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

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清初舊抄足本明季南略,原為張崟(慕騫)先生所發現,關於是書及其作者的情況,張先生在計六奇與明季南北略一支文中已作了論述,此文已附在新點校出版的明季北略中。現就明季南略的點校工作做些簡要的說明。 此書難脫稿於康熙十年(一六七零年),但因清初的文禁;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慶、道光年間,文綱稍弛,才有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共十八卷。爾後,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上海圖書集成印刷局刊行石印巾箱本;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刊行鉛印本,有“萬有文庫”及“國學基本叢書”爾種名稱。一九五八年,商務本又有重印。以上通行諸本,文字與內容基本一致,難作十八卷,但均非完帙,僅以篇數計,能行本南略刪除四十二篇近二萬字。張先生曾以杭大藏抄本十六卷作底本進行點校,惜未及完成,即於一九六五年春病故。

《明季南略》《明季南略》
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於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記述南明史略與鄭成功事跡。其序曰:“雖敘次不倫,見聞各異,而筆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緒餘燼,皆畢於是矣。”《明季南略》與《明季北略》幾乎是同時進行編寫的,二書資料來源廣泛,標明出處的史料就有《野乘》、《野記》、《遺聞》、《國難錄》、《史略》、《甲乙史》、《倖存錄》、《無錫記》、《無錫實錄》、《江陰野史》、《閩事紀略》《安龍紀事》《粵事記》等七十餘種。李慈銘認為《明季南略》所記多為親歷,“以聞見較親,故大端無誤”。

概述

《北略》《南略》兩書編纂特點是編年為綱,雜以紀事本末、傳記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記述,但編年不編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為題,也有傳記、章奏、詩文。每卷幾乎都有“誌異”,專記星象變化和天災異象。梁啓超說:“計用賓之《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用紀事本末體,組織頗善”。

出版歷程

此書難脫稿於康熙十年(一六七0年),但因清初的文禁;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慶、道光年間,文綱稍弛,才有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共十八卷。爾後,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上海圖書集成印刷局刊行石印巾箱本;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刊行鉛印本,有“萬有文庫”及“國學基本叢書”爾種名稱。一九五八年,商務本又有重印。以上通行諸本,文字與內容基本一致,難作十八卷,但均非完帙,僅以篇數計,能行本南略刪除四十二篇近二萬字。曾以杭大藏抄本十六卷作底本進行點校,惜未及完成,即於一九六五年春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