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獨臂刀》

《新獨臂刀》

《新獨臂刀》,張徹1971年導演電影。講的是因身懷“鴛鴦雙刀”絕技而馳名江湖的白衣少俠雷力被龍異之設計陷害,自廢右臂退出江湖後,他隱姓埋名於某個小飯館裡當夥計,過著任人侮辱欺負的日子。鄰居鐵匠的女兒巴蕉因對他心生愛慕,時常鼓勵其重塑形象,無奈雷力戰勝不了心魔。有緣結識翩翩少俠封俊傑後,雷力重拾生活的信心,並說好在封俊傑赴過龍異之的約後兩人一起去過歸隱的生活。不幸的是封俊傑像多年前的雷力一樣也中了龍異之的詭計,奮力抵抗一番終因不敵敵手身亡,得知訊息的雷力大悲,矢志用左臂練就一身好功夫為好兄弟報仇。

基本信息

電影劇情

版本一

新獨臂刀新獨臂刀

大俠龍異之(谷峰)因忌憚少俠雷力(姜大衛)的鴛鴦雙刀,使計陷害雷,令其自廢右臂,退出江湖。雷自此隱姓埋名於小飯鋪里當幫手,因而結識鐵女兒巴蕉(李菁),二人情愫漸生。怎知黑道靳奮及金翼看上巴蕉,出手調戲,雷單拳難敵四手,幸得小俠封俊傑(狄龍)出手,將二人擊退,封雷二人一見如故,結為兄弟。靳金二人將遇見封之事告訴龍,龍約戰封,為了揭穿龍的真面目,封往應戰,不幸喪命於龍的三節棍下。雷大悲,矢志為封報仇,獨臂單刀赴會,結果……

版本二

遠聲鏢局懷疑“鴛鴦雙刀”雷力(姜大衛)劫了他們的鏢,雙方爭鬥起來,黑道人物龍異之突然出現,幫助遠聲嫖局打敗了雷力。雷力自斷右臂,到一家小飯店當幫工,退出江湖。虎威山莊的頭目靳奮和黑道高手金翼常到這家飯店吃飯,虎威山莊由龍異之控制。一天,他們調戲飯店的鄰居巴鐵匠的女兒巴蕉。雷力想救她,但因獨臂,有心無力。來吃飯的江湖豪俠雙刀封俊傑(狄龍)出手救下巴蕉。當晚,巴蕉把自家祖傳的寶刀送給雷力,回家途中,巴蕉遭遇靳奮和金翼前來劫她上山。雷力聽見巴蕉呼救,持刀相救,封俊傑再次出手救了巴蕉。雷力與封俊傑結為朋友。靳奮和金翼二人回到山莊報告,請出了龍異之。封俊傑不聽雷力的勸告,接下龍異之的戰書,結果死在龍異之的三節棍下。雷力苦練武功,練成一手三刀,終於殺死龍異之,與巴蕉喜結良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雷力 姜大衛 ----
封俊傑 狄龍 ----
巴蕉 李菁 ----
龍異之 谷峰 ----
Chin Feng 王鍾 ----
Ching I 鄭雷 ----

職員表

製作人 邵逸夫
監製 邵仁枚
導演 張徹
副導演(助理) 李國強、劉天民
編劇 倪匡
攝影 龔幕鐸
配樂 陳永煜 (即陳勛奇)
剪輯 郭廷鴻
道具 劉安
美術設計 曹莊生
動作指導 劉家良、唐佳
服裝設計 李琪
燈光 關英全
錄音 王永華

