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諸老詩集》

金遺民詩總集。元代房祺編。房祺,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大德五年(1301)成書時,自稱“橫汾隱者”。此後曾入仕,所以皇慶二年(1313)尊賢堂高昂、高霄跋又稱他為“大同路儒學教授”。平陽府一帶地當黃河、汾河之間,為金末入元隱居詩人麻革、張宇、陳賡兄弟、房皥、段克己兄弟、曹之謙等人的出生地或寓居地,所以房祺稱其書為《河汾諸老詩集》。

《河汾諸老詩集》

正文

金遺民詩總集。元代房祺編。房祺,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大德五年(1301)成書時,自稱“橫汾隱者”。此後曾入仕,所以皇慶二年(1313)尊賢堂高昂、高霄跋又稱他為“大同路儒學教授”。平陽府一帶地當黃河、汾河之間,為金末入元隱居詩人麻革、張宇、陳賡兄弟、房皥、段克己兄弟、曹之謙等人的出生地或寓居地,所以房祺稱其書為《河汾諸老詩集》。此集8卷,卷以人分,共錄詩201首,可視為《中州集》的續編。書前原有郝氏序及目錄,今佚。各家無小傳,僅於每卷卷首標出作家的名號。
河汾諸人身處金、元易代之際,經歷喪亂,後又隱居林野,有機會接觸下層人民,集中抒發故國之思,反映民間疾苦,描寫山川風景,時有可讀之作。他們深受詩壇盟主元好問的影響,所以元代楊仲德認為“不觀遺山之詩,無以知河汾之學;不觀河汾之詩,無以知遺山之大”(房祺《河汾諸老詩集後序》)。他們又大都不滿江西詩派而取徑唐人,因而房祺說:“諸老之詩,有深而沖澹如陶、柳者,……有對屬切當如許渾者,有騷雅奧義古風大章浸入於杜草堂之域者”(同前)。
《河汾諸老詩集》有汲古閣、粵雅堂諸本。《四部叢刊》影印烏程劉氏藏影寫元尊賢堂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