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歌劇]

《江姐》[歌劇]
《江姐》[歌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姐,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初期因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和“黨史小說”《紅岩》的相繼出版,而成為當代中國公眾家喻戶曉的革命烈士。把小說中以及後來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等文藝作品中的江姐都看成是歷史上真實的江姐。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江姐》《江姐》
歌劇《江姐》1964年由空政文工團改編上演,沿著中國革命的歷史足跡,演繹傳唱至今的革命歌曲,經典歌劇《江姐》將以優美跌宕的旋律唱段、飽含深情的歌聲、氣勢恢宏的現場交響樂、生動逼真的舞美道具,創造出極具震撼的藝術視聽效果,譜寫“中國歌劇史上最經典的革命浪漫主義英雄史詩”。在《紅梅贊》《繡紅旗》等經典唱段的完美演繹中,我們將感受到紅岩群英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感受到他們為追求人類解放和自由而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感受到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和偉大人格!

簡介

《江姐》《江姐》

《江姐》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將《紅岩》中有關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劇舞台,這就是歌劇《江姐》。此劇由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全劇以四川民歌的音樂為主要素材,廣泛吸取川劇婺劇越劇、杭灘、洋琴四川清音京劇等音樂與會和手法進行創作,既有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又有優美流暢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畫了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劇中的著名唱段《紅梅贊》、《革命到底志如鋼》、《繡紅旗》等,琅琅上口,過耳不忘,至今仍在民眾中廣為傳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後,立即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197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根據舞台演出本拍攝了同名故事片。

故事內容

江姐江姐

1948年春,中國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戰略反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重慶,已是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我地下黨員江姐帶著省委的重要指示,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離別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
在途中,她突然聽到丈夫——華瑩山縱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訊息,抑制住內心的悲痛,毅然直上華瑩山,見到了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率領游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鬥爭。國民黨反動派四處通緝江姐。江姐在民眾的掩護下,和同志們一道又一次攔住敵人的軍車,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里,面對特務頭子沈養齋的威逼利誘,面對敵人的各種酷刑,江姐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痛斥敵人的罪行,表現出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精神。重慶解放前夕,敵人在逃跑前,策劃屠殺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的陰謀。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為配合我軍勝利進軍,江姐在集中營組織和領導越獄鬥爭。在這生死的緊急關頭,敵人要提前殺害江姐。為了不暴露越獄計畫,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
山城解放了,五星紅旗在新中國的上空飄揚,它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創作根源

《江姐》《江姐》

空政歌舞團劇作家、詞作家閻肅創作歌劇《江姐》多少有些偶然。1962年,閻肅寫了一個劇本《劉四姐》,得到領導的表揚,民眾的讚許,連同音樂創作,得了300元稿費,便和同事們來到北京東來順吃涮羊肉。席間,一位朋友打趣說:“今天咱們吃了《劉四姐》,咱們可不能白吃這涮羊肉!應該再搞一個歌劇。是啊,不搞創作也對不起放羊的呀!對,再搞個劉四姐之類的戲!”你一言我一語談論得很起勁,閻肅猛然一醒:“我剛看過《紅岩》,裡面有個江姐,排出來是一齣好戲!我正在琢磨……”
說乾就乾,閻肅很快就開始了歌劇《江姐》的創作。
閻肅個人經歷很豐富,生活素材也很多,對創作《江姐》提供了很大幫助。早年他曾隨家逃往重慶,長期生活在四川並參加過學生運動,四川的鄉土風情、國民黨的殘暴統治、地下黨員的英勇鬥爭對他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解放後他又在農村參加土改和清匪反霸,歌樂山渣滓洞都多次去過,對中美合作所更是憤恨之極。閻肅帶著小說《紅岩》,利用他的探親假,18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稿。“幾度墨汁乾,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夢裡登紅岩”就是閻肅創作歌劇《江姐》的真實寫照。在空政領導的支持下,閻肅懷揣劇本,和編導人員幾下四川,多次採訪小說《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並與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親屬和戰友座談。經數十稿修改,形成了七場大型歌劇《江姐》的劇本。
《江姐》的音樂創作是由羊鳴、姜春陽、金砂負責完成的。他們三人最初加班加點完成的音樂作品,拿到大會上討論,大家不滿意,認為既不像川劇也不像民歌,全部否定。經過反思後,羊鳴意識到:《江姐》的故事固然發生在四川,但此事件是全國性的,影響波及很廣,中國音樂格調豐富多彩,各地都有其特點,要想使《江姐》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要搞好《江姐》的音樂創作,必須到各地採訪學習,向地方戲學習,向民間學習……幾位作曲家東奔西走,嘔心瀝血,先後到達浙江上海河北等地,並三次入川,學習了河北梆子、川劇、越劇、評劇、民歌等藝術形式,充實創作思路。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注意把民族風格、民族語言的抑揚頓挫和表現鄉土風情的韻律結合起來,融合自己的音樂素養,多次推敲、反覆琢磨,不厭其煩地修改,最終圓滿完成了《江姐》的音樂創作任務。

