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戰爭》

《星際戰爭》

英國作家赫·喬·威爾斯1898年創作的《星際戰爭》是一部世界著名的科幻經典。這是一部描繪“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說,背景設定在英國的倫敦。作者從目擊者和當事人的視角寫了“火星人”如何以奇怪的生命形態降臨地球,摧毀城鎮,屠殺人類,只將人類視為一種低等動物,甚至以人類作為食物,就在“火星人”勢不可擋的時候,卻受到了地球上細菌的感染而全部死去。故事細節生動逼真,充滿令人驚訝的想像力。讀者從書中會看到一副副狼奔豕突、牆傾屋圮、煙焰張天的栩栩畫面,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衝擊。

基本信息

書本概述

《星際戰爭》《星際戰爭》

1897年,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開始被連載,第二年以整書的形式出版,其創造力是驚人的:威爾斯不僅描寫了第一次來自星際空間的侵略,而且出色地用文字形式加以表現。
威爾斯早在1888年就對外星生命產生了興趣,到1897年,他對外星生命的強烈愛好已經顯而易見了,這不僅表現在《星際戰爭》中,而且還包括有關火星人的《水晶蛋》和《恆星》。
威爾斯告訴了我們促使他在1897年動筆寫作《星際戰爭》時的境遇:“我兄弟弗蘭克的一番話導致了這本書的產生,當時我們漫步於薩里郡平靜安寧的景色中。‘假如突然間來自另一星球的生物從天而降,’他說,‘並且從這裡開始四面出擊會怎樣?’那兒就是我的出發點。”在《星際戰爭》故事中,火星人依次在地球著陸,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明顯發現威爾斯的描述要營造一種恐怖的氣氛,緊接著,怪異的外星人就這樣誕生了:

“一個淡灰色渾圓的軀體,大小和熊差不多,它膨脹開來,在光線的照射下像潮濕的皮革一樣閃閃發光,兩隻淺黑的大眼睛緊緊盯著我。這個怪物的主要部分,它的頭部,是圓形的,有一張所謂的臉。在眼睛下面有嘴,但卻沒有嘴唇,嘴也在顫動著,喘著氣,還流著唾液。”《星際戰爭》的巨大成功不僅開創了威爾斯的職業生涯,而且推動了外星小說的發展。對於這本書的重印、翻版以及富於想像力的漫畫隨即開始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外星人以不同的形式分別在法國、德國和英國被構想出來了,隨之而來的是外星人在探索社會與生物進化中所發揮的作用。

基本資料

(英)威爾斯 著
李家真 譯
ISBN:9787020050185
出版時間:2005-8-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郝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是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威爾斯以他的科幻小說著稱,其中最為人知的是:《時間機器》(1895)、《隱身人》(1897) 和《星際戰爭》(1898)。

目錄

【目錄】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 戰爭前夜
第二章 流星
第三章 霍斯爾公地
第四章 圓筒開了
第五章 熱射
第六章 喬巴姆路上的熱射線
第七章 回家
第八章 星期五晚上
第九章 戰鬥開始
第十章 在風暴中
第十一章 在窗邊
第十二章 威布利奇和謝帕頓的毀滅
第十三章 我遇見了牧師
第十四章 在倫敦
第十五章 發生在薩里的事情
第十六章 倫敦大逃亡
第十七章 雷電之子
第二部 火星人統治下的地球
第一章 鐵蹄之下
第二章 我們在廢墟里的見聞
第三章 囚徒生涯
第四章 牧師之死
第五章 一切沉寂
第六章 十五天裡的事情
第七章 普特尼山上的人
第八章 死亡的倫敦
第九章 劫後景象
第十章 尾聲

內容簡介

英國作家赫·喬·威爾斯1898年創作的《星際戰爭》是一部世界著名的科幻經典。這是一部描繪“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說,背景設定在英國的倫敦。作者從目擊者和當事人的視角寫了“火星人”如何以奇怪的生命形態降臨地球,摧毀城鎮,屠殺人類,只將人類視為一種低等動物,甚至以人類作為食物,就在“火星人”勢不可擋的時候,卻受到了地球上細菌的感染而全部死去。故事細節生動逼真,充滿令人驚訝的想像力。讀者從書中會看到一副副狼奔豕突、牆傾屋圮、煙焰張天的栩栩畫面,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衝擊……

威爾斯的這部小說成了多部電影的經典藍本。1953年派拉蒙公司推出的據該小說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空前成功;2005年史匹柏又以此為藍本推出商業巨片《世界之戰》,好萊塢紅星湯姆·克魯斯在片中飾演男主角。

相關評價

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往往具有準確的預見性,正如一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一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威爾斯的科幻小說里則已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星際大戰》(1898)中使用的“熱線”,酷似現代的雷射,“黑煙”也與後來用於戰爭的毒瓦斯相當。在《星際戰爭》一書中,他不僅探討“可能是什麼”,並且對“應該是什麼”也提出了質疑。對當代和後世的人而言,威爾斯的影響力是無可置疑的。

《星際戰爭》是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一部驚心動魄的科幻小說,因此也有人譯成《大戰火星人》。書中的火星人狀似章魚,比地球人更為強壯;他們的武器也是地球人所難以企及的,能發射出“熱線”和“黑煙”。“熱線”和“黑煙”所過之處,灰飛煙滅。儘管地球人不願束手就擒,浴血奮戰,但最終抵擋不住火星人的進攻,眼看倫敦將被夷為平地,不可一世的火星人卻不戰而敗。原因是火星人只靠吸取其他動物的血液為生。他們入侵地球後,靠把捕獲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活命,然而他們卻對地球上的病菌沒有抵抗能力,因而成批地死亡。好萊塢曾拍過一個大片命名為“地球反擊戰”,裡面也有類似的情節,或許就受到此書的啟發。該片中地球人受到外星人的進攻,人類動用了核武器仍然無法戰勝,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小小的感冒病菌挽救了地球上的人類科學家把感冒病菌輸入外星人的電腦中樞,造成電腦癱瘓,於是外星人也就潰不成軍,不戰而敗了。想想這幾年我們所經歷的SARS、禽流感以及近幾天報導的豬鏈球菌等,對小小病菌的致命威力也不由得有一種後怕。再想想威爾斯在19世紀末所作出的預言,便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驚奇和震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