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鳥》

《洗心鳥》

《洗心鳥》是一個含義較深的寓言,寓示了現代人的某種精神困境和人性的某種迷惘狀態。有的人,比如書中的林一靜,迷信宗教的威力,以洗心至尊自居,誘惑人們恢復對宗教的依賴,便以為是拯救靈魂之路。這當然是虛偽與欺騙。更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從根本上說,宗教是蒙昧的產物,人類只有走科學民主的文明發展之路,才能找到現代人的精神自強之途。就這個意義看,洗心鳥是應該拋棄的意象。從寫作上看,鄭彥英從習慣於刻畫人物到追求整體性意象,從寫實到寫意,從盤桓於表象到超以象外,是個很大的進步。

基本信息

簡介

《洗心鳥》洗心鳥

內涵:

《洗心鳥》是作家鄭彥英繼《石瀑布》之後,表現時代、用靈魂造句的又一長篇力作。這部作品關注的是現代人人性與靈魂掙扎衝突的精神歷程,以富有新意的題材表達出作家睿智獨立的思考。
一個清純的女秘書和四個為現實利益糾纏的男人正在走向浪漫之際,驀然從文明世界進入一片蠻荒之地。生存秩序的巨變,世俗環境的游離,個體生命的躍動,作品勾勒出的是智慧、力量、韌性和狡黠被人與自然雙向驅動所爆發出的逆光。中心人物林一靜,從現實社會的用權者到特定環境的謀心者,進而到自詡的精神靈魂的引導者,冷峻沉實的筆墨凸顯了這一人物的社會性曲線。詭秘而又色彩斑斕的意象,虛幻而又真實的時空移動,在作者嫻熟的語言中,表現出鮮活的藝術張力,引人入勝。
《洗心鳥》是一個含義較深的寓言,寓示了現代人的某種精神困境和人性的某種迷惘狀態。有的人,比如書中的林一靜,迷信宗教的威力,以洗心至尊自居,誘惑人們恢復對宗教的依賴,便以為是拯救靈魂之路。這當然是虛偽與欺騙。更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從根本上說,宗教是蒙昧的產物,人類只有走科學民主的文明發展之路,才能找到現代人的精神自強之途。就這個意義看,洗心鳥是應該拋棄的意象。從寫作上看,鄭彥英從習慣於刻畫人物到追求整體性意象,從寫實到寫意,從盤桓於表象到超以象外,是個很大的進步。

人物:

廠長、秘書、科長、司機

作者

鄭彥英鄭彥英

鄭彥英,1953年6月26日出生於陝西省禮泉縣。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歷任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員;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誌社編輯室主任;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靈寶市副市長;三門峽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現任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出版長篇小說《洗心鳥》等4部,作品集《太陽》等11部。被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本《秦川情》等3部,被搬上螢屏的電視劇本《石瀑布》、《彭雪楓將軍》等6部。5部作品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30餘部作品獲省以上文學獎。1篇論文獲全國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河南省省管專家。

讀後感

讀《洗心鳥》,首先想追問的是,作者要表達什麼樣的人生感悟,小說的創新價值主要體現在哪裡?

試看,一個廠長帶著秘書、科長、司機一干人等,從性別上說是四男一女,說是去打獵,結果仿佛被颶風捲起,轉眼間便被拋置到一片封閉孤絕的亞熱帶雨林中了。這一災難當然是假定的。他們開始了與文明社會隔離下的求生存的艱難掙扎。這種掙扎過程被描寫得極其逼真神奇,好像作者有過類似經歷似的。這五個人之間,原先的功利性、社會性、歸屬性很強,尊卑等級關係也分明,初到此地時,仍然很強,一如在現實社會。但隨著命如懸絲,危境逼來,漸漸發生微妙變化,人們身上的社會性褪去了不少,而人性的本來面目突顯,人的最真實的本原暴露出來了。勇者,怯者,自私者,利他者,猥瑣者,各顯其形。對權威的尊崇也稍減。而這正是廠長林一靜最擔心、最恐懼的。於是他以“至尊使者”的面貌出現,裝神弄鬼,控制人心,帶領各位在一個叫洗心鳥的地方大念洗心誦辭。所謂“洗心鳥”,其來歷是,他們發現了一種鳥,通體幾乎透明,心臟可見,此鳥常在泉水中洗浴,如同洗心,故取名洗心鳥,後來這塊地方也叫洗心鳥。林一靜發起的洗心活動好像發生了奇效,有的人白癜風頑疾居然不治自愈。但這終究是一場騙局,不過是極盡隱蔽的欺騙性罷了。

