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火》

《永恆之火》

奧運官方電影是由國際奧委會委託相應的奧組委製作,記錄本屆奧運會賽事及相關活動的電影。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第22部官方電影,也是第一部由中國人拍攝製作的奧運官方電影。

基本信息

劇情

《永恆之火》的故事以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參與的賽事為主線。《永恆之火》的故事以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參與的賽事為主線。

百米賽躁道如戰場,長江據後浪推前浪,橫空出世博爾特,落寞而歸鮑威爾,英雄相爭乎?相惜乎?四脖年前的一鳴艷驚人,他被捧上神壇,四年後轉身離去的背影震驚了十三億國人,在退賽前的五分鐘裡,劉翔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格布雷西拉西耶,衣索比亞的國寶,世界馬拉松的傳奇,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在北京放棄馬拉松,而向萬米發起挑戰?即使是在激情飛揚的運動場上,伊朗首位奧運會跆拳道女運動員薩拉,也只能把自己包裹在厚重嚴實的黑頭巾里。她將如何創造歷史?

德國,一個曾被母親遺棄的窮困的波蘭少年,如何在皮划艇運動中走出童年的陰影,消除身份的迷茫,被主流社會接納?

美國,跆拳道明星家庭洛佩茲,全家總動員、兄妹齊上陣,最沒有懸念的金牌卻旁落他人。是意外失手?還是判罰不公?

背景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紀錄片,除了記錄那些早已銘刻在觀眾心中的精彩賽事外,《永恆之火》還做了縱向的延伸,挖掘英雄背後的故事以贏得觀眾的心。

《永恆之火》以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鮑威爾參與的100米、200米賽事作為主線,闡述了賽場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前世界冠軍鮑威爾落寞而歸時,橫空出世的博爾特肆無忌憚地以熱舞和鬼臉慶祝自己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並沒有突出鮑威爾的落寞,而是轉而描寫博爾特出賽前的宿舍生活。他不羈的表情和好動的脾性讓人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大男孩而不是驕傲的冠軍,輸贏之間的對比弱化了,影片的溫情色彩則大大增加。

劉翔的因傷退賽是北京奧運留在國人心中的一大遺憾,此次在影片中也有著重描寫。當年,他一鳴驚人,4年後他轉身離去的身影則震驚了所有觀眾。劉翔出現的5分鐘,眉頭一直緊鎖,他的落寞和賽場上觀眾的失落被真實地記錄下來,至今仍令人感同身受。此外,曾被母親遺棄的波蘭少年托馬斯,如何靠皮划艇運動走出童年的陰影;跆拳道明星洛佩茲意外失落金牌的內幕;衣索比亞國寶海利放棄馬拉松比賽卻丟失了一萬米賽的金牌……每一個賽場上的英雄,背後都有自己的笑與淚,影片正是抓住了這些背後的故事而顯得更加真實和豐滿。

更名

北京奧運官方電影由之前的《北京奧運會》更名為《永恆之火》,寓意有兩方面:一是自從奧運之火在鳥巢火炬塔激情點燃,在鳥巢經過歷時16天的熊熊燃燒後,再到由貝克·漢姆用一腳足球象徵性的傳到倫敦,現實中奧運之火就生生不息的傳遞下去了;二是指由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後,中國人民向世界傳遞出去的友誼之火、奧林匹克精神之火也將永遠傳遞下去。

製作團隊

《永恆之火》的整個製作團隊,包括分組導演、攝影師和製片將近100人,除了來自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學院的優秀創作人員之外,還有來自美國、德國、新加坡、瑞典、伊朗等國的工作人員,是真正的國際製作班底。從拍攝規模上,該片首次橫跨了五大洲,涉及的國家包括美國、德國、瑞士、瑞典、衣索比亞、希臘、巴西、伊朗、牙買加等近10個國家。如此龐大的跨國班底和大規模的跨國拍攝,在奧運官方電影史上還屬首次。

影片的拍攝從2008年3月雅典採集奧運聖火開始一直延續到8月底奧運會閉幕,總計6個月。同步拍攝了全球運動員的生存狀態以及對北京奧運會的準備,突破了以往奧運官方電影單純對賽事本身的記錄,從賽場賽事和幕後保障這兩個賽場上豐富了影片內容。最後積累的素材長達400小時,預計成片長度在兩個小時左右,“其實之前的奧運官方電影一般都有三個小時,我們這次基本上是力求精華。”顧筠說。同時,本部奧運官方電影採取了膠片和高清結合的方法拍攝,預計膠片素材占到全部素材的70%以上。

