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見聞》

抒發了對湖上人家生活的羨慕和喜愛之情的散文

《湖上見聞》由木末之風編著,屬於散文類型.此處共收錄其四篇

作者

木末之風

作品類型

散文

書籍簡介

通過幾個片段,表現湖上人家的生活以及湖上風光。

湖上見聞

對於魯西南人來說,南四湖,無異於母親湖。
乾旱的季節,這兒是水庫,可以給我們提供生活生產用水;多雨的季節,這兒也是水庫,可以將多餘的雨水積蓄起來;在平時無風無火、平平安安的日子裡,南四湖給人們提供著各種湖產美味,從幾十斤重的大鯉魚、花鰱,到活蹦亂跳的湖蝦、泥鰍、鱔魚,還有蓮子、菱角、雞頭米;如果喜歡吃素,那么每年開春不久就可以吃到嫩嫩的蒲草芯兒,葫蘆撇子梗,薔子秧葉,可以說,南四湖就是魯西南人的水上菜園子,一年四季都有的美味供應。空閒的時候,人們可以乘車,或者划船來這兒休閒、旅遊,放鬆一下,娛樂一下——喜歡吃的,剝螺煮蟹,品嘗湖味;喜歡玩的,釣魚釣蝦,採蓮摘菱;喜歡狂野的,水上飛艇,抓蛇獵鴨……
總之,在魯西南人的心目中,南四湖是一個好去處。於是,南四湖也當然的在我的記憶里留下許多許多美好的回憶。
(完)