演員介紹

姜大衛
《新獨臂刀》演員姜大衛《新獨臂刀》演員姜大衛
香港演員。原名姜偉年,乳名阿尊,祖籍江蘇蘇州。出身電影世家,父親嚴化是著名影星,曾和周璇、李麗華合演影片;母親紅薇也是著名演員;兄弟秦沛、爾東升皆為頗有成就的電影人。
姜大衛在1951年4歲的時候便當童星,出演過《梅姑》(1951)、《馬路小英雄》(1956)、《江山美人》(1959)、《街童》(1960)等多部電影。1967年,在香港珠海學院讀完書後,進入邵氏做龍虎武師,得到大導演張徹賞識。1966年成為邵氏公司基本演員,主演影片《死角》(1969)。後張徹為其量身度造《遊俠兒》(1970),充分發揮其頑皮個性,一炮而紅。1970年,與狄龍合演《報仇》(1970),獲第十六屆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
狄龍
香港演員。原名譚富榮。生於廣東新會。幼時因家境貧苦,十一歲便在服裝店當學徒,並拜師學過詠春拳。肄業於香港易通英文專科學校。1968年考入邵氏公司南國演員訓練班。
1969年被大導演張徹相中,在《死角》一片中擔任主角,之後主演的影片有《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無名英雄》(1971)、《刺馬》(1973,獲第十一屆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第十九屆亞洲影展優秀演技獎)。他扮相英俊瀟灑,動作豐富多彩,70年代風靡東南亞一帶。1976年,楚原又起用他拍攝了一系列改編自古龍小說的武俠片,如《天涯明月刀》(1976)、《楚留香》(1977)、《多情劍客無情劍》(1977)、《白玉老虎》(1977)、《蝙蝠傳奇》(1978)等,再度締造輝煌。
除動作片外,狄龍也受到李翰祥青睞,出演了《傾國傾城》(1975)、《瀛台泣血》(1976)中的光緒皇帝,這個角色優柔憂鬱,與之前所塑造的豪氣乾雲、警惡懲奸的大俠形象大相逕庭,也獲肯定。他還曾因主演孫仲導演的《冷血十三鷹》(1978),再度問鼎亞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男演員獎。1985年6月離開邵氏時,他已拍片八十餘部,還導演了《後生》與《機車》兩部影片。他是七十年代香港最重要的武俠功夫片明星之一。
1986年,狄龍與周潤發主演由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重新煥發創作活力,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之後出演的影片有《英雄本色續集》(1987)、《人民英雄》(1987)、《義膽紅唇》(1988)、《義膽群英》(1989)、《一刀傾城》(1993)、《赤腳小子》(1993)、《醉拳2》(1994)等。1999年,出演張之亮導演的《流星語》,飾演善良含蓄的警察,獲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2003年曾客串演出李仁港執導的《少年阿虎》。近年轉向拍攝了多部電視劇,如《還珠格格3》等。2004年,法國亞眠國際影展舉行了狄龍影片的回顧展,並頒予他終身成就獎。

影片特點

《新獨臂刀》是張徹完成於1971年的一部武俠作品,堪稱香港武俠動作電影劃時代意義的一部優秀作品。較之於5年前的《獨臂刀王》,《新獨臂刀》的故事橋段屬於另起爐灶,但依然以殘障功夫的噱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片面世後,與此前的《大醉俠》、《獨臂刀》一起,一掃香江銀幕陰柔之氣,成功地令男性陽剛武俠片取代了言情文藝片,成為港台影壇的絕對主流

影片評價

《新獨臂刀》《新獨臂刀》

本片是張徹導演的代表作,拍得很唯美,展現了暴力男性的陽剛之美。之前,香港女主角地位比男主角高很多,張徹扭轉了這個情況。張徹的武俠電影無論是他的《獨臂刀》,《新獨臂刀》,還有《獨臂刀王》最終訴諸的是一種男性之間的情誼,是男人陽剛的武俠電影,這後來深刻影響到了吳宇森對江湖的整個看法。
香港史上首部揚威國際衝破百萬票房巨獻,張徹大導演的《獨臂刀》乃改編自倪匡武俠小說,由劉家良擔任武術指導,影片系列不但創造了票房佳績,也同時捧紅了王羽、狄龍、姜大衛等一幫陽剛男兒。《獨臂刀》、《獨臂刀王》及《新獨臂刀》這三部由邵氏兄弟公司在六、七十年代間出品的武俠影片,是掀起香港電影「新武俠世紀」的作品,也是將中華武學帶進大銀幕並從此影響世界影壇的力作。
張徹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掀起香港電影「新武俠世紀」的旗手,他影片主旨就是反弱為強,復興尚武精神,重振男性英雄;武俠道義是為自己、為朋友、為國族血戰到底;作風則粗硬陽剛,從而開創了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向。