幕後製作

北京奧運官方電影《永恆之火》新聞發布會北京奧運官方電影《永恆之火》新聞發布會

顛覆以往奧運官方電影角度
顧筠此前拍攝過紀錄中國人民籌備奧運七年曆程的紀錄片《築夢2008》,對奧運有很深的情意結,談及《永恆之火》的創意,她介紹說:“該片首次深入了南北美洲歐洲非洲、中東等6個國家進行紀實調查拍攝,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的歷史上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的調研和拍攝。我們也顛覆了以往官方以真實角度反映賽事的風格,從多方面解讀奧運。”
以四個層次闡釋奧運精神
影片以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鮑威爾參與的100米、200米、4×100米賽事為主線,通過四個不同的層次:賽事中的輸和贏;人們對輸贏的認識;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上表現出來的挑戰自我和極限的技藝;以及運動員重在體驗、合作和參與的態度,闡釋了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顧筠還提到,影片獨創性地以火炬圖形為結構,不僅是在電影語言上的創新,也是為了更準確地表達影片“永恆之火”的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參與了27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及第33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並分別獲得奧林匹克精神獎、絕對佳作獎,及特別大獎。國內的首映則定在今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舉辦兩周年之際,隨後影片將於8月15日開始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影片場面

重現經典與“經典的誕生”

除了賽場上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比賽瞬間,影片還重現了聖火傳遞和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等經典大場面。在這些恢宏壯觀的經典背後,凝聚的是許多人無法想像的執著與付出。

影片採用時空交錯結構,在展示開幕式場面的同時,穿插進幕後創作團隊的故事,讓觀眾的感覺一下子豐富了許多。在全世界人民為綻放在空中的29個煙火腳印陶醉時,幾千個擔任漢字表演的演員正在特製的匣子裡汗流浹背地排練;當所有人為展開在鳥巢的那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驚嘆時,張藝謀導演在辦公室被項目專家們“圍攻”。在張藝謀頂住“囉嗦、牽強”的指責後,2008人一起擊缶的宏大場面得以定格在人們心中……

此外,聖火傳遞的過程和各國運動員入場情景也在影片中著重呈現。從雅典採集聖火開始,到世界各地狂歡般的傳遞,再到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朗瑪,最後聖火由體操名將李寧送上鳥巢的聖火台。李寧緩慢而有力的腳步,仿佛濃縮了中國申奧的艱難歷程,而最後的成功點燃則重疊了申奧成功和盛宴開始的狂歡。

幕後花絮

《永恆之火》海報《永恆之火》海報

揭幕幕後故事 見證英雄誕生
奧運官方電影最大的看點莫過於對奧運會幕後故事的捕捉,因為有奧委會的特許,導演顧筠可以拍攝到許多不為人知的素材。比如橫空出世的博爾特,落寞而歸的鮑威爾之間有怎樣的競爭與糾葛?退賽前的五分鐘裡,劉翔到底經歷了什麼?格布雷西拉西耶為什麼會放棄自己的強項馬拉松?伊朗首位參加奧運會的跆拳道女運動員薩拉經歷了怎樣的困難才得以踏上北京的賽場?這些奧運幕後故事都將一一在影片中揭曉。

“深入人物內心,見證英雄誕生”也是該片一大看點。比如說博爾特,顧筠和她的團隊在2008年3月拍攝他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普通的運動員,他對北京奧運會的期待僅僅是取得前3名。但5個月之後,當他一舉成為創記錄的牙買加飛人,影片那些記錄無疑成為一個見證英雄誕生過程的珍貴歷史見證。

顧筠說,通過《北京奧運會》我們記錄了奧運會突破文化的阻隔和語言的障礙,將全球的運動員相聚在同一賽場上,影片不僅展示了這種恢宏,更在後期的剪輯過程當中,通過對400多個小時的素材進行深入思考和重構,實現了對人物命運的變遷和細節捕捉,讀解了全球運動員對奧運會不同的理解和態度。

盛大開幕式10月北京上演
2009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周年之際,《永恆之火》預告片終於與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見面了。它喚起了人們對2008年那場盛會的美好回憶,同時又呈現出了感覺熟悉卻又令人耳目為之一新的場景,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其實早在2009年1月,顧筠和剪輯師就開始了該片成片的剪輯工作。原本預計在8月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周年之際上映,但由於時間太過緊張,相交格林斯潘、瑞芬斯塔爾等一般兩年的後期製作時間,顧筠和她的團隊儘管夜以繼日工作,仍無法在8月份做到盡善盡美的完工。無奈把全球檔期後延至了10月份。