捕魚計

從醋劉莊東頭的運河河堤登船,正是涼月滿天,清風舉荷的時候。
曲曲折折的巷道兩邊,是高高低低的蘆葦、蒲草與苦姜,一眼望去,滿是或濃或淡的影子。在初來乍到人的眼裡,全都是一個樣子,但對於我們生於湖邊長在湖裡的人來說,只需一瞥就知道,哪是蘆葦,哪是蒲草……只是,到了高高而且密密的地方,就真的成了巷道,於是,就只頂著頭頂的一道月光,悠悠前行了;而到了低低的只有幾株紅蓼挺出水面的地方,眼前就頓時開闊起來,敞亮起來——藍幽幽的湖水中,映著一輪明月……那韻味,那情調,也只有姜夔的“波心蕩,冷月無聲”可以道的出了……
繼續前行,已經到了湖心,到了一片空蕩蕩的水面。四面的水草,早已退到遠處,淡淡的,成了一抹黑影,或濃或淡,粗細不一……
看看天色尚早,於是我們就將船泊在下風頭處,插下篙,坐在船頭上抽菸。
“成哥,這打魚的生活蠻有味道的,是神仙才能過的日子。”
“別站著說話不腰痛了!那你考學幹啥?咋不回家種地?要不來這兒打魚?”
“嗨!我說老哥,這你就不懂了。你想乾就乾,沒誰逼你,乾多乾少自己當家,多自在呀!”
“自在,自在當飯吃,還是當衣穿?”
“這南四湖可是聚寶盆呀!隨便一撈就是錢。”
“現在不像以前下了網就有魚,有時忙上一個伏天,都不一定掙夠吃的。不像你們到月頭就來錢。”
此時的月亮周圍,堆積著一片不甚厚的白雲,仰頭望去,真箇是“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而那深藍色的夜空,也愈發清澈了。
東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周圍的水草也越發顯得清晰可見。原來藍幽幽的湖水,也已經變成明晃晃的了,宛如一片晃動不已的水銀……只是湖面上,已偶爾可以看見一些水葫蘆撇子,就像翡翠磨成的圓片,靜靜的飄在水面上,其間偶爾可以看到幾朵暈白的小花兒,而那些薔子秧兒則舉著密密匝匝淺喇叭般的圓葉兒,將大片的水面鋪得嚴嚴實實……遠處的蘆葦、蒲草、苦姜草也在清爽的風裡,輕輕的搖盪著,不時的還送來一些淡淡的荷葉荷花香……
成哥開始一邊撐船一邊頂著風收網。“我和你嫂子忙不過來,也只好下一些刺網,人家人手多的,都是下馬鎦子網或者二網,那樣逮的魚多。”他一邊往上提網,一邊隨手往下摘纏在上面的左右搖擺的魚。
等把所有的刺網都起乾淨,船艙里也只不過幾斤小魚。緊接著,成哥又划起小船,往水草稠密的地方去。說是要看看下的籃怎么樣了。
不一會,到了一片開闊的水面,稀稀拉拉有幾棵蘆葦或者蒲草,但是水裡的苲草倒是不少,遺憾的是,我大都叫不上名字,只知道大葉苲,燈籠苲與刺苲幾種。
只見不多一會兒,成子哥就倒(他們的俗語,讓我們看其實就是“舀”)了幾十斤的魚,大都是一些鯉魚,鱖魚,鯽魚還有甲魚。
“可以呀,成子哥,這還叫不好?行啊!”
“嗨,告訴你吧,老同學,我要是沒有這兩手,就只有喝西北風了。”
“怎么,這下籃還有秘訣?”
“那是,現在真正懂得這竅門的人少了。一是看苲草,二是看草的多少。你哥呀,就是靠的這一手才蓋起了瓦房,供兩個孩子上學。”
“快快,給老弟說說。”
“嘿嘿,還真不能給你說。倒不怕你搶我的飯碗,怕你老弟一高興說了出去,我可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幹啥有幹啥的門道,要是以前呀,一過八月十五,我們這兒就擱伙幾個人到湖裡獵鴨獵雁,‘八月十五雁門開’嗎。只是這些年,上邊不讓打了,連槍都給繳走了。其實野鴨子都快打幹淨了,大雁也不大在這兒落腳了。”
