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手冊》

《江湖手冊》作者是赤羿,作品簡介: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赤羿
【作品簡介】:行走江湖的故事

文摘: 

 三月二十三,穀雨。

雨淅淅瀝瀝自晌午起下個不停,本就陰陰沉沉的野豬林越發顯得昏暗了。

張仲堅搖搖頭,抬手抹去順著發梢淌下的雨水。

透過夜色,他隱隱看到一座廟宇悄然藏跡於密林深處,不由心中一喜,腳下奔行漸急。

待得奔到廟前,只見一塊書有“藥王寺”的牌匾歪歪斜斜的掛著,門洞大開,寺內雜草叢生,顯是久已無人居住了。

走進大殿,只見殿上供的是一座青面神像,身披樹葉,手持枯草,正是嘗百草的神農氏藥王菩薩。

張仲堅向神像行了禮,尋塊乾燥之地坐下,望著檐頭雨水傾倒下來,宛似一張水簾,心想:“期限將至,看來薛神醫恐是難以尋到了。”

離家已有數月了,自從無意間在絕情谷底邂逅佳人,遂起求凰之意。

後知佳人身染重疾,自言與“閻王敵”薛神醫本是世交,此去贛州來回不過一月,到時必可邀其為佳人設法醫治。

豈料造化能人待得趕到贛州,神醫早已離家數日,於是一路尋來怎成想卻又撲了個空。

正思量間,神像後突然傳來一聲嘆息。

張仲堅一驚,急道:“誰?出來!”

卻見一人自神像後躍出,頭上帶個黑色套子,只將一雙眼睛露出,心中一動:“這人若不是與我相識,便是怕給我記了相貌。”

只聽蒙面人道:“小子交出來吧,看你父親面上老子饒你一命。”

張仲堅壓下怒火,道:“不知閣下何人?到底所為何物?”

蒙面人道:“我是何人,你不必多管。你只需把那樣事物交出便是。”

張仲堅道:“閣下既不肯自報姓名,又不說所要何物。只在這裡一味胡攪蠻纏,若是尋這殿內的什麼事物,我卻是不曾見過的。”

蒙面人粗聲道:“放屁。你說不曾見過,卻到哪裡去了?”

張仲堅道:“閣下憑甚么問這句話?”

蒙面人道:“天下之事,天下人管得。”

張仲堅冷笑一聲,並不答話。

蒙面人大聲道:“小子,你到底交不交出來?可莫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你不交出來,老子我只好動粗了。”

張仲堅刷的一聲拔出長劍,正待舉劍斜刺,忽感腳下一軟,坐倒在地。

蒙面人“嘻嘻”一笑,道:“小子,‘悲酥清風’的味道怎樣?”

張仲堅怒道:“你好卑鄙。”

蒙面人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哼哼,你還是老老實實地說了吧。”

張仲堅道:“我本就從未見過什麼東西,你又讓我去哪裡找給你。”

蒙面人喝道:“小子看來不用酷刑你是不會說了。”

話音方落揮劍向張仲堅手腕斬去。

張仲堅眼見劍到,自知手上無半分力氣,倘若伸劍相格,立時會給他將長劍擊飛,當下更不思索,提劍向他喉頭刺去,那本是個同歸於盡的招式,這一劍出招並不迅捷,但部位卻妙到巔毫。

蒙面人大吃一驚,萬不料這個軟倒在地的少年突然會使出這一招來,情急之下,著地打了個滾,直滾出丈許之外,才得避過,但已驚險萬分。

蒙面人大怒,挺劍向張仲堅直撲過去。

值此生死一線之際,張仲堅腦間異常清明,眼見蒙面人勢如猛虎般橫撲過來,早已看出他招式中的破綻,劍尖斜挑,一式“獨孤九劍”直指向他小腹。

蒙面人這般撲將過去,對方如不趨避,便須以兵刃擋架,因此自己小腹雖是空門,卻不必守御。

豈知張仲堅不避不格,只是劍尖斜指,候他自己將小腹撞到劍上去。

蒙面人身子躍起,雙足尚未著地,已然看到自己陷入險境,忙揮劍往張仲堅的長劍上斬去。

張仲堅早料到此著,右臂輕提,長劍提起了兩尺,劍尖一抬,指向蒙面人胸前。

蒙面人這一劍斬出,原盼與張仲堅長劍相交,便能借勢躍避,萬不料對方突然會在這要緊關頭轉劍上指,他一劍斬空,身子在半空中無可迴旋,口中哇哇大叫,便向張仲堅劍尖上直撞過去。

