憑據敘說者所轉述的閒言醉語,我們可以窺知這個小說主角終身大概的故事:“教主”(朱焰),默片時代他“紅遍了半邊天”,可有聲片一來,他便敗落了。之後他改賣導演,卻又由於酗酒,一身清高而冒犯明星,所以一流電影總輪不到他導。後來他愛上姜青,一個少男明星,忽然覺得本人“從逝世之中雙活過來”,並一貧如洗重拍了曾讓他失利的《洛陽橋》,一舉捧紅了姜青。而姜青卻正在不久後的一場車禍中喪生,朱焰的心靈再次出生。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中的朱焰,是作者此類作品中老年形象的典型代表。他喪失了青春,卻擺脫不了對肉慾的渴望和對過去的難以忘卻的回憶。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在這部作品中,白先勇通過描述老年同性戀形象的經歷,揭示了靈與肉的關係。逝去的歲月一如天上的星星一樣不可能抓住。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作為《台北人》集子中最短的篇目之一(也是這個集子中唯一的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小說),除了一個被主人公的主觀視角界定為不祥之物,並且屬於過去的林萍,沒有任何女性形象。愛情也好,性慾也好(白先勇的小說習慣把兩者分開),全部出自男性之間。以晦澀的手法描寫充滿肉慾,令人作嘔的“今”的世界,“充滿了欲望的眼睛”、連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象徵聖潔的月亮,都變成了“淫邪的”。但清新之感又在一種歷史性敘事方式中絲絲縷縷滲透出來,於“肉”之外見到了“靈”,朱焰對姜青的戀情是何等的深刻與純潔:當他的事業倒下時,姜青和他一起站了起來,以致於他“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在心中喊了起來:‘朱焰復活了!朱焰復活了!’”而當姜青發生意外身故後,“‘燒死了——我們都燒死了——’他喃喃地念了幾句”。為“今”的世界中主人公的生存狀態找到了因由,他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寄託,只剩下無法走回的對曾經輝煌卻轉瞬即逝的過去的回憶。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以同性戀世界的描寫內容決定了它在《台本人》中特殊的寫作風格,但是,依舊是歷史敘述方式實現了對於時間的區別於他人而廣泛出現在白先勇小說中的詮釋,延續並深化了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及個體對家國命運的思索,體現了其在《台北人》,乃至白先勇所有小說的個性與共性。

作者介紹

白先勇白先勇

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同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游同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及家族傳記。

白先勇作品

白先勇,回族,台灣當代著名作家,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旅美崑曲評論家,著名作家,崑劇“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總策劃。1937年7月11日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