“獵雁就是用砂子槍打吧?”
“也不光是,有的用網,有的使槍。下網得看準地方,運氣好的時候,被卡住脖子的野鴨子在水皮子上面亂撲棱,遠看就像是一道黑槓子,能抓幾十隻。你說的砂子槍,其實我們這兒叫‘大抬桿’,三四米長,灌上好火藥,三里之內指哪兒打哪兒,只要是喘氣的東西,碰著就玩完兒!”
“好傢夥!三四米長,三里之內指哪兒打哪兒,厲害!”
“聽老年人講,要是裝上那種叫‘嘟嚕墜’的藥彈,都打八九里遠。鐵道游擊隊那會兒,游擊隊就用這玩意兒,你想想,打八九里遠,這么大的一個扇面子,有多少日本鬼子也能包圓兒。聽老人們講,要用牛皮袋子裝火藥,用五月端午前打下的蒲棒引火,抗‘大抬桿’的人還要穿皮衩……現在,下網使槍的幾乎沒有了,最多也就是下個卡子,下個鉤子什麼的,東西也少了,你看看船艙里的那些小魚秧子,擱到以前誰也不要。”
等我們提著滿兜子的魚走上湖岸時,已是朝霞滿天了,西天邊,那懸著的月亮淡淡的,如果不細心,幾乎看不到她的影子,薄薄的,似乎只剩下一個半透明的皮兒……
“來來來,三兄弟快歇一會子,跟著你哥忙了大半夜。你們先歇著,我給你們燉魚,你們哥倆好好的喝兩盅兒。”
“嫂子,吃打魚這碗飯真不容易呀!”
“嗨!現在幹啥都不易。只要捨得出力,就有飯吃。”
“光捨得出力還不行,我哥可是有絕活兒來!”
“現在的人嘴都吃饞了,啥都吃。以前我們都不喜見的無鱗魚,這不都成了好東西。那不,前些日子,我們這兒連‘吃魚虎’(其實就是蜻蜓的幼蟲,生活在水中,學名叫‘水躉’,‘吃魚虎’是我們那一帶對它的俗稱——筆者注)都賣到了十幾塊錢一斤,還說叫什麼‘水鳳’,我看人都吃瘋了……他也就是趕上了這人啥都敢吃的年月,要不也夠他喘的,不說別的,光兩個孩子上學就夠他喝一壺的。”
“你別損俺哥了,別看俺哥長的五大三粗的,心眼細著哪。”
“那也是,‘吃魚虎’貴的時候,你哥一夜就能逮十幾斤,都賣一二百塊。”
“你們只看到俺逮的十幾斤了,沒看到俺吃的苦,真是‘光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苲草剌,蚊子咬,螞皮(螞蟥)吸,哪一樣都能讓你扒一層皮。那東西也不是擺在那兒,擎著讓你拿的,得知道到哪兒去逮,還得知道怎么逮……”
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它卻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因為,從那裡我學會了另一個角度看待生活——以前的我,只是知道月光下的南四湖如詩如畫,一直認為生活在那裡的人就像生活在畫卷中的神仙,恬淡而又美好。自從有了這月下捕魚的經歷以後,我才漸漸的懂得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自然是美好的,處處都有如詩如畫的風景,但是其中的人們未必就可以真正的生活在風景中。
於是,風景永遠只在別人的眼中,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覺到的可能只是她的艱辛與苦澀……相反,當我們感到生活艱辛甚至是無望時,你可能恰恰忽視了她固有的美好一面,也許,在別人的眼中,你依然是幸福的,美好的……
(完)