蒙面人縱身而起,伸手往張仲堅背心抓去,終於遲了一步,但聽得撲的一聲響,劍尖從那人肩胛一穿而過。

蒙面人一抓不中,拔劍已斬向張仲堅後頸。

按照劍理,張仲堅須得向後急躍,再乘機還招,但他身中“悲酥清風”,內息混亂,半分內勁也沒法運使,絕難後躍相避,無可奈何之中,長劍從那人肩頭抽出,便又使出“獨孤九劍”中的招式,反劍刺出,指向蒙面人的肚臍。

這一招似乎又是同歸於盡的拚命打法,但他的反手劍部位奇特,這一劍先刺入敵人肚臍,敵人的兵器才刺到他身上,相距雖不過瞬息之間,這中間畢竟有了先後之差。蒙面人眼見自己這一劍敵人已絕難擋架,哪知這少年隨手反劍,竟會刺向自己小腹,委實兇險之極,立即後退,吸一口氣,登時連環七劍,一劍快似一劍,如風如雷般攻上。

張仲堅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心中所想,只是如何破解敵招,端得是揮灑如意,與蒙面人片刻間便拆了七十餘招,兩人長劍始終沒有相碰,攻擊守御,全是精微奧妙之極的劍法。漸漸地張仲堅喘息沉重,顯然力氣不支,但劍上的神妙招數始終層出不窮,變幻無方。蒙面人每逢招數上無法抵擋,便以長劍硬砍硬劈,知道對方不會與自己鬥力而以劍擋劍,這么一來,便得解脫窘境。

張仲堅無力移動身子,勉強支撐,方能站立,失卻了許多可勝的良機,而初次應戰,便即遭逢大敵,不免心有怯意,劍法又不純熟,是以兩人酣斗良久,一時仍勝敗難分。

再拆三十餘招後,張仲堅發覺自己倘若隨手亂使一劍,對方往往難以抵擋,手忙腳亂;但如運使劍法,蒙面人卻乘勢反擊,將自己劍招破去。

突然間想到“無招破有招”,輕吁一口長氣,斜斜刺出一劍,這一劍不屬於任何招數,甚至也不是獨孤九劍中“破劍式”,出劍全然無力,但劍尖歪斜,連自己也不知指向何方。

蒙面人一呆,心想:“這是甚么招式?”一時不知如何拆解才好,只得舞劍護住了上盤。

張仲堅出劍原無定法,見對方護住上盤,劍尖輕顫,便刺向他腰間。蒙面人料不到他變招如此奇特,大驚之下,向後躍開三步。

張仲堅無力跟他縱躍,適才鬥了良久,雖然不動用半分真氣內息,但提劍劈刺,畢竟頗耗力氣,不由得左手撫胸,喘息不已。蒙面人見他並不追擊,如何肯就此罷手?

隨即縱上,刷刷刷刷四劍,向張仲堅胸、腹、腰、肩四處連刺。張仲堅手腕一抖,挺劍向他左眼刺去。

蒙面人驚叫一聲,又向後躍開了三步。

然後仰天一聲清嘯,斜行而前,長劍橫削直擊,迅捷無比,未到五六招,劍勢中已發出隱隱風聲。他出劍越來越快,風聲也是漸響。

這套“狂風快劍”,是蒙面人創製出來的得意劍法,劍招一劍快似一劍,所激起的風聲也越來越強。

“狂風快劍”果然威力奇大,劍鋒上所發出的一股勁氣漸漸擴展,張仲堅便似是百丈洪濤中的一葉小舟,狂風怒號,駭浪如山,一個又一個的滔天白浪向小舟撲去,小舟隨波上下,卻始終未被波濤所吞沒。

蒙面人攻得越急,張仲堅越領略到“獨孤九劍”所指的劍學精義,每斗一刻,便多了幾分體會。他以劍法上種種招數明白得越透徹,自信越強,當下並不急於求勝,只是凝神觀看對方劍招中的種種變化。

“狂風快劍”委實快極,一百零八招片刻間便已使完,蒙面人見始終奈何對方不得,心下焦躁,連聲怒喝,長劍斜劈直斫,猛攻過去,非要對方出劍擋架不可。

張仲堅眼見他勢如拚命,倒也有些膽怯,不敢再斗下去,長劍抖動,嗤嗤嗤嗤四聲輕響,蒙面人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上各已中劍,當的一聲,長劍落地。張仲堅手上無力,這四劍刺得甚輕。

