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之南》

《在河之南》

《在河之南》是鄭彥英2003年應邀在《十月》雜誌上開闢的大散文專欄,文章發表後在文壇引起較大反響,作品長於寫實,重在感悟,貫通古今、圖畫山川、復活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封面封面

在河之南》以小說家的視野和生動鮮活的語言壯寫中原人文,書一上市,就受到文化界的關注和讀者的熱捧。被視為了解中原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佳作。作者長期客居中原,以考察和體驗為基礎,以現代目光和襟懷為魂靈,貫通古今,復活歷史,圖畫山川,讓細節閃光,使大地生色,呈現出了河南的形貌特徵,精神氣韻。

內容

撫摸河南;熊耳考水;洛陽識豫;中州尋斧;函谷問道;古渡見柔

作者

鄭彥英,1953年出生於陝西禮泉縣,現任河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出版長篇小說《石瀑布》《拂塵》等6部,作品集《太陽》、《在河之南》、《風行水上》等12部。被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本《秦川情》等3部,被搬上螢屏的電視劇本《彭雪楓將軍》等6部。2010年10月,散文集《風行水上》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推薦

評論家雷達認為:“《在河之南》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活的生命的躍動,而不是死的知識的翻版。在我們剛剛走過的較長一段時間裡,一些大散文成了掛滿知識和文物的樹木,枯燥而又沉重。《在河之南》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恢復了散文的靈動和鮮活,增加和發展了散文韻味無窮的魅力。”詩人舒婷認為:“這是飲中原文化之風,寫一方熱土民生的作品。”

評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按今天文化人類學的說法就是不同的地理山川氣候環境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風俗習慣精神心理狀況各不相同的人群。《在河之南》是一個陝西籍的河南作家寫的一本表現河南人的文化生存的集束散文,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處於特殊文化狀態中的作家的文化發現。
按人類學家的說法,一個人5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他所處環境的文化生成品。鄭彥英28歲到河南生活,實際上是從秦文化圈進入了豫文化圈,開始處於一種跨文化狀態。一般說來跨文化是指跨越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但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特點鮮明,一國之內的跨文化現象比比皆是。秦豫兩省地土相連,生存環境卻大不相同。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地處中原的河南則連年水旱、戰亂頻仍。大批逃難的河南人西出函谷關,沿古道進入陝西。他們在為自己尋求一方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滋養了陝西人對河南人居高臨下的文化心態。正是跨文化狀態使鄭彥英從驕矜自滿的秦文化心態中走出,發現了河南人不同的文化生存及其物質基礎。
河南人文化生存的第一個特點是柔韌。在不間斷的災難面前,生存本身就是對人的生存意志、生存能力、生存智慧和生存韌性的考驗。他們為逃避兵禍水患,用一根扁擔挑著全家人的家當,進入到一個人地生疏的地方,忍受著當地人輕蔑的目光,艱難而頑強地落地生根,以至於形成了今天西安有1/3是河南人、鹹陽有1/2是河南人、寶雞有2/3是河南人的人口比,甚至連河南話都成了寶雞的官話。在這一事實的背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默默勞作,是血汗和淚水的無盡付出,其結果是他們終於為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在別人的生存領域擠出了一塊生存空間。而那些不願離鄉背井的河南人為了在兵禍和水旱災患中生存下去,也同樣付出了艱辛和血淚。洛陽的地坑院兒就是這種努力的典型物證:在結實的黃土地上挖一個四方的深坑,再往深坑四面的黃土崖壁上挖出窯洞,從其中一面挖一條通向地面的斜坡通道,不用一點木材就修建起遮風擋雨而且冬暖夏涼的住所。
河南人文化生存的第二個特點是珍惜來到他們面前的一切美好的東西,並且將之發揚光大,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河南的水席和洛陽牡丹享譽全國,單從表面上看,在全國眾多的人文景觀中,這兩樣算不得十分突出。但當鄭彥英深入考察了它們形成的過程之後,我們就不能不產生出敬佩之情了。水席是從漿麵條、假海參開始發展起來的。一般說來,人吃飽後才會去想如何吃得更好,而河南人卻在生計困頓的狀況下創造出了漿麵條和假海參,並在此基礎上將之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菜系——水席。而牡丹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比如西安、南京杭州北京。但這些地方的牡丹都比不上洛陽,只有洛陽真正讓牡丹大興長興。洛陽人不但長久地保存發展了牡丹品種,而且發展了光華燦爛的牡丹文化。在艱苦卓絕中珍惜美好、保存美好、發展美好,充分體現了河南人生存的韌性與執著。
正是由於河南人文化生存的以上特點,所以河南人中的精英人物往往能夠在困境中不委頓、不頹唐,反而能夠以此為砥礪、為靈魂尋找載體。古有姬昌拘而演周易,頂著懸在頭上的劍演易出了一部蘊藏無盡奧妙的經典。有杜甫一生屢遭坎坷窮困,寫下了千古流傳的不朽詩篇。今天則有畫家李伯安,窮一生心血創作一幅名為《走出巴顏喀拉》的長卷畫作,震撼了美術界。他們的精神產品以文化的形式,延續著他們的思想和靈魂。
當社會上貶損河南人的笑話廣泛流傳的時候,陝西籍的河南作家鄭彥英所寫的表現河南人文化生存的這本《在河之南》,對人們正確、公正地認識河南人,應該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鄭彥英文學作品

鄭彥英,歷任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員;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誌社編輯室主任;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靈寶市副市長;三門峽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現任河南省文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