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環境科學》

《氣象與環境科學》

《氣象與環境科學》是由河南省氣象局主辦,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協辦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

基本信息

簡介

《氣象與環境科學》氣象與環境科學

《氣象與環境科學》原名《河南氣象》,創刊於1978年,1992年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自公開發行以來,它以實用性強、信息量大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曾於1992年獲首屆全國優秀氣象期刊二等獎,1996年和1998年獲河南省第二和第三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在全國氣象期刊中享有一定聲譽。近年來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收錄。
在河南省氣象局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2007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河南氣象》正式更名為《氣象與環境科學》。《氣象與環境科學》的辦刊原則更強調專業性和學術性,通過研究論文、綜合評述、套用技術、學術爭鳴等欄目,兼容並收,及時刊載有關大氣科學、套用氣象、生態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具有創新性和套用性的研究成果和有獨到見解的綜述性論文,為氣象、農業、環保、水利、林業、民航等部門及相關高校搭建一個高層次、權威性、具有影響力的科技資源交流平台,推動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謀求共同發展。改版後,《氣象與環境科學》仍由河南省氣象局主辦,但增加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三所高校作為協辦單位。同時對編委會進行了重建,由國內外知名氣象及相關學科的院士、專家、學者組成陣容強大的編委。
《氣象與環境科學》為季刊,每期於季中月15日出版,大16開本,96頁,內文銅版紙印刷,彩色插圖,國內外公開發行。每期定價15元,全年4期60元(含郵費)。

編委名單

《氣象與環境科學》第二屆編審委員會
顧問醜紀范李澤椿陳聯壽丁一匯張培昌
主編王建國
副主編趙國強吳澤寧馬建華楊秋生 陳懷亮(常務)
編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於強方立清 王慶齋王吉慶 王建林王春乙 毛留喜
申雙和劉玉潔劉玉振劉榮花 劉黎平劉燕輝孫睿
孫景蘭張強張義軍張曉春李有李茂松 李躍清
李潮海何金海杜堯東林 勇 林完紅 羅雲峰金之慶
范國強鄭有飛鄭國清胡 鵬 胡彩虹姚展予顧衛
顧萬龍徐祥德崔春光彭 廣 矯梅燕董超華鮑向東
翟盤茂霍治國魏延濤
海外編委李占清高煒
編輯部成員王君(主任)曹淑超 李彤霄
《氣象與環境科學》是由河南省氣象局主辦,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協辦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大氣科學、套用氣象、生態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具有創新性和套用性的研究成果和有獨到見解的綜述性。

