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軍入關後的作戰計畫》

《東北大軍入關後的作戰計畫》

這是毛澤東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發給林羅劉並告程黃,楊羅耿的電文。

相關背景

東北野戰軍進入山海關東北野戰軍進入山海關

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這是一個重大改變,將使計畫中的平津戰役的進程大大提前,速度大大加快。這樣,不僅要給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增加巨大壓力,同時對東北野戰軍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要求。因為東北野戰軍在大戰之後不得休整,又要在冰天雪地中長途跋涉入關。

中央軍委於1948年11月16日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採納了他們提出的“暫停攻太原”的建議,並指出,為防止敵人從海上逃跑,“你們主力早日人關,包圍津、沽、唐山,在包圍姿態下進休整。”

同一天,毛澤東又命令華北第1兵團停止進攻太原,後來又命令淮海戰場對杜聿明圍而不打,以便穩住傅作義,不使過早下西撤或南撤的決心。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此十分慎重,在充分商討後,由周恩來代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東北野戰軍今後行動方案的給林。羅、劉並告東北局、華北局的電報。這份電文經毛澤東修改,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閱後,於11月17日22時發出。

電報指出:在淮海戰役勝利的威懾下,蔣介石必將考慮加強長江防線問題,“蔣介石嫡系24個師從華北海運江南,是蔣介石惟一可以使用的機動兵力”,這“對於延緩蔣介石反動統治的最後崩潰說來,自會起較大作用”。因此,傅作義集團一部或全部南撤的可能性增大。雖然敵人亦有固守的可能性,“但是,我們的計畫應當放在他可能調動一點上”。“從全局看來,抑留蔣系24個師及傅系步騎16個師於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二則將加速蔣匪統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線列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軍既可繼續在徐淮地區殲敵,也便於東北野戰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游。但欲抑留蔣傅兩部於華北,依華北我軍現在兵力,是無法完成的。

如果蔣介石集中其24個師於津、沽一線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畫。如果使用楊、羅、耿於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作義西退”。為此,要求林、羅、劉鄭重考慮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問題、並提出兩個方案供他們選擇:“(甲)東北野戰軍提前於本月25日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滅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並修復北寧路,然後大舉殲敵。(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畫休整到12月半然後南進。即是說蔣、傅要撤退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於到平、津後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一直等到18日,中央還沒有收到東北野戰軍的電報,似乎已經料到林、羅、劉對提前入關的態度了。就在這時,一個新情況促使毛澤東在未收到東北野戰軍復電時,便確立了東北野戰軍主力提前入關的決心。

18日這天,傅作義派彭澤湘、符定一來到石家莊,向中共轉達他的口信,聲稱傅部起義大致已定,目前考慮的是起義時間和如何處置20多萬中央軍以及與中共聯繫的問題。

五大書記認真分析了傅作義口信的含義,認為傅托人帶來口信,說明他追隨蔣介石的立場發生動搖,但他關於通電起義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是無法實現的。在華北“剿總”的50萬部隊,傅所能控制的只有他的20萬嫡系部隊,而近30萬蔣系中央軍傅是控制不了的。而且,傅系部隊大多分散在平張線上,蔣系部隊都駐防平。津、塘地區,傅作義要指揮和控制中央軍一同起義,是不可能的;一旦他通電起義,蔣介石便會下令中央軍鎮壓,並將中央軍從海上接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準備應付萬一傅作義通電起義,蔣系部隊傾巢南撤的局面;而要應付這一局面,只有東北野戰軍立即入關,迅速包圍分割平、津、塘、唐蔣系部隊。

於是,一個經過反覆思考斟酌的平津戰役作戰計畫在這一關鍵時刻形成了:撤圍歸綏,停攻太原,東北野戰軍主力提早入關,與華北解放軍聯合作戰,抑留傅作義集團於平、津、張、唐地區,爾後加以各個殲滅。

全文內容

東北大軍入關後的作戰計畫東北大軍入關後的作戰計畫

林羅劉並告程黃,楊羅耿
(一)你們大軍入關,敵情必有變化。作戰計畫部署必須適時決定。因此,希望你們數日內處理後方事務完畢,在主力到達冀東之前,你們乘車趕過部隊先到冀東。此點甚為重要。

(二)截至現在止,平、津、張、唐之敵,尚是固守計畫,沒有撤退計畫。但今後數星期變化如何,則難斷定。

(三)作戰計畫:甲、已令楊成武包圍懷來及張家口之敵,並令楊羅耿由曲陽進至涿縣、淶水以西,必要時加至平張線,拖住幾部敵人。乙、你們主力的第一個作戰應不是唐山,而是在平津線上之廊坊等地。該地有九十四軍兩個師,估計可能增加兵力,你們必須首先殲滅此敵,並且必須準備殲滅北平方面可能增援之敵。因傅、蔣主力是在北平為中心的區域,計有十三軍四個師、十六軍三個師、九十四軍一個師、三十五軍三個師、三十一軍一個師、暫三軍三個師、暫四軍三個師、暫五軍一個師、新二軍一個師及四個騎兵旅,分布於涿州、北平、通州、密雲、張家口之線。你們必須準備和這些敵軍之一部或大部增援兵力作戰並殲滅之,方能達成切斷平、津聯繫(一條鐵路及一條公路)的任務。

與此的同時,應以必須兵力包圍唐山之敵(八十七軍三個師),使其跑不掉。丙、在上述切斷平津、包圍唐山兩個任務達成後,第二個作戰任務還不是打唐山,而是殲滅天津、唐山間之六十二軍三個師(蘆台及天津以東之赤城灘)及獨九十五師一個團(塘沽),假如該些敵人沒有跑掉的話。丁、殲滅唐山之敵。戊、奪取天津(九十二軍及獨九十五師主力)。己、殲滅北平周圍之敵。庚、奪取北平。以上是我們想到的作戰計畫大要,提供你們考慮,待你們到冀東後依據當前情況決定,交我們作最後批准。

(四)唐山是平津的煤源,在你們沒有切斷平、津以前去包圍唐山,有調動北平敵人到津、唐作戰或從海路陸路跑掉的危險。如你們同意這點,望電告程黃目前不要去包圍唐山,但如唐山之敵有撤退的確實訊息,則應迅速包圍之。

(五)如果楊成武包圍了張、宣之敵,而懷來、北平之敵向張、宣增援時,則程黃從薊縣,楊羅耿從涿縣附近,迅速西進切斷平、張,協同楊成武殲滅該敵。
軍委
二十六日八時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相關資料

本文是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給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電報的節錄。

程黃,指程子華、黃志勇,當時分別任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和參謀長。楊羅耿,指楊得志、羅瑞卿、耿飈,當時分別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和參謀長。
楊成武,當時任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司令員。
傅,指傅作義,當時任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蔣,指蔣介石。
宣,指今河北宣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