影片驗收

《永恆之火》劇組蒙特婁召開發布會《永恆之火》劇組蒙特婁召開發布會

國際奧委會日前致函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宣布由中新影承制的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永恆之火》已通過國際奧委會的全面驗收。這部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電影將全面啟動全球範圍內的發行放映工作。
國際奧委會在這封信函中稱,2008年奧運會誠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所說,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呈現的一場“真正無與倫比”的盛事。為永久保存對這一盛事的記憶,國際奧委會發起了幾項重要的行動,其中之一就是官方影片《永恆之火》的製作。
國際奧委會認為,這部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忠實於北京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講述了世界各地運動員如何備戰奧運並經歷奧運,這使國際奧委會非常滿意。國際奧委會基於對這部影片的全面驗收及最後工作事項的圓滿完成,正式授予這部影片為“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電影”,並預祝這部電影的放映和發行工作取得成功。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廠長高峰2010年7月1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了上述訊息。他表示,為每屆奧運會拍攝一部官方電影是國際奧委會的慣例,奧運會官方電影已成為奧林匹克巨大的財富之一。以往的奧運會官方電影主創團隊幾乎都是歐美紀錄電影人擔任。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創作團隊組成的主創班子,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國際奧委會的認可,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的拍攝和製作方,這也是首次由中國人擔任主創拍攝製作的一部奧運會官方電影。

高峰表示,這部歷時近4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以其高質量和精湛的藝術水準贏得了包括國際奧委會在內的業界一致好評,是中國紀錄電影的一個里程碑。隨著這部電影在全球的發行和放映,不僅將展示北京奧運會的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瞬間,傳遞著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愛,還將中國電影人的實力展示出來。目前,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已正式通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國際奧委會的驗收,將很快在國內外正式發行放映。
這部長達1小時40分鐘的紀錄片,是國際奧委會授權拍攝的唯一記錄北京奧運會歷程的電影,也是國際奧委會第22部官方影片,將作為奧運會的歷史檔案和文化財富,珍藏於國際奧委會設在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這部影片由拍攝反映北京籌辦奧運會紀錄片《築夢2008》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顧筠擔任總導演。
顧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說,這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深入到南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等地6個國家,以紀實的方式拍攝這些國家的運動員從準備到參加北京奧運會過程的一部紀錄片,揭示了奧林匹克運動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影片以在北京奧運會上一鳴驚人的世界田壇巨星、牙買加“飛人”博爾特和他的隊友鮑威爾參加男子100米、200米以及接力賽的過程為主線,充分運用電影語言,表達了運動員們在北京奧運會上表現出來的挑戰自我和極限的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一幕幕精彩的瞬間,準確地表達了“永恆之火”的主題。

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在後期製作期間選送的樣片,先後獲得有“體育電影奧斯卡”美譽的第27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最高獎和第33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特別大獎。米蘭國際電影節主席阿斯卡尼評價這部電影是“一部很棒的電影,通過講述不同運動員的故事,傳遞了體育是世界這樣一個重要信息,是近年來奧運題材一部難得的佳作”。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席洛賽克稱讚這部電影是“藝術與體育的完美結合”。

導演顧筠

信息量最全的奧運官方電影
《永恆之火》《永恆之火》

在影片試映前,導演顧筠在現場接受記者的採訪,相比於自己的另一部奧運作品《築夢2008》,顧筠對於這部北京奧運唯一的官方電影明顯傾注了更多的心血。除了歷時3年多的精力投入,更請來真正的國際製作班底助陣。她透露,這是歷屆奧運會官方電影中信息量最全、片長最短的影片,片160分鐘。

《永恆之火》是國際奧委會第22部官方影片,作為奧運會的歷史檔案和文化財富,將永遠珍藏於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影片以深入南北美洲、歐洲、非洲、中東等地的6個國家進行紀實調查拍攝的方式記錄這次“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光拍攝就用了6個月,積累的素材長達400小時。而影片的整個製作團隊,包括分組導演、攝影師和製片將近100人,有來自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學院的優秀創作人員,也有來自美國、德國、新加坡、瑞典、伊朗等國的工作人員,是真正的國際製作班底。顧筠表示:“如此龐大的跨國班底和大規模拍攝,在奧運官方電影史上還屬首次。後期製作也全部在德國完成,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整理和表達。”

上映情況

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永恆之火》將於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兩周年紀念日之際,在北京正式首映,並於2010年8月15日全國上映。
該片由反映北京奧運會籌辦歷程的紀錄電影《築夢2008》的導演顧筠執導,影片以深入南北美洲歐洲非洲中東等六個國家進行紀實調查拍攝的方式來揭示奧林匹克運動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