徵稿簡則

來稿需寄1份文字稿(編輯部地址:鄭州市金水路110號,郵編450003)、1份電子文稿(編輯部E-mail:[email protected]),並符合現代科技論文的規範化、標準化要求。
1、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文摘、關鍵字
文題要求簡練、準確;文摘既要簡練,避免廢話、套話,又要“摘”出論文要點,切忌僅概述研究工作內容而遺漏研究結果,應擁有與一次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文獻全文,就能獲得必要信息;關鍵字要選出3~8個最能反映論文主要信息的詞語。此外,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文摘、關鍵字應譯成英文,附在論文後面。
2、圖表
論文提供的插圖要清晰美觀,坐標圖要標出縱、橫坐標的標目(物理量和物理量單位用斜線隔開,如p/hPa)。表格採用3線表,物理量和物理量單位用斜線隔開(p/hPa),若斜線下物理量單位為分數形式(如m/s,℃/100m),單位需加括弧(V/(m/s))。
3、數理公式
數理公式特別是用斜線表示分數線時,要書寫嚴謹、準確,上下角標務必規範,以免產生歧義。如ab/cd,就容易產生歧義,既可理解為(ab/c)d,又可理解為ab/(cd);eat、γd,不能寫成eat、γd。
4、物理量單位
文稿中物理量單位採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禁用畝、毫巴、ppm等已廢止單位。
5、參考文獻
論文需有參考文獻,且標註規範
正文中應在所引用的文獻(或與文獻有關的段落)末尾的右上角,按文獻出現的先後次序,在方括弧內標出文獻序號。
文後參考文獻的編排格式,採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的有關規定。文獻為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析出文獻、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時,編排格式分別為: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至頁碼.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至頁碼.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至頁碼.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出版(發表)地:出版者(發表單位),出版(發表)年.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R].出版(發表)地:出版者(發表單位),出版(發表)年.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文獻作者≤3名時,需全部寫出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3名時,需寫出前3位,第3位(逗號)之後加“等”字。根據GB3469規定,文獻類型標識M、J、C、D、R、N分別表示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學位論文、報告為非正式出版物時,出版地為論文發表地(所在城市),出版者為發表論文時所在單位。
6、基金項目、作者簡介
來稿第1頁地腳應附註該文屬何種基金資助(基金號)和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應含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或從事何項工作,電話號碼,通信地址,E-mail等。
7、其他
編輯部對刊發稿有權進行刪改處理,不同意本刊修刪者請書面聲明。
勿一稿兩投,半年內若未見錄稿通知,可自行處理,本刊概不退稿。
本刊收取一定的發表費,付稿酬,並贈送2冊期刊。所付稿酬已含光碟版及上網服務報酬,若對此有異議,請在來稿中註明。
《氣象與環境科學》投稿排版規範
XXXX(題目:2號黑體居中)
(空1行)
XXX(作者名:4號楷體居中)
(空1行)
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鄭州450003)(作者單位、郵編:6號宋體居中)
(空1行)
摘要:(小5黑體)XXXXXXXXXXXXXXXXXXXXX(小5仿宋)
關鍵字:(小5黑體)XX;XX;XX(小5仿宋)
中圖分類號:(小5黑體)冒號後內容(小5仿宋)
(空1行)
一級標題用小4號黑體(一級標題應上下空一行,頂格排)
二級標題用5號黑體
三、四級標題均用5號宋體
正文中的中文一律採用5號宋體字;
數字和英文一律採用相應字號白正TimesNewRoman字。
若有致謝內容,則:致謝:(5號黑體),冒號後內容(5號楷體)。
正文第1頁地腳應附註該文屬何種基金資助(基金號)和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應含: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或從事何項工作,電話號碼,通信地址,E-mail等信息。
(收稿日期:、修訂日期:、基金項目:、作者簡介:6號黑體,冒號後內容6號宋體)
(空1行)
參考文獻:(小4號黑體,居左頂格排)
注釋的具體內容全部採用6號宋體
英文題目(3號黑正TimesNewRoman居中)
(空1行)
XXX(英文作者名:小4號白正TimesNewRoman居中)
(空1行)
XXX(英文作者單位、郵編:小5號白正TimesNewRoman居中)
(空1行)
Abstract:(5號黑正TimesNewRoman)XXXXXXXXXXXXXXX(5號白正TimesNewRoman)
Keywords:(5號黑正TimesNewRoman)XXX;XXX;XXX;XXX(5號白正TimesNewRoman)
說明:
1.若有圖表,表題在表上,圖題在圖下,圖表的標題字型為小5號黑體居中放置,表格和圖中的內容以及圖表題下的說明註解均用6號宋體,且圖表均應在正文中提及,並出現在其後;
2.文中的序號一般按層次採用“1”“2”“3”……“1.1”、“1.2”……“1.11”“1.12”……(1)、(2)、(3)表示,文中的各級序號不得混用,以避免眉目不清、層次難分;
3.作者單位、圖題、表題一行排不下需分排時均居中排列,文中標題若需轉行,轉行後應與上行的漢字對齊,不應頂格;
4.兩個字的作者名、引言、摘要、結論,請注意兩個字之間空1個漢字的距離;
5.文中的量與單位之間空半個漢字(即1個字元)的距離,例如3m;
6.文中的時間表示法,時和分之間用冒號,例如8:00;
7.中文標點一律採用全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