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畫舫錄》

《揚州畫舫錄》

《揚州畫舫錄》是清代鼎盛期揚州文明的實錄,內容豐贍的小百科全書,交織多種文學因素和學術因素,語言雅俗共賞.它作為清代一部頗具特色的著名筆記文集,值得今人予以重視和研究.。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揚州畫舫錄揚州畫舫錄

中國歷代筆記內容廣泛,志怪、志人、記野史、談掌故、輯文獻……無所不包,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珍貴的史料價值。 揚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隋唐以來就享有盛譽,到清代康乾時期,隨著鹽業的興盛和水運的發達,以及康熙、乾隆分別六次南巡,揚州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更加繁盛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重要商業文化中心。記載這—段時期揚州社會、經濟、文化的書籍很多,《揚州畫舫錄》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利用按地分卷的特點,巧妙地將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掌故、風情穿插其間,讀來頗有生氣。

概述

《揚州畫舫錄》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筆記集,共十八卷。書中記載了揚州一地的園亭奇觀、風土人物。書中不僅有戲曲史料,還保存了一些小說史料。卷十一有關於揚州評話的記載,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風閘》、曹天衡的《善惡圖》、鄒必顯《飛跎全傳》等。卷九介紹了鄒必顯、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們的作品《飛跎子書》、《清風閘》。卷十還提到了《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及其子吳烺。現存的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頤重印本等。

創作背景

揚州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極為繁華的都市,特有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揚州園林特別集中的格局。成書於乾隆六十年(1795)的(揚州畫舫錄)十八卷,記錄了當時揚州的社會生活和景物。其中,涉及園林的內容占有相當比例,所記諸園布局,特別詳明。先總敘布局,再依次分述園內景物、布局,使讀者對清代揚州園林有一個全貌性的了解。

作者簡介

李斗,字北有,號艾塘,江蘇儀征人。生卒年不詳,生活於乾隆年間。諸生。著有《永報堂集》,內含《奇酸記傳奇》《歲星記傳奇》兩種戲曲作品。他撰寫《揚州畫舫錄》,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歷時三十年。書中根據目見耳聞,李斗詳細地記載了揚州一地的園亭奇觀、風土人物等情況。除了戲曲史料之外,《揚州畫舫錄》還保存了一些小說史料。

內容摘要

《揚州畫舫錄》《揚州畫舫錄》四橋煙雨圖

揚州二十四景:拳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覽勝、冶春詩社、長堤春柳、荷浦薰風、碧玉交流、四橋煙雨、春台明月、白塔晴雲、三過流淙、蜀崗晚照、萬松疊翠、花嶼雙泉、雙峰雲棧、山亭野眺、臨水紅霞、綠稻香來、竹市小樓、平崗艷雪、綠楊城廓、香海慈雲、梅嶺春生、水雲勝概。

典故:乾隆游揚州。

風土:關帝廟、茶肆,食肆,藥肆,酒樓,首飾鋪、粉黛,畫

《揚州畫舫錄》四橋煙雨
舫,燈船,風箏,養鳥、猴戲、相撲,雜技、博錢等。

書院:資政書院,敬亭書院,梅花書院,廣陵書院等。

揚州八剎:天寧寺、重寧寺、建隆寺、慧因寺、法淨寺、高旻寺、靜慧寺、福緣寺。

庵堂:淨業庵、如意庵、樂善庵等。

物產:漆器、醃臘、魚翅

飲食:滿漢席,其中包括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魚肚煨火腿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鯽魚舌匯熊掌、糟蒸鰣魚、假班魚肝、西施乳、獲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豬雜什、羊雜什等。

花市:梅花桃花牡丹芍藥荷花桂花芙蓉

會市:財神會市、清明市、龍船市、觀音香市、盂蘭市、重陽市。

雜劇史料:元代雜劇、明代雜劇、清代雜劇。戲曲史料、小說史料。卷十一有關於揚州評話的記載,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風閘》、曹天衡的《善惡圖》、鄒必顯的《飛跎全傳》等。卷九介紹了鄒必顯、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們的作品《飛跎子書》、《清風閘》。

文化名人:畫家石濤鄭板橋金農,經學家孫星衍戴東原,天文學家梅文鼎。數學家焦循吳烺,桐城派翰林姚鼐,音韻訓詁學家段玉裁王念孫,歷史學家凌廷堪,兩淮鹽院總督曹寅等。

建築規範卷十七《工段營造錄》內容包括:平地、平基、大木做法、上檐、斗科、定瓦、琉璃瓦、石作、浮圖、窗戶、橋樑、雕鑾、琉璃影壁、銅料、鐵活、油漆、畫作、裝璜、畫架、匾額、陳設等。

乾隆五十八年,袁枚為此書作序,認為此書勝於宋李廌《洛陽名園記》吳自牧《夢梁錄》。現存的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頤重印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