成功首演

《江姐》首先是在空軍內部演出的,並得到了領導機關和部隊的讚揚,這也促使公演的展開,當時團長、政委都不在家,閻肅在主持團里的工作。空政王靜敏副主任沉思了片刻說:“你能保證主題歌流行全國嗎?”保證主題歌流行全國?這個問題怎么回答呀?要說“不能保證”,公演還能請示下來嗎?要說“能保證?”萬一失敗……猶豫了片刻,覺得這么好的歌劇,如此動聽的音樂,確實為數不多。想到這裡,堅定回答:“能保證,要是主題歌流行不了全國,撤我的職!”1964年9月4日,歌劇《江姐》在北京兒童劇場首次公演,一時觀者如潮,第一天就座無虛席。

全國公演

《江姐》《江姐》

毛主席觀看《江姐》時非常入戲,全神貫注。江青不時地在他耳邊說些什麼,毛主席無動於衷,看到警察局長和蔣對章那場戲高興得開懷大笑,看到江姐被捕犧牲時,又非常動情地說:“江姐那么好的一個同志,為什麼讓她死了呢?實際上是我們勝利了嘛!”演出結束後,他在接見演職人員時說:“你們的歌劇打響了,可以走遍全國嘛。”他同時也指出:歌劇結尾的時候,解放大軍開始入川了,所以,是不是不要讓江姐就義。主席的浪漫主義情懷讓他覺得美好的事物不應該被毀滅。但是,要改的話,可能全劇結束時,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會有所欠缺。劇組左右為難,因國務活動未能觀看首演的劉少奇後來看了演出,大家徵求他對結尾處理的意見,他沉吟著說了一句話:“革命悲劇,壯麗感人。”歌劇的結尾也就未做改動。
毛主席觀看歌劇《江姐》的訊息旋即在全國各大報紙發表。發表訊息的同時,各大報紙在頭版頭條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和我們合影的大照片。團里把這些照片洗印了很多張,分發給了團里的同志。同志們非常珍惜,我們知道《江姐》是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看過的為數不多的一部歌劇。眾所周知,那場演出的3天后,發生了兩件大事: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蘇聯赫魯雪夫下台。伴隨著兩條震驚世界的訊息,《江姐》在北京連續演出26場,場場爆滿,各報記者和觀眾紛紛撰稿讚揚。不僅如此,越劇、崑曲等其他劇種的文藝團體也紛紛改編劇本,上演越劇版、崑曲版的《江姐》。公演不久,歌劇《江姐》就開始走出北京,在南京、上海公演,同樣引起轟動,1964年11月至1965年2月,《江姐》在南京,上海連演三個月場場爆滿,很多觀眾都是站著看的。為了買一張票,觀眾有時冒著大雨排隊,大家爭先恐後,竟然把劇場門窗玻璃都搞碎了,劇場經理以此為由要求我們加演了很多場,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我們當然是盡力而為,上海一度還流行起江姐的髮式和服裝。在深圳公演時,也震動了香港,香港居民紛紛過境專門來看《江姐》,看後還要求面見演員,獻花、簽名、送紀念品,他們還買了很多《江姐》劇情的材料打算回去送給親朋好友。《江姐》熱逐漸傳遞到全國各地,《紅梅贊》的歌聲響徹大江南北,用“紅梅香飄千里外,《江姐》牽動萬家心”來形容《江姐》公演的影響再恰當不過了。

