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史話》

基本信息

簡介

景德鎮史話景德鎮史話

景德鎮以生產陶瓷而蜚聲世界。它是古代的瓷都,生產陶瓷的歷史長達兩年年,現在仍然是生產瓷器的重要工業都市。1982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景德鎮被定為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這一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總計24座,景德鎮是其中惟一以工業的專門化而著稱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各類著名的專業化的工業城市中,像景德鎮這樣既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又有光榮而悠久的歷史,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沒有能與之相比的。它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個精湛的典型,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不斷放射光芒的明珠。

多少年來,人們想了解景德鎮開闢、發展、變化、振興的艱苦過程,它獨樹一幟、譽滿全球的燦爛文化以其歷久不衰的奧秘,也想了解景德鎮廣大工人和傑出藝術家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貢獻。

人們一直盼望有鴻篇巨製來解答這種種問題,我也同樣殷切地抱有這樣的期待之情。但是,大部頭的著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它問世以前,筆者不自量力,試圖以史話的形式,來探索景德鎮這兩千年的光輝歷程。

目錄

前言
一、由新平鎮到景德鎮
漢、唐、宋、元 景德鎮發軔興起的時期
群山環峙 四水匯流
新平冶陶 始於漢世
“天下鹹稱景德鎮瓷器”
高嶺村和“高嶺土
歷代沿革
二、由御窯到民窯
明、清、景德鎮繁榮昌盛的時期
元末與御器廠的設定
明、清兩代的御窯
明、清兩代的民窯和名匠
有關陶瓷的史籍
童賓蹈火和反潘相的鬥爭
三、由里仁、鎮市二都到“陶陽十三里”
明、清景德鎮都市盛況
沒有城牆的都市
名勝古蹟
民風習俗
景德鎮的人口數
衙門與官吏
四、由“行於九域”到“施及外洋”
宋、元、明、清景德鎮的瓷器貿易
“行於九域”
“施及外洋”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都是此都”
五、由改良到革命
晚晴、民國景德鎮蕭條困難的時期
景德鎮瓷業的衰落
太平軍進出景德鎮
“月圓會”與“珠山八友”
康特璋、張浩、杜重遠等對景德鎮制瓷業的貢獻
千年瓷都的崢嶸歲月
六、振興瓷業 建設瓷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景德鎮繼往開來的時期
瓷業的復興
古城新貌
附錄
瞻仰高嶺
我愛瑤里
景德鎮古瓷窯與“世界文化遺產”
後記

書摘

顯然,落後的匠役制,在御器廠中已不能適應以分工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的性質和水平。先進的生產機體,要求直接生產者的人身依附關係有較大程度的減輕,即由匠役制改變為募役
制,這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時手工業者由元代的工奴地位轉到明代的匠役地位,其依附性已有不容忽視的改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改善,御器廠的工匠才具有某種程度的勞動興趣和生產積極性。正因為如此,明代的御器廠才名窯輩出,出現了高質量的永窯、宣窯和成窯等珍貴製品。

但是,隨著明代前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代宮廷的需要激增,社會上對陶瓷製品需求量也大為增長,上述那種不適應的對立狀況逐步發展和日趨激化。例如,編役匠和上班匠生活艱難,服役繁重,“實不勝困”;砂土夫和上工夫存在“包泊冒領之弊”;工匠們生活無著,在加工青花顏料時,“匠師奸匿,眾伙竊取”,如果看守嚴密,竊取青花原料遇到困難,匠師們氣憤之餘,就將青料大量堆積,造成燒制的瓷器“亮而不青,如徽墨色”;工匠們生產情緒低落,因循苟且,敷衍塞責,消極怠工等情況曰漸嚴重。凡事積微成著,積小成大,終於爆發了1597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鎮民反對太監潘相的鬥爭。矛盾的發展,必將使御器廠中以分工為基礎的先進生產力的生產機體,最終突破落後的匠役制,導致匠役制度逐步趨於瓦解。所以,明代御器廠是一種過渡性的工場手工業,即向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過渡的一種工場手工業。

到了明代後期,已開始採取傭官匠,“萬曆十二年,推官向僎申請班銀編人征派官解,匠稍蘇矣;然而傭官匠之費猶在也“。這就是工匠交納匠班銀,以為官府用於僱傭工匠。匠役制度得到改進,工匠可以輸銀代役,工匠由力役改為銀差。以銀代役,到以銀雇募,這在當時已是歷史的必然歸趨。匠役制度雖未明令取消,實際已經瓦解。
清代初年,明令廢除匠籍制度,班匠銀攤入田賦徵收。清代御器廠基本上實行雇募制,工匠的身分有了提高。如明代御器廠中的獄房,至清代就廢除了,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又如督陶使唐英曾說:“緣以良工心苦,慘澹經營,並未撲責一人,貽誤一事。卒之陶務得以有成者,實非偶然。”唐英在清代初期督理陶務多年,成效卓著,究其原因,雖與他本人的努力,即“良工心苦,慘澹經營”分不開,但他沒有撲責過一人,卻不能僅僅歸結為他個人的品德和氣度,而應當看成主要是由於明代人民和御器廠工匠長期鬥爭,贏得了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