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懷故園》

《春懷故園》

《春懷故園》為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從眼前農村的春耕景物寫起,延伸到記憶中的故園。前兩句寫實,後兩句寫虛;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前兩句寫現在,後兩句寫過去。在時間與空間上,進行移位對照,從而在情感方面,透露出強烈的反差與對比。記憶之中的故園,留下多少甜蜜的往事,而眼前的所見所聞,帶來的是無窮的憂慮和煩惱。他想走,走不了;想躲,躲不掉,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永州。

基本信息

春懷故園》這首詩是柳宗元謫居永州初期之作。在遭貶嶺南之際,柳宗元曾寫下許多著名詩章,字裡行間充滿著思

(圖)《春懷故園》  篆書《春懷故園》 篆書

念故鄉長安之情,《春懷故園》便是其中一首。詩人眼中的“農事春”毫不具體,它只是引動了詩人在異鄉的春季突發的鄉思。

資料

標題:春懷故園

(圖)全唐詩《全唐詩》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絕
出處: 全唐詩:卷353-40

詩詞正文

九扈鳴已晚,
楚鄉農事春。
悠悠故池水,
空待灌園人。

譯文

官吏們頒布命令時已經很晚,
楚南鄉村的農民們早就開始春耕。
想起自己老家那一池悠悠春水,
空閒在那裡等待著灌園的人。

註解

九扈 :根據《左傳》等資料的解釋,帝少昊特地安排春、夏、秋、冬、棘、行、宵、桑、老等九個扈從(隨從),

(圖)《農耕圖》《農耕圖》

負責管理從事農桑耕種活動的百姓。他們的職責各不相同:春扈趣民(驅趕百姓)耕種,夏扈趣民耘除(去田地中鋤草),秋扈趣民收斂(收穫莊稼),冬扈趣民蓋藏(蓋:同“蓋”,即把糧食藏蓋起來),棘扈掌民百藥(掌管給百姓治病的藥材),行扈晝為民驅鳥(白天給老百姓驅趕來田地中啄食的鳥類),宵扈夜為民除獸(夜間為老百姓驅除野獸),桑扈趣民收麥(收割麥子),老扈晏晏(晏:同“宴”,即掌管百姓婚喪喜慶之類事情)。

賞析

柳宗元於大曆八年(公元773 年)生於長安。他家在長安城西南、渭水支流的灃川岸邊,有一個“數頃田、樹果數百

(圖)長安城長安城

株”的小莊園,規模雖然不大,但也有房屋、亭台樓閣、池塘和少數佃戶。他的父親柳鎮,一生奔走仕途,長期沉於下僚,去世前一年才返回京城,任侍御史。柳宗元從小才華出眾,勤奮博學,立志為國建功立業。長安是他步入政壇的地方,也是他參加革新、施展才幹的地方,自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柳宗元的《春懷故園》,從眼前農村的春耕景物寫起,延伸到記憶中的故園。前兩句寫實,後兩句寫虛;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前兩句寫現在,後兩句寫過去。在時間與空間上,進行移位對照,從而在情感方面,透露出強烈的反差與對比。記憶之中的故園,留下多少甜蜜的往事,而眼前的所見所聞,帶來的是無窮的憂慮和煩惱。他想走,走不了;想躲,躲不掉,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永州。
詩中的“九扈”,用來借代“官吏們”。這首詩還用了不少的典故:於陵子辭掉卿相的職位,回老家去灌園;戴宏做過河間相,自己罷官而回,澆灌蔬菜;向秀呂安在山陽灌園,將收穫剩餘下來的利潤,作酒食費用的開支;范丹學通三經,曾經自己去租了菜園來澆灌。歷史上的這些賢德人士,辭官不做,退隱山林,甘願成為一個種地澆園的農夫,原因是他們已經看破了紅塵,不願與那些奸臣權貴們為伍罷了。柳宗元非常羨慕這些賢人志士,也產生了告別仕途,歸隱莊園的念頭,可惜身不由己,欲罷不能。柳宗元對故園的懷念之情,真是非同一般,在他同一時期所寫的另一首詩《零陵早春》中,也可感受得到。“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意思為:春天從這裡前去,幾天才能到達關中平原?我想托春天寄一個回鄉的夢,進入故園後會受到殷情的接待。
柳宗元剛到永州時,還抱著一些幻想,以為很快就會被朝廷重新起用,開始借住在龍興寺。由於當時的南方,主要是竹木建築,容易發生火災。他的住處五年之內,遭過四次大火,有一次是從窗戶里跳出來,好不容易才死裡逃生。公元 810 年,他在瀟水西邊的一條支流冉溪旁,買了一塊地,自己建造房屋,過上了與農民為鄰居的鄉村生活。從此心情才逐漸安定下來,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論探討,著書立說,終於成為唐代著名的理論大師和文學大師。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

(圖)柳宗元柳宗元

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思鄉情結

永州古為僻遠之地,北雁南飛,不過回雁峰,而永州更在衡陽之南二百餘里。地荒人稀。但柳宗元卻於永州發現了其蘊含的自然之趣,生活之真。所以,他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這是具有現代美學意義的理論判斷。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義。柳宗元筆下的山水,由於染上了審美主體的感情色彩,從而形成一種特殊意義的社會性,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特徵。綜觀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作,更多的具有“淒清幽邃”的特點。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心境使然。詩人忠而不用,賢而遭妒,身處幽僻之境。其《春懷故園》,諸詩亦莫不如此。柳詩中,還有一些詠物詩,名為詠物,實則言情,確是達到了“情景融浹,物我合一”的妙境。
作者筆下的物都是經過自己思想情感所提煉陶冶過的景,它包含了詩人身世之感,滲透了政治上失意的幽憤之情。它是具體、生動、鮮明的,又是飽含詩人感情的,司空圖之“思與境合”,概括了詩歌意境創造主觀性與客觀形象統一的特點。而柳宗元的詩歌創作正是這一美學原則的實踐與深化,正可謂寫形傳神,更寫其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