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塘晚會》

《梅塘晚會》

《梅塘晚會》,是1880年4月,以左拉為首的6位自然主義文人合作出版了一部名為《梅塘晚會》的中篇小說集,小說集以1870年普法戰爭為背景,描寫戰爭時動盪的法國社會。莫泊桑正是其中一員,他所著的《羊脂球》被推為《梅塘晚會》中最出色的一篇。小說集的問世,標誌著普法戰爭小說第二階段的開始。 

《梅塘晚會》《梅塘晚會》

簡介

19世紀70年代,巴黎出現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文學組織—“梅塘集團”。一群崇尚自然主義創作手法的青年作家,聚集在盟主左拉的麾下,掀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自然主義文學運動。他們於1880年推出的短篇小說集《梅塘晚會》,被看作是這個文學團體發出的自然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小說一出版,立即在整個法國引起了轟動。這些青年作家是:阿萊克西塞阿埃尼克於斯曼莫泊桑。他們以豐富而成功的創作實踐,在法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左拉、莫泊桑是其中的佼佼者。《羊脂球》被公認為其中最好的作品。 

產生經過

1877年,因長篇小說《小酒店》的成功而富裕起來的左拉,在巴黎西郊的梅塘買了一幢別墅。從別墅三樓左拉的書房可以遠眺美麗的塞納河,周圍是一片蔥籠茂密的樹林和草地,房前一灣流水直通塞納河。這裡遠離塵囂,恬靜舒適,是作家們聚會的理想場所。五位青年作家約定,每逢星期四都來梅塘聚會,縱談文學,切磋技藝;在飽餐了左拉夫人親手烹製的美食之後,他們便去垂釣、打獵、划船、游泳、閒逛……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1879年的一個夏夜,晚餐後,左拉和弟子們乘“娜娜”號小艇,到別墅對岸的“大島”散步。他們談起了9年前的普法戰爭,戰敗國的恥辱,人們永誌不忘,它是每個法國人心頭的痛,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他們中有人當過志願兵,有人是國民別動隊戰士,“大家都經歷了這場戰爭的洗禮,那么我們來寫一本關於戰爭的書如何?”左拉提議說。作家們同意搞一個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短篇小說集。塞阿凝望著銀盤一樣的明月,沐浴著清幽靜謐的夜色,建議書名為《梅塘晚會》。對這詩一樣的名字眾人都說好極了!於是決定每人寫一篇小說,組成“六人集”;書的副標題是:“為了紀念左拉夫人在其中熱情款待我們的這棟可愛的別墅”。  

內容

《梅塘晚會》《羊脂球》
左拉:《對磨房的攻擊》

莫泊桑:《羊脂球》

於斯曼:《背上背包》

塞阿爾:《刀口》

厄尼克:《大7樓事件》

阿萊克西:《戰役之後》

相關作者簡介

左拉

1840 年4月12日生於巴黎,1902年9月28日卒於同地。法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過數十部長篇小說,其代表作是《萌芽》 。他的《小酒店》、《娜娜》 、《金錢》、《婦女樂園》等小說亦十分著名。《紅杏出牆》是左拉作品中道德爭議最大的一部。 

左拉的創作和世界觀充滿矛盾:一方面對現存的制度進行毀滅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對資本主義社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左拉的自然主義理論:主張以科學實驗方法寫作,對人物進行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分析;作家在寫作時應無動於衷地記錄現實生活中的事實,不必攙雜主觀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兩種傾向兼而有之。

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氣中毒而逝世。1908年,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以左拉生前對法國文學的卓越貢獻,為他補行國葬,並使之進入偉人祠。

莫泊桑

《梅塘晚會》(圖)《梅塘晚會》
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把短篇小說的技藝運用到了盡善盡美的極致,是人類文學領域中一個最輝煌也是最流行的名字,在全世界,他家喻戶曉。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 (1883)、《米隆老爹》 (13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

於斯曼

(1846—1907),法國作家,風格近自然主義,代表作《逆流》

評價與影響

1880年4月15日,《梅塘晚會》出版了,左拉寫了一篇簡短的序言:“這幾篇小說,我們認為產生於同一種思想,說明同一個道理,所以我們把它們輯錄在一起。我們等待著各種批評,……我們唯一的願望是向人們公開表明我們真正的友誼,同時也表明我們的文學傾向。”

果不出所料,各種各樣的評價接踵而至。阿伯爾·沃爾夫在4月19日的《費加羅報》上寫道:“《梅塘晚會》值不得一行批評文字,除了開頭左拉那一篇,其餘全是平庸之作。”拉·勒布萊在《時代》上寫道:“那些依靠左拉先生名聲的年輕人,只繼承了他的自負,卻沒有繼承他的才華。”  

面對幾個連作品都沒有仔細閱讀的無聊文人的批評,莫泊桑顯得沉著自信。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一位曾批評過莫泊桑的評論家寫道:“莫泊桑先生的《羊脂球》獲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莫泊桑先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散文家。”著名作家邦維爾則預言:“人們將不厭其煩地一讀再讀這部《羊脂球》。”

不過最高明的評論家是廣大的讀者。事實勝於雄辯,沒過幾天,《梅塘晚會》的銷量就名列巴黎各書店圖書銷售的前茅。讀者蜂擁而至,大多數人都是衝著《羊脂球》而來。《梅塘晚會》接連再版,短短半月重印了8次,其轟動效應前所未有。

最令莫泊桑欣慰的是他慈父般的恩師福樓拜對《羊脂球》的評價。1880年2月1日,莫泊桑收到了福樓拜寫來的信。福樓拜細讀了校樣,他欣喜異常地在信中寫道:“告訴你,我認為《羊脂球》是傑作,是的,年輕人,它是大師之作,正是這樣。”福樓拜還特地在“傑作”一詞下面加了一道橫線,以示強調。而莫泊桑卻不知道,福樓拜在給他寫信的前幾個鐘頭,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訴他鍾愛的外甥女卡洛:“……我今早閱讀了我的弟子所寫的小說《羊脂球》的校樣,這是一部傑作。我堅持用這種字眼來評價它。從其結構、滑稽可笑、觀察力各方面看來它都稱得上是傑作。”  

《梅塘晚會》出版後,福樓拜再次給莫泊桑去信,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在信中這樣寫道:“《梅塘晚會》出了38版,而我的《三個故事》才出4版,我簡直要嫉妒了。可以肯定,《羊脂球》將會長存!您筆下的那些小市民的嘴臉刻畫得多么生動!沒有一個不成功的。……我真想擁抱您一刻鐘之久!可惜做不到!說真的我很滿意,我曾欣賞它,但現在是佩服不已。”  

文學大師福樓拜慧眼識珠,他恰如其分地評價了《梅塘晚會》中的扛鼎之作—《羊脂球》。莫泊桑雖然已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了,但他這篇經典之作仍為世人捧讀和傳誦,它成了人類文學寶庫中一部熠熠生輝的珍品。

參考資料 

[1] 語文線上 http://www.ywzx8.com/jajx/rjb/gsic/200611/1666.html

[2] 刨文網 http://www.paowen.com/thesis/2008/0329/down_9397.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