力推精品

《江姐》《江姐》

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毛主席和周總理觀看演出,對空政文工團的同志們鼓舞極大。但是,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決心把《江姐》排演得更好,做到聽讚美更能聽批評建議,重演出更重修改提高。
《江姐》公演之後,我們文工團領導特地組織了一個十幾人的簡報組,採取不同方式,聽取各種不同反映。演出時,他們分散在觀眾席里,聽取觀眾反映;散場時,他們夾在人流里,同觀眾一道往外走,聽議論,有時甚至與觀眾一起上公共汽車,跟到家門口。每次演出散場後,劇組演職人員都連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觀眾意見,然後逐條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劉亞樓特別規定,這要成為以後演出中的一條制度,長期堅持。空政文工團對《江姐》演出中的批評意見,努力做到事不過夜,認真修改,不斷提高。
《江姐》的劇本出來以後,劉亞樓一再強調文章不厭千回改,藝術就是要精益求精。例如,第一場蘭洪順有兩句唱詞:“粉身碎骨不退後,誓把敵人全殺光。”劉亞樓司令員指出,“不要‘全殺光’,全殺光不好,要改成‘消滅光’。”文工團按此,在唱詞上改為:“粉身碎骨不退後,誓把敵人消滅光。”劉亞樓留蘇期間,看過《天鵝湖》《卡門》等名劇,對西洋歌劇的套路頗為了解,也懂得民族唱法,所以他在《江姐》排練中提出了不少意見,非常有見地,而且經常能說到點子上。對此,劇組人員都服他。
《江姐》的修改不知有多少次了,連閻肅都認為差不多可以了,可有一天,劉亞樓對他說,人家歌劇都有主題歌,《江姐》也要想辦法寫一個主題歌加進去。按照劉亞樓的意見,閻肅寫了一段歌詞:“行船長江上,哪怕風和浪……”劉亞樓看後不滿意,認為這不太適合江姐這個人物角色,劇組上下也都跟著搖頭。閻肅寫了數稿,都未能通過。苦思冥想之後,他從衣兜里掏出一頁稿紙,向司令員報告:上海音樂學院有位教授叫我寫個關於梅花的歌詞,我取名叫《紅梅贊》,離《江姐》怕是遠了點,您看能不能當主題歌?劉亞樓要閻肅念來聽聽,閻肅便抑揚頓挫地吟誦起來:“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聽完,劉亞樓當即定下了《紅梅贊》這首主題歌。
羅瑞卿副總理看了《江姐》之後,對《繡紅旗》唱詞提出修改意見:“熱淚隨著針線走,說不出是悲還是喜?”改為:“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喜。”創作組同志對這句歌詞做了修改。改後,在歌詞方面不但押韻上口,而且是更顯文采。《江姐》的編劇閻肅對此都直叫絕。文工團政委曾主張去掉繡紅旗一場,說悲悲切切,沒什麼意思。閻肅堅持,支持閻肅,最後還是保留了繡紅旗一場,至今繡紅旗一場還在傳唱。

《江姐》的成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劇本在反覆修改不斷打磨中日趨完美,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

精彩曲目

《江姐》《江姐》

01、拔開雲霧見太陽
02、巴山蜀水要解放
03、紅梅贊
04、特丹花搭彩門迎你還鄉
05、漫山野草斬不盡
06、青松林內紅旗揚
07、革命到底去如鋼
08、男兒有淚不輕流
09、幹革命後繼有人
10、相對無言難開口
11、踏著先烈足跡向前走
12、我們人窮志不窮
13、共產黨里能人多
14、眼前形勢多險惡
15、人世間有幾番明月清風
16、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
17、孩子啊,快接過紅旗打天下
18、鄉紅旗
19、五洲人民齊歡笑
20、紅梅贊

