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

楊柳枝

楊柳枝此調有多種詞體。此調本有隋曲,與隋堤有關。傳至開元,白居易新翻入健舞曲已非舊聲。王灼《碧雞漫志》卷五,“《樂府雜錄》云:白傅作《楊柳枝》。予考樂天晚年與劉夢得唱和此曲詞。白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又作《楊柳枝》二十韻云:‘樂童翻怨調,才子與妍詞。’注云:‘洛下新聲也’。劉夢得亦云:‘諸君莫聽前朝曲,聽取新翻《楊柳枝》。’蓋後來始變新聲。

楊柳枝

正文

唐代樂府曲名。也稱《柳枝》。漢魏樂府《橫吹曲》有《折楊柳》,為來自北狄的軍中樂曲。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歌》、《折楊柳枝歌》。唐玄宗朝教坊有《楊柳枝》(崔令欽《教坊記·曲名》),當仍為古曲。中唐以後,《楊柳枝》或稱《柳枝詞》或仍稱《折楊柳》,但已為新曲。白居易晚年所作《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楊柳枝》洛下新聲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詞章音韻,聽可動人,故賦之。”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中也說“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其後作者頗多。晚唐詩人薛能《折楊柳十首》小序說:“此曲盛傳,為詞者甚眾。文人才子,各衒其能,莫不條似舞腰,葉如眉翠。出口皆然,頗為陳熟。”又其《柳枝詞五首》小序說:“乾符五年(878),許州刺史薛能於郡閣與幕中談賓酣飲醅酎,因令部妓少女作《楊柳枝》健舞,復歌其詞。無可聽者,自以五絕(指所作五首絕句)為《楊柳》新聲。”其五自註:“劉(禹錫)、白(居易)二尚書繼為蘇州刺史,皆賦《楊柳枝詞》,世多傳唱。”則中、晚唐詩人所作《楊柳枝》都已屬新曲,為七言絕句形式,內容亦多詠柳枝以美少女。
中唐以後,曲子詞興起,《楊柳枝》遂沿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及《花間集》中有於七言句後各加三字或四、五字者,將添聲作實字,也稱《添聲楊柳枝》,《詞譜》載溫庭筠《楊柳枝》為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與近體七絕格律相同;又載顧夐《添聲楊柳枝》,雙調四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為每七言句後加三字句者。注云:“此調有唐宋兩體,唐詞換頭句押仄韻,宋詞換頭句即押平韻。”至宋代朱敦儒詞則句式也不同,並加“柳枝”為和聲。

配圖

楊柳枝楊柳枝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