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精靈》

《死亡精靈》

《死亡精靈》是根據埃德加·艾倫·坡的作品改編的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電影《死亡精靈》的義大利原名叫做《瘋狂三部曲》,法語名字為《奇異故事》,其它也有乾脆就點明主題翻譯成《愛倫•坡驚悚故事集》的,相比較,同樣取自愛倫•坡一首詩歌的英文名字翻譯為《死亡精神》。三個故事一個關於愛情,一個關於良知,最後一個關於命運,也算是把人生基本主題概括齊全了。

電影情節

梅曾格施泰因

富有、美艷、放蕩、沉溺於聲色享樂的女伯爵(JaneFonda),愛上了她的表親、旁邊領地的男領主。可是對方並沒有像她的狐朋狗友那樣,跪倒在她的裙下。女伯爵憤而縱火,燒毀愛馬的男領主的馬廄。可是他為了救火,死於火中。同日,一匹漆黑的駿馬跑進了女伯爵的城堡。她以為它是他的轉世,她愛上了它,遣散了狐朋狗友,終日馳騁。最終騎著黑馬衝進山火,燒身而死。

威廉·威爾遜

青年軍官威廉·威爾遜衝進一座教堂,逼神父聽他懺悔,儘管他根本不信上帝。原來,他殺了一個人,一個如影相隨的人……

威爾遜從小就是孩子王,甚至有權將不服的孩子吊起來,扔進裝滿老鼠的木桶。可是,有一個孩子一直不服他,而且有魄力阻止他,那人恰巧也叫威廉·威爾遜。威爾遜想要掐死這個同名者,可惜被教師制止。從此,他們一起長大,從國小、醫學院知道軍營,一直如影相隨,積怨日深。威爾遜一直想擺脫同名者,可惜一直未果;而同名者一直在壞他的“好事”——例如,綁架一個平民的姑娘,剝光,綁在桌子上進行活體解剖。

有一天,混到近衛軍官的威爾遜,與一個蔑視他的女人賭牌,先連敗,後大勝。取勝後,為了出氣,竟用鞭子痛抽她的脊背。可是,正當他享受S的快樂,另一個威爾遜戴著面具闖了進來,指出他作弊的事實。威爾遜名譽掃地,被逼退伍。他的怨憤就此爆發,於是找同名者鬥劍拚命,竟不敵,遂用匕首刺死對方。他摘下對方的面具,發現他的相貌與自己一樣;而對方在咽氣前竟喃喃地說:“我就是你的影子,我死了,你也完了……”威爾遜驚恐萬分,奔入教堂,找到神父……

神父不信威爾遜的話,卻以為他患了妄想症。威爾遜在恐懼和憤怒中,跳下鐘樓,臉朝下摔死了。可是,當神父翻過他的屍體,發現他的腹部插著一把匕首,就是他用來刺殺第二個自己的匕首……

托比·達米特

哈姆雷特式的英國演員托比·達米特(TerenceStamp),懷著一個不祥的預感,初臨羅馬。他是來出演一部“基督教西部片”,因為片酬中有一輛法拉利。他在機場用箱子砸記者,在電視節目上胡說八道……後來,他參加一項頒獎典禮,喝得神智不清卻依然獲得特別成就獎;領獎時先背了一段莎士比亞,然後崩潰了,坦白藝術和人生的危機(似乎延續了《8部半》的思路)。隨後,狂亂出逃,駕駛那輛嶄新的法拉利開到郊區,迷路,找不到北。終於開上斷橋,為追逐如影隨形的少女的魅影,駕車飛越斷橋(《生死時速》?)……所幸平安著陸,卻被一根鋼纜割掉了腦袋……

原作作者

埃德加·艾倫·坡

蕭伯納說過,美國出了兩個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艾倫·坡。考慮到艾倫·坡對後世的影響,他配得上這種讚譽。可是,此人同時也是美國文學史上混得最慘的作家之一,娶過14歲的表妹,在40歲時精神錯亂地死掉了。留下50來首詩歌,被譽為頹廢派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深遠(個人推薦《烏鴉》和《安娜貝爾·李》)。還留下了60餘部短篇小說,主題包括:死亡、妖魔、謀殺、尋寶曆險、扭曲的社會現狀……從情節到文筆,大多恐怖、悽美,且富於象徵意義。其中的偵探故事被認為是後世推理小說(福爾摩斯、波羅等等)的鼻祖;另外一些靈異故事啟發了《化身博士》、《道林·格雷的肖像》之類的大作。個人認為,艾倫·坡就是一個加上妖魔主義的卡夫卡,卡夫卡就是一個現實主義的艾倫·坡。

艾倫·坡的小說,由於涉及許多吸引眼球的主題,非常適合拍成娛樂電影(鬼片)。可是這些小說都不長,恐怕也只能拍成短片(除非自以為是編劇加進許多情節,畫蛇添腳)。於是有了下面要談的這部短片集。如前所述,本片共分三段,講了三個故事,由三位名導分別完成,壓軸的還是“歐洲電影聖三位一體”中的費老;演員陣容也不錯,遺憾的是簡·方達沒有表現出多少演技。本青年認為第一節拍得很一般,從結構到手法都讓人昏昏欲睡;過多的旁白也令人厭煩,何況旁白的內容並不“漂亮”(比王家衛差遠了);亮點在於對中世紀貴族荒*生活的描繪,特別是那隻反覆出現的小美洲豹,可惜這不是主題……

《非凡故事》的亮點在於後兩段,風格迥異,各有特色,比《功夫之王》好看得多——大約251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