蒙面人霎時間臉色一變,說道:“小子這是你逼我的,看我‘辟邪劍法’!”話音未落,旦見蒙面人手中一揚一枚鋼針向張仲堅當胸疾射過來,眼見是避無所避了。

第一章《武林軼事錄》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摘自《武林軼事錄》

“哎——”一聲痛苦的呻吟在這靜寂的午夜顯得分外刺耳。

急劇的喘息過後,張仲堅緩緩自床上坐起,借著清冷的月光回頭看了一眼斜躺在枕旁的一卷《武林軼事錄》。

“唉,原來不過是個夢而已。”

略帶失望的嘆了口氣,張仲堅隨手拿起了《武林軼事錄》,借著點點星光隱隱可以看到書的封面上正寫著“武林軼事錄”五個金漆大字,下書一行小字——月色下雖是無法看清,然則張仲堅知道這必然寫的是“百曉生著”。

百曉生,本姓白,是個專門以打探、傳播訊息為生的風媒。

據說他年少時頗有文采,然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卻總是名落孫山。

心灰意冷下想到少時仗劍江湖行的夢想,自言男兒何不帶吳鉤,遂起投筆之意,化名曉生投身於江湖中,可惜諸事不順,後來艱難困苦中遇到了風媒張濤(參見金尋者大大的《大唐行鏢》一書),在張濤的指點下漸漸對風媒這一職業產生了興趣,遂混跡於風媒之中,漸漸地因為他訊息靈通,行內人送給他一個“百曉生”的外號,人們多以“百曉生”這個外號來稱呼他,而他的本名也就不在為人所知了。

本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百曉生也不過是個張濤第二。

實則不然,數年後本來是默默無名的他,忽然聯合少林、全真等諸多江湖大派舉辦了“天下第一武道大會”,會上“全真教”的王重陽硬是憑著本門絕學“先天功”力挫四方武林群雄,穩穩坐上江湖武功第一這把寶座。

會後,百曉生更是借著“武道大會”這陣東風,創出了“江湖Top10風雲榜”,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接連又創出了“正道江湖百甲榜”,“江湖百邪榜”,“江湖諸事記”,“江湖Top10美圖”,“風雲江湖Top10英少圖”等諸多知名品牌。

時,江湖傳言,唐初武林名俠彭無望(參見金尋者大大的《大唐行鏢》一書)隨身利刃“戰神天兵”重現世間,其上記載了彭無望武功心法,江湖紛爭自此不息。

三年後,百曉生於江湖中悄然隱沒,而戰神天兵亦同時失蹤。聯繫二者同時隱沒一事,江湖遂有百曉生得戰神天兵之言起。

時光匆匆逝,歲月隨雲飛。

忽有傳言,無量山中有人見到過百年前百曉生的遺蹟,想到傳說中的戰神天兵,於是一時間江湖上風雲再起。

而後有人自無量山中發現《武林軼事錄》一書,知為百曉生所著。作為這可能載有尋覓戰神天兵的唯一線索,自是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不提。

在時任“少林寺”方丈的玄遠大師調停下,匯合了各方英豪,於華山召開“華山論壇”討論了有關《武林軼事錄》處理辦法,最後決定由在場的江湖諸派共同參詳其中內容,率先領悟者可得百曉生遺著。怎奈何“曉生遺著”文字隱晦,兼且枯澀乏味,在場諸豪鮮有能看上一炷香工夫軼事錄者。

惟有桃花島主黃藥師,白駝山主歐陽峰,大理國皇帝段智興,丐幫幫主洪七四人堅持看了三天三夜,終是耗盡心力昏倒過去。

時少林玄遠大師近前細查,發現三日三夜間書不過參詳了一頁而已。江湖眾豪傑聞聽此言,皆自言不及四人多以,自此將江湖上皆以四人為泰山北斗,尊稱他們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當此時,昔日武林第一人全真教王重陽尤在,江湖遂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說起。

於是《武林軼事錄》難解,集合江湖眾議後,在百曉生四代孫白居易大人稟明朝廷後,由白大人牽頭,匯合少林、全真、武當等諸多江湖大派發表了“華山宣言”。

宣言指出:當今武林是一個穩定和諧的江湖,和平發展是當今江湖的主流。

為貫徹朝廷和平、穩定、發展的指示,我們三晝夜來不斷的就《武林軼事錄》這一問題進行了緊急而友好的協商。

在會議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好同志,如黃藥師、歐陽峰、段智興、洪七等。他們為了我們尋覓戰神天兵耗盡心血,鞠躬盡瘁……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路線是曲折的。