所獲榮譽

2004年“經典坎城”單元展映主要分四個部分,“修補展映”、“巴西電影40年回顧”、“布斯特·科亞東展映”和“電影史紀錄片展映”,其中香港著名導演張徹1971年拍攝的經典武俠作品《新獨臂刀》是該單元展映的唯一華語電影,該片的修補版本曾於今年2月在法國電影資料館放映,受到了法國電影評論界的一致重視,被視為東方武俠電影的典範之作。

上映日期

中國香港
HongKong
1971年2月7日
西德
WestGermany
1973年1月25日
法國
France
1973年6月28日
美國
USA
1973年9月.....(NewYorkCity,NewYork)
法國
France
2005年1月26日.....(re-release)

影片段預告絮

三拍《獨臂刀》

《獨臂刀》的創意,編劇倪匡/張徹或許是抄襲或借鑑金庸的《神鵰俠侶》的故事。《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也是被任性的師妹砍斷了胳膊。也可以說,《獨臂刀》是在向《神鵰俠侶》致敬。

這也屬正常,對於編寫過400多個劇本和大量科幻小說的倪匡來說,那裡有那么多的原創故事。1967年,《獨臂刀》一經推出,石破天驚。張徹之後又續拍了兩部,即《獨臂刀王》(1969)和《新獨臂刀》(1971)。

與獨臂刀有關的電影,除了張徹導演的這三部外,還有1994年李仁港導演的《94獨臂刀之情》,1999年徐克的《斷客》。不過,除了向前輩致敬的意義外,與張徹的風格都關係不大了。

雄斷臂,洋溢著一種悲壯感。斷刀是一個符號,象徵著在逆境之中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從頭再來、涅磐重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獨臂刀》甚至可看作是一部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勵志電影。斷臂英雄使用斷刀開創出獨門的獨臂刀法。人刀一體,既象徵著英雄的重生,也是一種境界。

武俠片中的兵器,是人物性格的象徵,是人物精神氣質的物化。《獨臂刀》體現了張徹底“閹割”情結。或者叫“殘缺美學”。斷臂、剖腹、剜目、五馬分屍,他甚至拍了一部集合殘缺之大全的《殘缺》。

暴力

張徹的三部《獨臂刀》,一部比一部暴力。到了第三部《新獨臂刀》,姜大衛扮演的雷力甚至自殘右臂。橋上打鬥的高潮,雷力從橋頭殺到橋尾,絕不手軟。使人聯想起張徹底弟子吳宇森拍攝的英雄片中血肉橫飛的場景,只是發哥手中持的是雙槍。

激發張徹靈感底也許還有那一時期在香港上映的日本武士電影。比如關於盲俠的“座頭市”系列。勝新太郎主演,也是殘缺暴力之至。

香港的獨臂俠與東嬴的盲俠遙相呼應,相映生輝。以至於1971年,離開邵氏和張徹的王羽和勝新太郎強強聯手,主演了那部嘉禾出品的《獨臂刀大戰盲俠》(徐紀宏導演)。

張徹電影比日本片還要暴力。不過,在張徹底暴力背後,是熱血男兒的浪漫。這種浪漫,不僅是外在形式(飄逸唯美的視覺風格),更是內在的精神和情懷。

張徹是香港類型電影的當之無愧的作者。他通過武俠片,表達對世界的看法,抒發個人情懷。《獨臂刀》中落寞寡歡的方剛,恰似剛入邵氏幾部電影都出事不利(《蝴蝶杯》、《虎俠殲仇》都成績平平)鬱悶心情的寫照。

《獨臂刀王》是《獨臂刀》的續集,方剛為報師恩,打敗企圖竊取武林盟主之位的敗類,被眾人擁戴為“刀王”。方剛卻棄之而去,與妻子小蠻歸隱田園。張徹以此表達否定暴力的立場。

