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像》

《杜甫像》

蔣兆和 《杜甫像》

畫像簡析

杜甫像》畫於1959年,這個時期正是蔣兆和藝術創作的高峰期,他在把握光影與造型結構能力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畫面上,他用素描的明暗法結合傳統人物畫重結構的線描手法,表現“詩聖”的孤寂與傲骨。畫家一改傳統繪畫中塑造人物的概念化傾向,著力刻畫杜甫的個性特徵,注重人物的心理描繪,但不拘泥於文人畫的程式和規範,用筆大膽、粗放和自由。畫家通過著力刻畫詩人的面部表情,讓人油然體會“詩聖”憂國憂民卻又壓抑無奈的心境,整個畫面充滿悲憤蒼涼的色彩,難怪蔣兆和論自己的藝術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

畫家介紹

蔣兆和(1904~1986),四川瀘州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為徐悲鴻寫實主義繪畫體系的重要人物。其畫以骨法用筆為基,融匯西畫造型之長和山水畫的皴擦點染技法,畫風質朴、深邃,筆墨精湛嫻熟,人物形象真實、生動,在豐富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表現手法方面頗有創造。

藝術流派

作為徐悲鴻的追隨者,蔣兆和是徐氏寫實主義繪畫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人物和積極的弘揚者。徐悲鴻去世後,其所倡導的“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理念和教學體系,主要靠蔣兆和進行延續和深化。因此說,20世紀中國寫實繪畫的傳播與完成,最重要貢獻者就是此兩人。晚年,蔣兆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徐氏繪畫觀,注重中國傳統繪畫因素的滲入與融合,也正因為這一轉變,使他站在了世紀畫壇的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