在協商過程中雖然我們僅僅參詳了一頁軼事錄,但是我們要堅信這今天看起來的一小步,在將來所展現將會是一大步。

他提供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就在於,它指引給我們一條解決曉生遺著的康莊大道……

而後江湖上忽然出現了大量的《武林軼事錄》的印刷本,據說只要參詳透了《武林軼事錄》,找到其中蘊藏的戰神天兵的關鍵所在就可以得到重寶。

漸漸的有傳言,《武林軼事錄》中藏有一個秘密,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獲得找到藏有戰神天兵的秘窟,其中不僅有神器戰神天兵,還有價值連城的珍寶、古玩。更難能可貴的是窟內還藏有不少古籍秘本,據說廣成子手著的《長生決》,姜尚親書的《太公兵法》,華佗的《青囊經》等等。

於是無論官吏、百姓,不論正邪兩道,大都相信只要參透隱秘,自然可以滿足自己平生的最大嗜好。

不少書館因此大肆翻印《武林軼事錄》,一時間洛陽紙貴。其中白氏書行憑著自己是百曉生一脈,《武林軼事錄》號稱嫡傳正宗。

而同文館仗著自己成本低廉,大肆傾銷。

一時間,書市上各家書館自是相鬥不止,真箇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張仲堅趁著月色翻看了一眼《武林軼事錄》,這本正是“同文館版”的,字型以時下“幽體”為主(參看黃初大大的《安祿山新史》)。

“同文館所刊印的書籍多以文字為主,要說這文章中的插圖較白氏印製的舊稍有不足了。聽聞白氏書行的《武林軼事錄》儘是依照原本所印,或許和這同文版的相比有什麼區別也說不準。也罷明日我自往城東白氏書行去尋它一本,料來兩相比較之下,有什麼新發現也說不定。”

第二章白氏增值計畫

“歡迎您購買由白氏書行刊印的《武林軼事錄》,為感謝您的惠顧,本書行特推出白氏增值計畫。詳情請見店堂公告。”——選自“白氏書行”公告

白氏書行門前豎著一塊公告牌,時正當午,只有兩人立在牌前。其中一人身長五尺七寸,因是長年日曬的緣故皮膚黝黑,身穿一件藍色勁裝,卻正是前來買書的張仲堅。

“我實在是太偉大了!昨天才想到要買本白氏書行的《武林軼事錄》,沒想到今天來買就遇到白氏書行搞促銷。難道說白居易那個老傢伙知道我要來買所以特地為我準備的嗎?哈!哈!哈!哈!哈!”想到得意處,正看著書行公告的張仲堅不由笑出聲來。

“兄台,這份公告有什麼好笑的嗎?”站在張仲堅身旁正和他一同在看公告的路人甲好奇地問道。

“呵呵,我只是想到昨晚我才想要來買本《武林軼事錄》,今天白氏書行就推出了個‘白氏增值計畫’感到高興而已,怎么你有什麼問題嗎?”張仲堅臉色一變問道。

路人甲搖搖手,“沒什麼。”緊接著用只有自己才能聽見的聲音低聲罵道:“原來是個瘋子。”緩步走開。

最後又看了一眼店前的公告牌,張仲堅一頭向書行內扎去。

時近正午,書行內只有一個夥計在店內值班。

看到有客進到店中這夥計直向張仲堅迎來,“這位爺,不知您來到敝書行有何貴幹啊?”

“廢話,到了書行不是為了買書難道還是來吃飯的不成。”張仲堅雙眉一橫道。

夥計見狀,恭敬地問道:“不知爺想要買哪本書?”

張仲堅指了指店外,問道:“我進來前看到咱們店的公告牌上寫著什麼‘白氏增值計畫’,這是怎么一回事?”

夥計聽到張仲堅提起“白氏增值計畫”,回道:“這個‘白氏增值計畫’乃是我們東家,為了答謝諸位新老客戶的厚愛,趁著現在《武林軼事錄》正火的時候特別推出的一項增值服務。”

“噢,此話怎講?”