做水鄉客

剛一下車,便鑽進了一片綠的海洋。
左面是連綿起伏的常春藤,右面是高過人頭的野蒿子,人就是被緊緊的擠在綠色之間了;再往前走,左面,一例是一垂到地的垂柳,密密的枝葉偶爾閃出的點點空隙,讓人看得到外面的波光粼粼……右面,一例是高高的野蒿子,只是比原先更高更密了,背後又多了些許嘩嘩啦啦響個不停的細密高聳的綠楊……
就這樣,大概行走了有幾里地的光景,左面突然變得豁然開朗——寬闊的水面不見絲毫的遮攔,偶有幾個小船在水面上飄蕩……右面是高高且密密的楊樹。鑽進濃密陰涼的楊樹林,走了大概有幾分鐘,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條的台田——台田上一例是高高的楊樹林,樹林裡種著的竟然是低低但依然密密的桃樹,樹林裡是追來追去的土雞;台田下,是方方正正的池塘,鵝鴨成群,翻上鑽下的戲水覓食……
我們停留在其中的一條台田上,那裡有幾間低矮的瓦房,房前有一方桌,方桌上擺著茶碗茶壺;旁邊,是一翻過來的木船,上面鋪了涼蓆,吊了蚊帳……涼風習習,撲面盈懷,給人的感覺是清涼清爽……
寒暄中,是到茶遞煙,隨著我們落座,在幾聲招呼中,幾個光著的脊樑已被曬得黝黑的小伙子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你們趕快準備好船,一會兒帶幾位老師去摘荷花,打蓮蓬。”
談話中得知,這兒原本都是上好的條田,只是由於煤礦造成的塌陷,於是幾乎整個村子都成了水鄉,並且與西面的南四湖聯成一體,於是成了名副其實的水鄉了。就在周圍屬於主人老陳家名下的就有幾百畝——於是,他種了幾畝桃樹,其餘的則種上了楊樹;條田旁邊的池塘里,或甲魚,或鯽魚,或鯉魚……總之,幾乎所有的淡水魚,在這兒都能看到,都能吃到。西面的一百多畝則種植了荷花,一例是燦若彩霞的粉荷。此時,正是荷花盛開,蓮蓬成熟的季節……而水面上,則滿是細小的菱角和闊大的雞頭,遺憾的是,現在不是菱角、雞頭成熟的時候,否則,就有的菱角與雞頭吃了……
清爽的風嗖嗖吹過,於是更顯得清涼。透過密密的楊樹林,可以看到遠處的粉荷成片的盛開,可以看到綠樹成堆的搖曳,可以看到成群的土雞在雜草間來回覓食,可以看到懶散的麻鴨與昂首的白鵝在水面上悠來盪去……
“養了二百隻土雞,二百隻肉食雞,還有一百隻麻鴨,和一百隻笨鵝。四周田埂上,種植的都是蔬菜,你們想吃什麼只管說——辣椒,茄子,韭菜,黃瓜,豆角,大蔥,黃姜一應俱全。我種這些東西除了自己吃以外,也就是平時招待朋友,很多在城裡吃膩了飯店裡飯菜的人,都樂意到鄉下嘗嘗農家飯……今天天氣好,太陽也亮堂,這兒陰天下雨的時候,連飄著的水汽中都透著綠色……”
說話期間,我們身邊的水面上已劃來一條小木船,上面站著一個光著脊樑的小伙子。老陳對我們說:“你們上船到荷花池裡去打蓮蓬吧。”
於是,有的上了船,我則與幾位喜歡踏實一點的步行前往荷花池。從密密的樹陰里穿行,走過幾百米遠高過我們的密密的野蒿叢,不多一會,就來到了粉荷盛開、碧葉田田的荷花池。
荷花池的水邊早已泊了一條小小的新木船。我和洪建哥急不可耐地跳上船去。可是由於撐船的朋友學藝不精,小木船隻是在荷花叢里緩緩的打轉兒,就是不往前走。於是,我們在水面上晃蕩了一會兒以後,只好請主人老陳掌篙……說來也怪,小船在我手裡就像抓不住的泥鰍,而到了老陳的手裡,只是輕輕的一點篙,那船兒就餵熟的哈巴狗一樣聽從使喚,左劃右擺,輕鬆自如……忙活了一陣子,船艙里已鋪滿了碧綠的蓮蓬……等我們回到茶桌旁時,飯菜已基本做好,正陸續上桌——一盤白蒜調薔子秧,這可是百分之百的野生蔬菜,是剛剛從湖水裡采了來,涮洗乾淨,拿開水一汆,然後用蒜泥、香醋、麻油一調即可;一盤魚子炒土雞蛋,魚子是從活蹦亂跳的有十幾斤重的鯉魚肚子裡剛剛挖出來,雞蛋是剛剛從雞窩裡掏出來的,絕對新鮮;一盤尖椒炒甲魚,尖椒是剛剛從菜地里摘來的,而甲魚則是老人的二兒子剛剛從下的籃里倒出來的;一大海碗燉土雞,一大海碗燉青厚。這裡需要說明一下,青厚,是我們這兒對青魚的俗稱,據說這種魚專吃螺螄,因而味道極其獨特,尤其是十幾斤重的大青厚,味道更是無與倫比。今天我們吃的這條青厚,在臨宰殺時,老陳專門用稱約摸過——二十五斤四兩;另外,就是一大盆清燉肉食雞。
高度的烈酒啪啪的打開來,咕咚咕咚的到了來,易拉罐的啤酒噼里啪啦的打開來,於是,原來瀰漫在周圍的菜香里突然又多了幾分酒香……
此時,陽光從密密的樹葉間,點點滴滴地瀉下來,又斑斑駁駁地印在地上,使原本濃濃的陰涼里平添了幾分色彩與光亮。而幾步以外的樹林外,則是明亮刺眼的陽光和在陽光下閃亮的波紋及水草……
(完)