新版三大看點

《江姐》《江姐》

看點之一:紅色經典人生教材

第五代《江姐》契合了現代人對崇高精神新的呼喚與渴求,既弘揚了革命先烈的光輝理想,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既是一部紅色經典,又是一部人生教材。
《江姐》緊緊把握時代特徵,針對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通過飽含深情地回顧歷史、濃墨重彩地謳歌英雄,藝術而形象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由於歌劇《江姐》所述的歷史故事距今天的年輕觀眾較遠,為強化舞台演出效果,彰顯先烈犧牲奉獻的精神,導演組在保持原劇精髓和風貌的基礎上,對人物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刪減了數千字時代烙印偏重的對白,大膽突破了塑造英雄人物的傳統套路,還原了一個個具有豐富情感和堅貞氣節的英雄形象,增強了對革命者內心世界的藝術表現和挖掘。這樣,劇作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藝術享受,更多的是在精神內涵上的強烈觸動和深刻思考。

看點之二:豪華陣容新人演繹

嶄新的演員陣容,賦予《江姐》以耀眼的青春光彩:第五代《江姐》是一部青春版的《江姐》,主角大都是在近年各類大賽上取得驕人戰績的歌壇新秀。強大的陣容,讓新版《江姐》分外耀眼。
扮演江姐的王莉伊泓遠哈輝,都曾在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上取得過驕人的成績;扮演特務頭子沈養齋的是男高音歌唱家孫偉國;扮演藍洪順的梁召今、扮演華為的劉和剛,也是央視青歌賽中的冠軍;扮演甫志高的陳小濤、扮演雙槍老太婆的鄭莉均為一級演員。詞作家閻肅評價道:“他們的演唱能力,尤其是對作品的感悟與駕馭能力,是歷屆《江姐》中最強的。”

看點之三:氣勢恢宏視聽美妙

為了使歌劇《江姐》成為一部現代意味濃厚的大型民族歌劇,主創人員“量體裁衣”,調動一切藝術資源以及前沿藝術手段,對樂隊、合唱、舞美、燈光音響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設計與安排。
在舞美設計師戴延年的精心打造下,新版歌劇《江姐》營造出了一個符合這部戲的、多層次的、運動的立體空間。震撼人心的光影幻境,構造出任由觀眾想像馳騁的變幻時空。主創人員還專門聘請80多人的管弦樂隊,承擔伴奏任務,從而增加了音樂厚度。

欣賞要點

重點

前面分析過應當抓住英雄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進行剖析,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難點

難友給江姐的慰問信,含義深刻,應當引導學生理會其內涵;江姐的回信雖然沒有全文披露,但僅節選的幾句也應了解其內涵。

江姐原型介紹

《江姐》《江姐》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煒,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
1944年夏,經組織安排入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參加領導重慶學生抗暴運動,並為市委機關報《挺進報》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內戰,反飢餓、反壓迫”的學生運動高潮中,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隨彭詠梧到下川東開展武裝鬥爭,擔任下川東地區地工委和川東臨委的聯絡員。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姐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947年,彭詠梧任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領導武裝鬥爭。江姐以川東臨委及下川東地委聯絡員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爭最前線。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說:“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甚至竹籤釘進十指。特務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她關懷難友,參與領導獄中鬥爭,被親切地稱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歌樂山電台嵐埡,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江姐在臨死前還寫下了一封託孤遺書,是寫給安弟(江姐的表弟譚竹安)當時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籤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寫下這封遺書,“信里滿載著江姐作為一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而這封遺書現在保存在重慶三峽博物館。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犧牲58周年這天,這封人稱“紅色遺書”的文物終於向世人寫開塵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說道:“我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雲兒(指江竹筠、彭詠梧兩烈士的孩子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不同時期“江姐”的扮演資料

《江姐》《江姐》

鄭惠榮

鄭惠榮在扮演了第一代江姐後,於60年代離開空政歌舞團,到北京自來水公司作了一名普通的女工。她們5個人中的萬馥香如今已不在人世,蔣祖繢也移居海外。
《江姐》《江姐》