《新獨臂刀》更是一反武俠傳統,將武林老一輩龍毅之描寫成陰險虛偽的江湖惡棍,年輕一代才是一諾千金、義薄雲天的大俠。這種人物模式呼應著那個時代年輕人蔑視傳統和權威的叛逆的潮流。

龍毅之這個形象有點像《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不知這個“偽俠”的形象是否影響到倪匡和張徹?這三部電影時間跨度不過四年,張徹底風格卻有很大轉變。

首先,《獨臂刀》意義重大,畢竟是開風氣之先的作品。四年之間,張徹由一個影壇新人上升為邵氏炙手可熱的名導演。他的電影也發生不少變化。比如,《新獨臂刀》出現了雙男主角,狄龍和姜大衛的搭檔正式亮相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張徹底電影卡司中的最佳拍檔。

王羽離開張徹後,張徹武俠片中的俠客的落寞寡歡的沉鬱之氣(《大刺客》中的聶政、《金燕子》中的銀鵬及《獨臂刀》中的方剛)也隨之煙消雲散。雙俠取代了獨行俠。取而代之的不僅是人物關係,還有明朗樂觀的情感基調。比如,《新獨臂刀》,當狄龍出現後,全片的格調立由沉鬱轉為激昂。由此,張徹開始滿懷激情地歌詠男性之間的情義。

在三部《獨臂刀》中,女性往往是撫慰俠客心靈的療傷之地,她們為男人提供一個涅磐重生的溫床。比如,在《獨臂刀》中,小蠻為方剛提供了“斷刀譜”,在《新獨臂刀》中,芭蕉給雷力偷偷拿來了家藏的寶刀。

《金燕子》中,鄭佩佩甚至成為銀鵬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最後與羅烈決鬥的情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獨臂刀》中,男性的手足兄弟情取代了男女私情,禁慾的味道越加明顯。在《新獨臂刀》中,雷力在同芭蕉的情愛關係中完全是被動的。於是,當狄龍扮演的大俠封俊傑出現後,被冷落的芭蕉就只有挽雷力的空袖筒的份兒。

香港影評人羅卡的點評十分中肯:“《新獨臂刀》和四年前的《獨臂刀》相比,少了一點當年的銳氣偏激卻多了一點人情世故和潛藏沉鬱,更重要的是加強了男性之間生死相許的情誼,因而強化了悲劇感。《新獨臂刀》雖不似《獨臂刀》開風氣之先的凌厲,卻比《獨》片更富於男性間的濃烈豪情與悲情。”

作品比較

三部《獨臂刀》相比,從劇情的角度看,《獨臂刀》最佳。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委婉,細膩動人,劇力萬均。
從武打設計看,首推《獨臂刀》,劉家良和唐佳兩位師傅注重武打的實感,配合著攝影機靈活的運動,精彩紛呈。劉師傅設計的獨創兵器“金刀鎖”更是別開生面。

從電影技巧上看,《獨臂刀》也是創新最多。張徹底招牌式手法,如手提攝影、慢鏡、西洋電子配樂都運用得恰到好處。給後來的一系列影片樹立了樣板和規範。

從影片的觀賞性上來看,《新獨臂刀》卻是勝出。由於狄龍的加入,男性之間生死相許的情誼,遠比前集中師徒情的描寫動人。高潮的大廝殺,酣暢淋漓。尤其,雷力最後用凌空三刀的絕活手刃龍毅之,更使觀眾之前的抑鬱一掃而光。因此,觀眾感到格外地過癮。

電影類型分類導航

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常用的劃分電影類型的標準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按場景分犯罪片科幻片體育片
戰爭片西部片家庭片
奇幻片
按情緒分動作片冒險片喜劇片
劇情片恐怖片愛情片
驚悚片災難片懸疑片
勵志片
按形式分傳記片紀錄片歌舞片
間諜片賭博片黑白電影
黑幫電影藝術片科教片
美術片紅色電影故事片
按年齡分兒童片日本av情色電影
三級片倫理片同性戀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