夥計轉身走到櫃檯旁邊,自台上取下一頁海報,隨即走到張仲堅跟前,道:“這位爺你來看,這是我書行有關‘白氏增值計畫’的資料,您請看。”

原來在這薄紙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一份有關‘白氏增值計畫’的通告。

“昔日我祖上白公曉生首創‘武道大會’命噪江湖,藉此機會接連又創出了‘正道江湖百甲榜’,‘江湖百邪榜’,‘江湖諸事記’,‘江湖Top10美圖’,‘風雲江湖Top10英少圖’以蔭子孫。

而後借先祖樂天公手,再傳遺著《武林軼事錄》於世人,時至今日亦有百載。

唯今日不敢獨得先祖遺惠,是以有眾家書行今時同印《武林軼事錄》之舉。

然家主思慮良久,仍以為近日所為不足以彰吾家使天下盡知《武林軼事錄》之決心,故特設‘白氏增值計畫’(暫行)餘下:

一、本計畫為白氏書行所特設,專為與我書行購買《武林軼事錄》諸君所立,是為購我行所印《武林軼事錄》者專享之利。

二、凡購我行所印《武林軼事錄》者,可得‘白氏通卡’一張(可使用一年)。

三、凡購我行所印《武林軼事錄》者,復於我行購買其餘諸般書籍時,憑本人‘白氏通卡’可在當時諸般優惠基礎上再享受獲得我行奉送的該書籍書價金額兩成的權益。

四、凡購我行所印《武林軼事錄》者,憑‘白氏通卡’可享受及時獲得最新《武林軼事錄》研究成果之權益。

五、‘白氏增值計畫’有我行提出,其解釋權在我行,我行有權在其嚴重侵害我行利益時,自行修改。

白氏書行

丁卯年臘月十八”

張仲堅粗掃了一眼海報,接著朝著夥計又搖了搖海報方道:“這個暫行,是什麼意思啊?”

“回爺的話,這‘白氏增值計畫’可以說是我行開天下書行之先河所創,真箇是摸著石頭過河,要說它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您說就單是為了您這一個客戶,我們不也得千小心,萬擔心這不是,所以若是出了什麼紕漏,我們也好即時改正不是。”夥計回道。

張仲堅略一思量,接著問道:“那現在這《武林軼事錄》多少價錢?”

夥計答道:“您算是趕巧了,今天東家說了,今日‘白氏增值計畫’初行,但凡買書者皆按半價售之,不過只可購買一本。”

張仲堅一聽半價售書,大喜,急切道:“書價幾何?”

夥計回道:“僅需紋銀三兩。”

“什麼,紋銀三兩。”張仲堅驚道。

“不錯,正是三兩。”

須知,此時物價,因這太平盛世,即是低廉。況且斯時,銅賤銀貴,往往一戶中等人家,一月家用也不過一兩銀子而已,而此時一本白氏書行版的《武林軼事錄》卻賣到了三兩紋銀,足抵中等人家三月花銷,也就無怪乎張仲堅驚訝莫名了。

張仲堅疑道:“我家中有本同文館版的《武林軼事錄》,買時卻也不過花了三錢銀子,如何到了你這裡卻要三兩呢?”

夥計自櫃檯內拿出一本《武林軼事錄》說道:“我的爺你且看,這本《武林軼事錄》封面上藍底金字,背面還印有咱白氏書行所特有的防偽標誌。”

一邊詳細描述著《武林軼事錄》外形,一邊將書頁輕輕掀開,夥計接著說道:“你再看,這書里內容卻和同文館的一樣嗎,咱們書行里的還特別提供了當今諸位白學博士(一種專以《武林軼事錄》為研究對象的學者,類似於《紅樓夢》的研究者)的諸多研究論斷,不算我行給您提供的後續服務,您說光這些值不值三兩銀子呢?”

張仲堅自夥計手裡接過《武林軼事錄》,仔細翻看了一下,想了想道:“倘是真像你說的還有後續服務,那倒也值得,不過你又如何保證呢?”

夥計自豪的道:“我們書行是百年老字號,首先這百年誠信,我們東家時斷不會砸在自己手裡您說呢?”

“嗯,有理。”

“再者說啦,這不還有契約為證嗎?只要你買了我行的《武林軼事錄》,就可簽訂這份契約,若是我行違約,到時必受重罰。”

聽到這裡,張仲堅於是下定決心就要買這白氏《武林軼事錄》了,正在這時忽聽有人一聲大喊:

“賢弟且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