湖上本草

有兩位仁兄相伴,又一次弄舟南四湖。
本來十分普通的一次游湖,由於遇到一位曾經學過中醫的漁民而變得妙趣橫生。
天上的雲淡淡的,風也是清清的,整個的湖面寂靜而又空闊,遠處的楊柳染驢了堤岸,近處的荷葉、水草圍攏著小木船。荷葉、荷花的清香以及水草、湖水的腥味隨著清風淡淡的飄來又淡淡的飄去……
我們在湖中的一個無名小島休息。小島四周皆為寬闊的水面,偶爾可以看到一些蘆葦和浮萍,只是遠處有成片的荷葉荷花與苦姜草,但是點點的帆舟漂浮水上,遠遠望去,宛如一隻只停在水面上的蜻蜓。如果是陽光明澈的日子,這種碧草、綠水、藍天、小舟的景色煞是動人。
前面不遠的水邊有一棵綠絲披拂的小柳樹。樹蔭里,一位面若紫銅、白須垂胸的老漢正在收拾晾在木架上的漁網。於是便湊過去搭話,不料竟然聊出一部《湖上本草》來。
“這南四湖真是個好地方呀!真可謂風景優美,物產富饒。”
“是呀,南四湖,是一個湖產品豐富的地方。可是在一般人的眼中,好像一提南四湖,就只有水熗蝦,糖醋魚,清蒸季花(鱖魚)似的,其實他們的好處還有很多很多。”
“那還有什麼?是不是人們傳說的,湖底下都是大長蟲?”
“湖底下都是大長蟲,那是胡扯。南四湖真正的可貴之處,幾乎所有的湖產品本身除了是美味以外,還都是藥材。就說這湖蝦吧。婦女少乳水,喉中積濃痰,男人體虛陽痿,都可以多吃湖蝦;鯉魚治黃疸,水腫,腳氣;鰱魚補中益氣;鱔魚治療口眼斜,補肝強腎;甲魚治療腰酸腿痛,五漏難產,都是既可強身又可治病的好東西。”
“這不就是中醫裡面的食藥同源的道理嗎?”
“哎,對了,看來這位同志是讀過醫書的。就說這蓮子吧,可以補心腎,通十二經絡,屬於溫補之類,而蓮子心則可以清熱去火,屬於清熱之類,而蓮須則可以清心通腎、益血固精,則有溫腎利水之功。”
“師傅好厲害,對中醫很有研究嘞。”
“談不上研究,‘文革’以前一直在人民醫院坐診,‘文革’中因‘光專不紅’,被下放到了這湖裡,於是就與這湖水湖草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對於湖中的這些個草藥略知一二。”
“那就請老先生再給講一講這湖裡的藥材知識,讓我們也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對於咱們濟寧的南四湖也有所了解呀!”
“那好,我就給你們介紹介紹。老俗語說,‘魚生火肉生痰’,有道理,但也不全對。湖魚大都屬於火性,但是鯽魚就屬於土性,吃的再多,也不會生痰,反而有和胃、實腸、行水的好處。還有,都知道婦女生了孩子,要忌生冷之物,但是對於蓮藕,就不需要忌口,因為蓮藕‘冷而不泄,澀而不滯’,產婦吃了,不但沒有害處,反而可以破散淤血,對於產後恢復大有好處。像荷葉煮飯,少吃可以和胃,單吃荷葉,多了,則可以減肥;菱角少吃可以安中消水,止渴解酒,可吃多了不但腹脹,還可能損陽痿莖;像這鰱魚,少吃可以補中益氣,多吃則助長濕熱,渾身瘙癢。你就說史書上記載的,明朝開國功臣徐達背上生癰,因吃了朱元璋特賜的蒸鵝,化膿潰破,劇痛而死。於是人們就認為只要長瘡就不能吃鵝肉,那也是不對的。古書上就說,鵝肉既可以解熱解毒,也可以發風、發瘡、發毒,持論不同,說法不一。那就是因為這其中有辨證。所以說學中醫的要點在於靈活辨證,乾中醫的要訣,在於學會辨證——病人體質的辨證,病症的辨證,藥性的辨證,四季的辨證等等,切忌死記硬背,照搬書本,那樣就學反了。”
“關於這湖中的水產品,有什麼偏方沒有,請老先生說幾個聽聽,也好回去試驗一下,一旦管用,也是造福他人的樂事。”
“湖中的偏方可是不少。像眼睛又紅又腫,把珍珠末和黃連末塞到田螺里,用裡面出來的汁水,一點即可;還有吃魚蝦中毒,喝蘆葦根軋出的水,十分有效,而清肺降火則是蘆根最大的功效;像水腫不消,小便不利,服紫背浮萍研末製成的蜜丸,十分見效,因為醫書上就有‘發汗勝於麻黃,下水捷於通草’的說法;每當夏天蚊子多的時候,我們這兒的漁民驅蚊,都是用浮萍燒煙,也是相當管用;藕節與生地汁以及童便一起煎水服用,可以治鼻血;鯉魚鱗燒灰存性,治產後血滯,而鯉魚骨燒灰存性,則可治療魚骨鯁;青魚膽除了可以開竅明目以外,還可以治療各種火瘡與痔瘡。”
嘖嘖,真是想不到,在這湖面打魚的人中,竟然隱藏著這么一位精通中醫之道的良醫。更沒有想到,就是這些整天與我們打交道的湖魚、水草中竟然隱藏著這么多的學問。看來,“世事洞明皆學問”的說法絕非虛妄之詞,而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只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發現而已。
2005.7.25—8.7
(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