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小說]

《母親》[小說]

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在俄國(蘇聯)和中國有巨大的影響,龐大的讀者群。 高爾基的小說《母親》在中國多次再版《母親》是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少年版的高爾基《母親》《母親》的發表,極大地鼓舞和教育了廣大革命民眾,被列寧譽為一部“非常及時的書”。

概述

《母親》高爾基的《母親》是大學生必讀書

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在俄國蘇聯)和中國有巨大的影響,龐大的讀者群。

2007年播映的29集電視連續劇《母親》以倫理親情打動了觀眾。

小說《母親》

《母親》高爾基的小說《母親》在中國多次再版
《母親》是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民眾革命鬥爭,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

小說描寫了老鉗工伊爾·弗拉索夫的一生以及他的兒子的變化,通過這一家的遭遇表現了工人階級如何從自發走向自覺的過程。母親的形象在這部小說里非常重要,母親的覺醒過程,充分表現了廣大民眾在黨的教育下必然走向革命道路的歷史趨勢。

小說的重要人物是巴維爾的母親尼洛夫娜。她像千百萬受壓迫的婦女一樣,被繁重的勞動和丈夫的毆打折磨成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人。丈夫死後,當兒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時,母親也在兒子以及他的同志們的啟發、幫助下,逐漸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後,母親為了搭救兒子出獄,接受了散發傳單的任務。“五一”遊行時,巴維爾高舉紅旗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武裝警察面前英勇不屈。這使母親進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覺地參加革命工作。

巴維爾再次被捕後,她搬到城裡,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堅決擔負起革命工作,完全獻身給共產黨。她常裝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販,帶著傳單奔走於市鎮和鄉村。巴維爾在法庭上的演說及鬥爭更進一步提高了母親的覺悟。

小說結尾時,母親冒著生命危險去傳送印有兒子在法庭上的演說的傳單,不幸在車站暗探圍住。這時,母親勇敢地把傳單散發給車站上的民眾。在被捕時,她莊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母親》少年版的高爾基《母親》
《母親》的發表,極大地鼓舞和教育了廣大革命民眾,被列寧譽為一部“非常及時的書”。

作者原名阿歷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1936),高爾基是筆名。高爾基是俄羅斯著名作家,一生著述甚豐,創作了大量的長、中、短篇小說和戲劇、散文、故事、隨筆等。在中國也擁有廣泛的讀者。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誌著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

盤點賽珍珠作品

賽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