孫少蘭

是第二代江姐的扮演者,她清晰地記得,1978年,停演了13年的歌劇《江姐》又要重排,由於當年扮演江姐的演員都相繼離開了空政歌劇團,團里開始重新到各大軍區去物色江姐人選,當時年僅20歲的孫少蘭被幸運地選中。為了演好江姐,她除了反覆閱讀小說《紅岩》外,還到重慶渣滓洞去體驗生活。她說:“感觸最深的,就是在這么大好的年華被關在這么個失去自由的地方,但是江姐又要為自己的崇高理想、為自己追求這個理想能堅定地在那兒跟敵人作鬥爭,我覺得她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作為第二代江姐,孫少蘭把江姐演得出神入化,在當時受到了異常熱烈的歡迎。
《江姐》《江姐》

萬山紅

萬山紅飾演了第三代江姐。面對媒體的採訪,萬山紅十分動情,她說,作為深入人心的女英雄,江姐這個形象要演好並不容易,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滑入革命題材“類型化”創作的誤區,要塑造一個觀眾可以認同的、有血有肉,既有理想又有柔情的偉大女性形象。為此,萬山紅在保留原有音樂的前提下,對部分台詞作出修改,力求“少喊一些口號,多一點女性的溫柔”,刻畫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江姐。
《江姐》《江姐》
鐵金飾演了第四代江姐,十分幸運,她1985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1991年進入空政歌舞團不久,就趕上了復排《江姐》。經過激烈的競選,她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演唱和對角色的準確把握,成為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這也是她渴望已久並傾注全部心血塑造的角色。

王莉

飾演了第四代江姐,為了在思想、氣質上靠近江姐,達到與角色的神似,王莉蒐集了各種江姐版本,反覆揣摩,不斷練唱。她白天排練,晚上犧牲休息時間回宿舍繼續學習。王莉還隨劇組專門去了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考察學習。

丁柳元

丁柳元,作為新一代電視劇版“江姐”,她的身上具備了詮釋這一革命女英雄的所有氣質。作為軍旅演員,丁柳元沉穩、內斂的軍人氣質與角色非常契合。出演過《敵後武工隊》《親兄熱弟》《繼母后媽》《想愛都難》等多部熱播劇,曾與斯琴高娃、奚美娟、張國立、孫紅雷、吳若甫等多位國內一線實力派演員合作,丁柳元的演技毋庸置疑。她的精湛演技更是奠定了相當人數的觀眾基礎,近幾年來由她主演的多部電視劇均在各電視台創下了頗高收視率,她也一度被稱為新一代“收視女王”。

民族歌劇版

《江姐》《江姐》

大型民族歌劇《江姐》是當今中國的紅色經典,藉助著國家大劇院落成慶典的契機,空政文工團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五次復排。今年國慶節期間,該劇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首都舞台。
經典歌劇《江姐》可謂我國本土歌劇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第五代《江姐》主創人員瞄準時代進步和藝術發展的前沿,努力使之成為一部契合了現代人對崇高精神新的呼喚與渴求的新版《江姐》,一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嶄新理念的新版《江姐》,一部凸顯民族精神的新版《江姐》。
與此同時,年輕、專業的陣容,讓歌劇《江姐》更加生動。此次《江姐》的復排,扮演江姐的王莉、伊泓遠和哈輝,都曾在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取得過驕人的成績;扮演特務頭子沈養齋的男高音歌唱家孫偉國,曾經在多部歌劇中飾演主角;扮演藍洪順的梁召今,曾在央視大獎賽中獲金獎;扮演華為的劉和剛,是2006年全國青歌賽上的冠軍;扮演甫志高的陳小濤、扮演雙槍老太婆的鄭莉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扮演警察局長的趙廣武、田毅,扮演孫明霞的嚴噹噹、曲丹,扮演楊二嫂的劉文欣、畢玉凝,扮演小華的蔣卉、李美怡等,也都曾在全國全軍的比賽中多次獲獎。
眾所周知,國家大劇院擁有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設施,主創人員“量體裁衣”,充分利用國家大劇院的先進設備,最大限度挖掘劇院的舞台功能,調動一切藝術資源以及前沿藝術手段,對樂隊、合唱、舞美、燈光、音響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安排與設計,為觀眾準備了一份能夠深化、強化和拓展這部紅色經典劇作主題的視聽盛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