評論

作者在處理這一題材時,沒有簡單地把它寫成一出鬧劇,也沒有直露地“配合”意識,而是充分揭示了人的精神領域的迷霧重重,揭示宗教對人的心靈的控制力之大,而偶像崇拜則有如神靈附體般迷狂。作者的價值取向是明確的,但作為一部小說,它做到了筆墨客觀,批判深藏,讓人思而得之,並不直白地說教。作者曾自言其創作緣起:“我不禁為高科技時代一些人靈魂的空虛、無著而深感悲愴,就有了一個強烈的創作衝動,將這些東西揭示出來,一為警示,期望看過小說的人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靈魂,不要隨手把靈魂送給別人來掌握。二為倡議,期望社會各界能夠關注人的靈魂,引導人們進入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作品昭示於人的,正是要人看透偶像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破滅的,還要告訴人們,做自己靈魂的主人,不盲從,不迷信。我很欣賞作者以充分文學化、心靈化的方式表現了他的憂思。
真正的藝術只訴諸意象,不靠“畫外音”拔高。上述關於《洗心鳥》的“思想”,不過是我演繹出來的,就作品言,它展示給人的完全是形象本身,其意蘊可作多重解釋。林一靜到底是個什麼人,通過此人作者到底要表現什麼樣的哲思別看他只是一個廠長,卻擁有官本位文化的一切重要特點,在遭遇絕境後,他又由弄權者一變而為竊心者,以掠奪他人的靈魂自由為業。我以為,作者寄植在他身上的精神內涵是深刻的。當人們陷入絕境,驚惶失措時,惟有他方寸不亂,指揮若定。編纜索,尋山泉,找食物,辨蟒蛇,死裡逃生,他指揮下的這一系列行動,確乎顯示出他超群的智慧和冷靜的性格。作品多次提示道,“林一靜雖然心事重重,臉上卻依然平靜地微笑著”,“林一靜是個很會調節自己情緒的人”。眼下批判官本位文化,林一靜這類人多為諷刺對象,而作者這樣寫他,意欲何為依我看這樣寫才更真實,林一靜是真正懂得做官三昧的人。相形之下,那種動不動就勾畫出一張貪婪、顢頇、剛愎自用嘴臉的寫法,比較淺薄。

林一靜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懂得,越是在蒙昧荒涼的地方,越容易扣押別人的靈魂,越容易滋生宗教感情,那也是現代迷信最能施展其魔力的溫床。有一次,他下意識地咬了咬牙,這個動作把他自己嚇了一跳,這種外露的、不成熟的泄露心跡動作,他一向是鄙夷的,他立即讓臉皮布滿微笑。這裡已經暗示了他的虛偽。當得知女秘書于晴懷孕,他一反冷峻的面孔,主張在森林中縱火,大喊我們必須走進文明社會,內心的聲音卻是,為了林家的血脈傳承,不管多么危險都要走出去。最耐人尋味的是,回到文明社會後的林一靜反而感到極大的失落,他重新把他的信眾帶到蒙昧之地,然後不告而辭——失蹤了。

鄭彥英文學作品

鄭彥英,歷任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員;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誌社編輯室主任;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靈寶市副市長;三門峽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現任河南省文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