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學軌範》

《樂學軌範》

《樂學軌範》是把朝鮮時代的樂譜整理下來而編撰的有關音樂和樂器的書籍,共9卷。

基本信息

《樂學軌範》是把朝鮮時代的樂譜整理下來而編撰的有關音樂和樂器的書籍,共9卷。1493年(弘治六年),朝鮮著名音樂理論家成俔鑒於“樂院所藏《儀軌》及譜,年久斷爛”,因此根據當時所能
《樂學軌範》《樂學軌範》九卷日本影印明萬曆重刊本
收集到的資料,編了一部《樂學軌範》。書中詳細記載了朝鮮使用的樂律理論和雅樂鄉樂唐樂樂曲樂譜樂器樂隊組織和舞蹈服裝道具等。書中講到,當時鄉樂已使用從中國傳入的拉弦樂器牙箏”(即軋箏)。

基本信息

作者:朝鮮成俔等奉敕撰。
作者簡介:俔字磬叔,號慵齋,聰秀好學,天順進士,為官負清直譽。成宗時,命刪定樂書,拜禮曹判書,撰述甚黟。
書前有俔序,作於弘治六年,當為成宗二十四年。後有李廷龜跋,作於萬曆三十八年,當為光海二年,蓋是年又重刻也。俔序稱,樂院所藏儀軌及譜,年久斷爛,其倖存者,亦皆疏略訛謬,事多遺闕。爰命俔等更加讎校。先言作律之原,次言用律之方,及夫樂器儀物形體製作之事,舞蹈綴兆進退之節,無不備載。書成,名曰《樂學軌範》。

內容簡介

考成宗敦敏好學,殫心教化,嘗印經史頒布國中,命學士編纂書籍,是書即其著者也。全書共九卷。

《樂學軌範》《樂學軌範》九卷

卷一為音調律呂諸圖說,皆援據蔡元定《律呂新書》及陳暘《樂書》,間附考證。如所云,按黃鐘管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容黍千二百粒,以中黃鐘之律。今院中有銅律管二部,以營造尺度之,黃鐘長準一尺,度尺之制,營造尺長以黃鐘尺準之,則八寸九分九厘,若加一厘,則便為九寸矣。右十二管圍徑,微有纖毫之差,然此律管與古制不甚相遠,時用樂器,皆以此管正之云云。知其書皆嘗求諸實驗,非一般抄掇而成者可比。
卷二為雅樂俗樂陳設圖說,載樂舞樂工鼓吹節次以及樂章等事。如文舞武舞樂生皆著白紬中單,白紬裙袴,白布襪,烏皮履,與明朝迥不同,此可考見彼邦典儀及所崇尚焉。
卷三卷四卷五,為高麗史樂志,唐樂俗樂呈才,時用唐樂鄉樂呈才,詳載樂隊內容及排列作隊諸圖。據俔序雲,中國之樂有三,曰雅,曰唐,曰鄉。有用於祭祀者,有奏於朝會宴饗者,有習於鄉黨俚語者。今觀其內容,亦有互相交奏者,蓋羼配以為用也。
卷六卷七,為雅部唐部鄉部樂器圖說。其雅部唐部皆參諸《周禮》、陳暘《樂書》、《文獻通考》所述,即中國樂也。鄉部有玄琴鄉琵琶等,則為彼邦所自有者。
卷八卷九,為呈才儀物服飾諸圖說,皆詳舉形體製造種種。總之,是書為朝鮮官修樂書,自太祖迄成宗,集最盛時期這創製而成,欲明李朝一代樂制,殆必有采於斯也。

歷史意義

工匠在製造樂器時究竟是參照什麼製造的?有什麼規定法則呢?朝鮮的祖先,從以前就在王宮里制定了有關樂器的規定,在製造樂器和樂譜時使用。例如《樂學軌範》。音樂的發展就意味著社會的和平發展。在朝鮮,從前就有像西方的管弦樂團一樣的樂團。可能因此更加需要樂器的標準。因為是隨著時代的要求和需要而編撰的書籍,所以直到後世,也被良好地保存和流傳下來。
在樂學軌範中對朝鮮的樂器定義如下。管樂器大琴中琴唐笛弦樂器牙箏奚琴等,打樂器特鍾特罄編鐘編罄等。在音的高低上,代替像唐笛等唐代的樂器,而是配合大琴的音,把用於成宗代各種活動的樂器的製作方法,與世宗時的方法相比較,重新確立下來。把音樂的順序、曲目、舞名與世宗代相比較進行記述。並且把樂器的整體模樣用圖畫表現出來,在圖上一一記載了樂器的尺寸,說明使用的材料。這樣做的意圖是在實際製造時參考。《樂學軌範》是朝鮮音樂藝術上的寶貴古典。朝鮮民族的音樂,在悠久歷史長河裡獲得了相當的發展。樂學軌範蘊含著這樣的歷史文化價值,所以對此更應該珍惜保存和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